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一塊巨大的礁石上,眼前是一片深邃蒼茫的海水和盤旋在上方的成群的海鷗。這是我在這座濱海之城度假的最后一個下午,我選擇再次回到剛來第一天見到的這片海,不為別的,就為再聽一聽海浪聲,在海風中發(fā)發(fā)呆也好。
盡收眼底的除了海天一色的美景,還有同我一樣散落在各處的游客。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擺出精心設計好的姿勢,露出陽光燦爛的笑容,期待著對面舉著相機或手機的同伴能捕捉到滿意的瞬間。
突然間,身旁傳來一句高亢且強烈的埋怨聲,刺破了原本恬靜祥和的氛圍。
“你怎么這么笨??!拍了三遍都還是不對,你看看你拍的有一丁點兒構(gòu)圖感嗎?”
我循聲看去,原來就在離我身旁不到兩米的距離,站著一對情侶,女生剛接過男友的手機,正在審閱著男友的拍攝成果,顯而易見,拍出的照片依舊沒能令她滿意。
而對著同一個場景和角度已經(jīng)拍了三次的男友,此刻也喪失了耐心,開始責備女友的吹毛求疵。
目睹這一切的我,不免心中嘆息,這本是一場甜蜜愜意的情侶出游,怎料因為拍照而起了爭執(zhí)。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很難評判雙方的對錯。如果硬要挑出一個錯來,大概只能怪女生不該對某個特定的拍攝角度過于執(zhí)念吧,與其糾結(jié)“出片”的時間,還不如和男友靜靜地坐在一起看看海景聊聊天,享受片刻的陪伴。
最近幾年,隨著自媒體App的盛行,“出片”成了旅行的第一要義,一張精心炮制的封面圖就能把人吸引到圖片里的地方,大家有如過江之鯽,好像一定要拍到一模一樣的角度才不虛此行。如果還能遇到貼有旅游地地名的奶茶,或是“我在××很想你”的路牌,那么旅行的某種意義也就達成了。
“出片”作為一種把旅行內(nèi)在體驗顯性外化的方式,本來無可非議,畢竟多年之后,一張老照片帶來的視覺沖擊是勾起回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過分追求“出片”效果就背離了旅行的初衷,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找角度擺拍、捕捉神態(tài)以及之后用軟件修圖上,一切只是浮在表面的一場表演。因為“出片”而錯過的天空的藍,陽光的暖,時光的慢,生活的真,才是最該體會和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