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閑暇時間多了,很多人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來充實晚年生活,如釣魚、跳舞等,而我則鐘情于“紙上耕耘”——寫。
受父親熏陶,從小我放學回家后,常會寫點小文章或練練毛筆字,有了進步得到父親夸獎,我就會很開心。慢慢地,寫成了我的“課余愛好”。到了中學以后,老師會常找我抄寫黑板報或刻蠟紙,我寫的詩歌、短文也會被選登在板報及校報上。那時我覺得,寫文練字是一種精神享受,而寫出的東西被認可,我又體驗到了收獲的喜悅。
但自參加工作后,我的這項愛好便慢慢地退出了生活。由于工作的繁忙,我再也沒有時間寫作和練書法。然而退休后,在老同學的啟發(fā)下,我燃起了重拾舊好的欲望,于是又拿起了筆。
一是寫作。平日里我很注意積累素材,生活中親歷的或見到的某些事情及社會現(xiàn)象,覺得有感悟、有意義的,回家就記在本子上。然后通過不同的題材寫出來,如隨筆、散文、小評論,或是小說、詩歌等。感覺哪篇寫得不錯,就試著投給報紙或雜志。一段時間的嘗試后,稿子開始被刊登了,每當此時,快樂的心情久久難以平息,同時,也增強了我的寫作熱情。
二是抄錄。要寫好文章就要多讀、多學、多積累。平日里,看書讀報時,遇到寫得精彩的片段、句子,或是精辟的論述及發(fā)人深省的警語等,我就仔細工整地抄錄下來,置于案頭,隨時拿來品讀。這不僅可幫助我提高寫作技能,重要的是它還成了我和家人修身養(yǎng)性的礪石和行動指南,教會我們做人與處世之道。兒孫們稱其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爭相傳閱,各取所需,在閱讀中受到了教育,凈化了心靈,獲得了知識。
三是書寫。平時我還愿意寫寫毛筆字,享受書寫樂趣。我先是購買了書法指導、名人字帖,后來又臨帖寫,我還上網(wǎng)看一些教書法的視頻,還買來水寫布,蘸水寫。慢慢地,書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我經(jīng)常自品自賞,自得其樂。
這些年來,我深刻體會到,勤動筆是一項很有益的養(yǎng)生活動。寫作,可以使大腦得到系統(tǒng)的鍛煉,不斷保持腦細胞的活力,增強思維能力。而練書法,則另有一番意境:執(zhí)筆在手,每寫一個字,都是一次美的追求,既活動了筋骨,又陶冶了情操。所以,常動筆,不僅能讓身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使生活過得充實、有情趣,同時也能較好地預防抑郁,延緩衰老的腳步。
如今,我已年過八旬,依然精神飽滿,手腳靈便,記憶力也不差。我想,這與我晚年后愛好“寫”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