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決策研究中心的行為經(jīng)濟學家尤瓦·羅登斯杰克和奚愷元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大學生做兩道測試題,其中第一道測試題是這樣的:“從以下兩項中選擇一項,A是贏得2500元;B是贏得和喬治·克魯尼或安吉麗娜·朱莉等你喜歡的電影明星合影的機會,你會選擇哪一個?”
第二道測試題則是這樣:“以下獎項的中獎概率均為1%,可供選擇的抽獎內(nèi)容為:A是贏得2500元;B是贏得和喬治·克魯尼或安吉麗娜·朱莉等你喜歡的電影明星合影的機會,你會選擇哪一個?”
對于第一個問題,70%的學生選擇拿現(xiàn)金,而對于后一個問題,卻有65%的學生選擇和明星合影。
這樣的答案顯然違背了理性決策的原則。根據(jù)理性決策,如果你對2500元現(xiàn)金的偏好大于與明星合影,那么你應該同樣對1%的機會贏得2500元的偏好,大于1%的機會贏得與明星合影。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以上實驗結(jié)果呢?
其實大部分人心里都不愿意為一時的快樂犧牲穩(wěn)定的收益,對于百分百得到2500元,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現(xiàn)金。然而當中獎概率變成只有1%時,人們便愿意賭一把了,選擇得到電影中才能見到的明星的合影抽獎機會,萬一真能與朱莉(或克魯尼)合影,那豈不是可以炫耀一輩子?
這個實驗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人們在概率很小的時候會改變偏好,愿意選擇賭一把。
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行為經(jīng)濟學家喬治·洛文施坦教授也做過一個實驗:一組大學生被告知,他們過一會兒可以得到一個合影機會,而且是與自己最喜愛的電影明星合影;另一組則被告知,他們在一周后將得到同樣一個令人激動的合影機會。
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哪一組大學生幸福感更強。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后一組也就是必須等待一周才能得到與明星合影機會的學生幸福感和滿足程度更高,因為他們在期待中度過了這一星期,他們每天都會以非常真實的心態(tài)想象自己和最喜愛的電影明星合影的情形,并且沉浸在這種幸福之中,好像已經(jīng)和那個明星合影好多次一樣。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快樂來源于對快樂的期待,期待本身也是一種快樂,因此諸如在獎勵員工、贈送禮物這些事上,晚說不如早說,這樣可以讓別人更大程度地享受這些事情帶來的快樂。
在《笑傲江湖》中,郭襄對楊過說出了自己的心愿:“今年十月廿四我生日那天,你到襄陽來見一見我,跟我說一會子話?!睏钸^滿口答應:“我答應了。這又有什么大不了?”郭襄聰明地把自己的快樂延長了,接下來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在見到楊過的期待中幸福地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