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藏趣,古往今來,并不鮮見。但若能識得畫中之趣,是需要一雙慧眼的。
在一幅古畫面前,歐陽修研讀良久,就是不知其優(yōu)劣。畫面是一叢牡丹,牡丹下蹲著一只貓。若說這幅畫不好,它是已經(jīng)流傳若干年的一幅古畫;若說它好,畫中的牡丹卻精氣神不足,沒有尋常牡丹那么艷麗。于是,歐陽修向吳育討教,吳育看過畫后告訴他,這是一幅古畫無疑,畫的是正午的情景。迎著歐陽修疑惑的目光,吳育進一步解釋道:“畫中的牡丹顏色干燥,是因為牡丹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顯得萎靡;如果是晨露中的牡丹,其花心是聚攏的,色澤就會更艷麗。若沒有強光,貓的眼睛會是圓溜溜的,而正午時分的陽光刺目,貓的眼睛就瞇成了一條線?!睔W陽修一聽,不禁叫好:“啊,有趣有趣?!碑嫾矣^察事物細致入微、準確表現(xiàn)真實生活的能力讓人稱道。
在畫作面前,讓人稱道和佩服的古人很多。王維在洛陽見到一幅題為《按樂圖》的壁畫,竟然邁不動步子了,看著畫面還邊點頭邊小聲說著什么。路過的人見他這番模樣,就問他為何如此,究竟看見了什么。王維說,這幅壁畫可不一般,不得了之處是它不僅創(chuàng)作出了演員們聚精會神演奏樂曲的形象,還在于它表現(xiàn)了正在演奏的是《霓裳羽衣曲》這支曲子的第三疊第一拍!如此說道,如何讓人相信。因此有好事者欲探求本真,就找來一隊演員演奏《霓裳羽衣曲》。當演到第三疊第一拍時,演員們的手在樂器上的位置及動作姿態(tài),真的與壁畫上的形象完全吻合,不差分毫。
無獨有偶,蘇軾也與王維一樣,具備一雙慧眼,能夠釋得畫中之趣。一天,秦少游到黃山谷家閑聊,黃山谷將李公麟的《賢己圖》取出與秦少游一同欣賞。畫中是一群人圍著一個小盆擲骰子,盆中五個骰子都已顯出點數(shù)是六,而有一個骰子還在盆中旋轉(zhuǎn)沒有停下來,圍觀的人都盯著它。其中一人著急地站著,伸長脖子,張著嘴在喊什么。畫中人物形象生動,生活氣息濃厚,他們?yōu)楫嬛形┟钗┬さ纳顖鼍昂途o張氛圍所吸引。但是,他們反復觀看,又對畫中一些人物的神態(tài)不解,比如畫中站立呼喊的那人,他在喊什么。對于這個細節(jié),兩人反復琢磨,給出種種假設,但始終不得要領,說不出個所以然。正在疑惑之際,蘇軾來了,他將《賢己圖》仔細看過后說,那站著的是福建人,他在喊“六”。為什么?蘇軾接著釋出畫趣:盆中的五個骰子都是六,可見那人是想得個滿堂紅,所以不停地喊“六”。為什么是福建人?因為幾乎所有人在喊“六”時,嘴形是合著的,只有福建人不同,他們用方言喊“六”,嘴就是張著的。
釋得畫中如此之趣,能不讓人興味盎然?具備一雙慧眼,識得畫中之趣的,一定得有豐富的知識,淵博的學識。吳育、王維、蘇軾,哪一個不是學富五車之人。當然,識得畫中之趣還需要有豐富的生活常識。生活常識是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才會用心體味生活,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并且獲得豐富的生活常識??梢?,那雙識得畫中之趣的慧眼,是由學識、知識、常識練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