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友情,你是否曾有過這種感覺:跟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時,總是覺得格外合拍,對方就像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好兄弟、好姐妹?
研究表明,這種默契可能不僅僅來自共同的經(jīng)歷和興趣,甚至確實有基因上的根源。
一項由耶魯大學教授等人參與的研究,通過對1932名受試者的基因數(shù)據(jù)進行全基因組分析,比較了朋友之間與隨機陌生人之間的基因相似性,發(fā)現(xiàn)朋友之間的基因相似度遠高于隨機選擇的陌生人。平均來看,朋友之間約有1%的基因相似度。
它可能反映在人們的性格、愛好和生活方式上,例如對某些環(huán)境的偏好(如咖啡館的氣味)可能會促使具有相似基因的人更容易相遇并成為朋友。
這1%足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友情的本質(zhì)。也許它就能解釋為什么有些朋友一見如故,有種難以言喻的默契了。
友誼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還會悄悄改變我們的飲食行為。
研究結(jié)果顯示,那些常常和朋友一起吃健康食物的青少年,跳過早餐的概率降低了 29%,而跳過午餐的概率則降低了41%。而如果朋友通常不吃早餐或午餐,這些青少年也更容易跳過這些重要的餐次。
和朋友在一起,很多習慣都會不知不覺地被影響。如果你的朋友有健康飲食的習慣,你可能也會慢慢被帶動,畢竟和好朋友一起享用美食、保持健康,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請參與者分別對獨自出現(xiàn)的面孔和出現(xiàn)在群體中的面孔進行吸引力打分。結(jié)果顯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當他們出現(xiàn)在群體中的時候,平均吸引力評分比單獨出現(xiàn)時高出5%~6%的標準差。這被稱為“啦啦隊效應”。
原因在于,人類的視覺系統(tǒng)傾向于對群體進行整體編碼,當我們看到群體中的個體時,視覺系統(tǒng)會自動將個體的面孔偏向群體的平均水平。
而因為平均面孔通常更具吸引力,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會顯得更加吸引人。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常常覺得和一群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合影里的大家看起來都更加“光彩照人”。
從朋友間基因相似的小巧合,再到那些改變你飲食習慣的好友,以及讓你在好友群體中看起來更有魅力的“啦啦隊效應”,友情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神奇助力器,讓日常變得更加溫暖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