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4月21日,羅馬教皇方濟各因病去世,終年88歲。
方濟各原名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1936年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父母是意大利移民。他于1958年加入耶穌會,1998年成為大主教。2013年,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問題辭職后,已經(jīng)76歲的貝爾格里奧當選為新教宗,并選擇方濟各作為自己的名號。
方濟各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首位來自南半球而非出生于歐洲的教宗,但他的獨特之處不止于此。改革派、震撼教會、中東和平的倡導(dǎo)者、保守派的敵人,在外國媒體悼念方濟各的文章標題中,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對形容一位教宗來說略顯不同尋常的詞語。
在教會內(nèi)部,他打破傳統(tǒng)任命女性擔(dān)任梵蒂岡關(guān)鍵職位,允許婦女和穆斯林參加此前僅限天主教男性參加的圣周四儀式,對性少數(shù)群體也更為包容。2019年2月,方濟各召集近200名教會領(lǐng)袖參加峰會,討論神職人員對兒童性侵的指控,并頒布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令,要求主教們對性侵或掩蓋性侵事件直接負責(zé),并廢除了針對性侵案件的“教皇保密制度”。不過,在受害者團體看來,這些舉措力度還是太小,也太遲了。但即使如此,方濟各的許多改革還是招致了教內(nèi)保守派的憤怒。
在教會外部的世界,他多次批評資本主義,關(guān)注全球貧富差距現(xiàn)象,積極參與環(huán)?;顒?。他還曾在訪問加拿大期間懇求加拿大原住民原諒基督徒對他們犯下的“罪惡”。他是中東和平問題的倡導(dǎo)者,也是首位訪問海灣國家的教宗。他在加沙問題上公開支持巴勒斯坦人。去世前一天,方濟各在梵蒂岡的復(fù)活節(jié)活動短暫露面,仍在呼吁巴以停火。他還公開批評過特朗普在成為美國總統(tǒng)后頒布的驅(qū)逐數(shù)百萬移民和難民的計劃,以及大幅削減對外援助和國內(nèi)福利計劃等政策。
方濟各還以生活簡樸和親民著稱。成為教宗后,沒有住在傳統(tǒng)的教宗住所宗座宮內(nèi),而是住在梵蒂岡的圣瑪爾大之家的一個兩居套房中。他還簡化了自己的葬禮安排,要求將自己安葬于簡單的木棺材,而非傳統(tǒng)安葬教宗的三層嵌套棺材里。
最后,方濟各的離去也和他的到來一樣獨特。他將成為一個多世紀以來第一位不安葬在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地下墓室,而是安葬在羅馬的圣母大殿的教宗。
天主教的教宗由選舉產(chǎn)生而非繼承。在教宗去世后,樞機(又稱“紅衣主教”)將齊聚梵蒂岡,選舉新的教宗,這個過程被稱為“秘密會議”(conclave)。按照傳統(tǒng),秘密會議召開前有15天的哀悼期。但2013年本篤十六世修改了規(guī)則,樞機可以選擇提前召開“秘密會議”。
目前,全球共有252位天主教樞機,但只有80歲以下的才有資格投票,因此只有135位樞機擁有選舉新教宗的投票權(quán)。
秘密會議很有可能在圣保羅大教堂邊的西斯廷教堂里舉行。根據(jù)BBC的介紹,投票的樞機在選舉教宗期間會被“封鎖”,與外界的通信會被切斷,他們被禁止使用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和報紙,需要通過討論和游說的方式?jīng)Q定教會的新領(lǐng)袖。
根據(jù)法新社描繪的景象,他們會并排坐在米開朗基羅的壁畫《最后的審判》下,領(lǐng)取長方形紙質(zhì)選票,選票上方印有“我選舉最高教皇”字樣,下方留有空白,樞機們可以填上自己認為適合成為新教宗的人選,只有得到2/3以上與會者同意的人才能最終當選。只要人數(shù)未達標就要重新投票,因此,新教宗的選舉過程可能只要幾天也可能花上幾個月。
每輪投票的選票和記錄都會被焚毀。外界可以通過教堂煙囪冒出的煙判斷進展:黑煙代表投票失敗,白煙則意味著新的教宗已經(jīng)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