朋友:
想要放棄的時候,不妨先自問如下6個問題再做決定。不要奢望我最后能夠給出標準答案,這樣的問題也不會有包括一切的神奇結論,準確告訴你什么時候或什么情況下可以放棄或繼續(xù)堅持,大主意還是要由自己拿。我的希望是這6個問題能夠啟發(fā)你思考,做出正確、符合實際情況的決定。
1.是什么讓你想到放棄?弄清楚想要放棄的理由很重要。拿不定主意的話,把想要放棄的對象分解開來逐項分析,與做個待辦事項列表相同,只不過是反向的,后者是要做的理由,前者是放棄的理由,越具體越好。接下來確定哪些是讓你感到壓力最大、最擔心和最害怕的,這又與著名的消極想象法有幾分相似,令人感到最困難的常常是正在做和馬上就要做的。不論哪種情況,一旦弄清楚了想要放棄的核心原因,就可以得到相應答案并做出合情合理的決定。
2.放棄的理由充分、合理嗎?必須確定放棄,是因為有更好的選項,還是力所不及無法完成?想要放棄的話,會有很多好的理由,例如情感上難以忍受,或認為把時間用在其他事情上會更好些。當然,不好的理由也是有的,例如缺乏耐心、感覺壓抑或暫時難以勝任。你的理由屬于哪一種?弄清楚的方法也很多,例如把堅持下去和放棄的理由逐個列出來會更加一目了然;還可以使用決策矩陣分析工具,雖然復雜些,但是會更加精準。不論使用哪種方法,只要能夠找到正確答案,有利于下定決心,都不妨試試。一切都考慮到了,不論堅持還是放棄,都會很坦然。
3.最后結果值得付出的努力嗎?西奧多·羅斯福曾經(jīng)這樣說過:“除非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經(jīng)歷無數(shù)艱難困苦,世上沒有任何值得擁有或值得做的事情。我從未嫉妒過那些舒舒服服過日子的人,值得我羨慕的正是那些活得很艱難卻非常努力的人?!敝灰J為值得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包括血汗、淚水,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想放棄時需要自問的是:如果放棄正在做的事情,結果是否大于或至少等于已經(jīng)做過的付出?當然這幾乎無法預見,但是可以想想如果放棄,能夠找到更好的機會重新投入時間、精力、資金嗎?或者堅持下去,還有能力繼續(xù)投入嗎?如果認定投入已經(jīng)不值得想要的回報,那就小心不要落入“沉沒成本悖論”的誤區(qū),這就是當斷則斷立刻放棄的時候。
4.是什么讓你還想堅持下去?要放棄的時候,還要認真思考一下堅持下去的真正動力是什么,難道除了想要達到的目標,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值一提嗎?所以下決心堅持或確實要放棄的時候,要反復想想從努力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快樂、最后結果能夠帶來什么樣的利益、拼搏過程的價值和實現(xiàn)目標的價值相當嗎?若是認為再堅持一下就可能得到相應回報,即使眼下很困難也要堅持下去。丘吉爾說:“既然必須穿越地獄,那就走下去吧!”雖然做還是不做自古以來就是個艱難的抉擇,但是“兩利相權從其重,兩害相權從其輕”總體原則還是有的。
5.將來會因為放棄而感到后悔嗎?后悔并非總是壞事,但如果總是糾結已經(jīng)做出的決定,沒完沒了地自責,就會對感情、心理甚至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所以要自問放棄是否會導致過度自我否定。如果有這種可能性,放棄就有可能變成令人痛苦的選擇。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最佳辦法是,只在把所有因素和理由都充分考慮好的情況下,不會沒完沒了懷疑“否則會怎么樣”的時候再放棄。舉個例子,不到山窮水盡的程度,不要把剛剛開業(yè)不久的餐館關門,下決心再堅持一段時間,感覺心安理得的時候再痛下決心。
6.當初為什么要做?話又說回來了,想想為什么當初下決心冒這個險,原始動機健康嗎?當初的理由現(xiàn)在還站得住腳嗎?如果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選擇放棄前就更要三思而后行。拿不定主意自己是否具備相關能力的時候,選擇行動起來。每個人對自己的能力都可能有所懷疑,認為自己還不夠優(yōu)秀、不夠聰明、不夠強大,其實根本不必如此;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更是沒有關系,真正有關系的是你能否敢于嘗試;也不必過度擔心或關注結果,把要做的事情分解開來,從最有把握的做起,每做一件事都爭取把它做好。實話對你說,這就是生活的全部意義所在——每天扎扎實實邁出一小步,有一天回頭看走過來的路,跬步累積起來已經(jīng)走出很遠。
謝謝!
(摘自《演講與口才》202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