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在《輞川集·文杏館》中有“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的詩句。釋意是“用銀杏樹木作為支撐房頂?shù)臋M梁,用香茅草搭建房子的屋檐和屋頂,不知在棟梁間出沒的云,會不會化作雨水”。王維是山居高士,房屋建在山之絕頂,故而有“棟里有云、化作人間雨”的喟嘆。我身居西北,偏安城市一隅,也有與銀杏為鄰的緣分。
小區(qū)正門前的花壇邊上,種著三棵銀杏樹。最初幾年,三棵矜貴的銀杏樹時常像發(fā)育不良的孩子,高高地掛著“吊瓶”,用營養(yǎng)液維持生長。好在經過幾年的培育,銀杏樹扛住了朔風和艷陽,很快就長得高過小區(qū)的拱門,亭亭玉立。物業(yè)的人為了美觀,對中間的那棵樹做了剪裁,使之錯落有致,遠看就像兩個大人牽著一個孩子,一家人相親相愛,櫛風沐雨。
小區(qū)不大,但樹的種類很多,有白楊、木槿、楝樹、蘋果樹、桃樹、李子樹。這些樹種也緊隨節(jié)令發(fā)枝、散葉、開花、結果,但唯有這三棵稀缺的銀杏樹,令人流連忘返,是必看的一道風景。早晚散步的人們,繞幾道彎也要拐過去到樹下站一站、看一看、聊一聊。早春時,銀杏樹萌芽、抽枝、茁壯、蓬勃,終于綠意蔥蘢;盛夏來臨,枝繁葉茂,一簇簇扇形葉片像一個個可愛的小巴掌,被風鼓得啪啪作響;寒露后,銀杏葉由綠轉黃,直到成為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明黃色,秋風起,卷起一地黃葉,仿佛驚飛了一只只黃色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秋盡冬來,黃葉落盡,三棵銀杏樹只剩清瘦的枝條,偶爾有一兩只麻雀棲在樹梢,一動不動,襯著北方特有的鈷藍天空背景,像一幅古畫。
一次,我跟朋友聊起,看了幾年的銀杏樹,好像沒見過銀杏樹的花朵,更別提果實了,難道北方的銀杏樹不開花結果嗎?為此我查了資料:銀杏樹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喬木樹種,生長較慢,壽命極長,樹齡可達萬年以上,有活化石的美稱。在自然條件下,銀杏樹要15~20年才開花,并且在這以后每年都會開花。從栽種到結果則要20多年,40年以后才能大量結果。從圖片上看,銀杏樹的花很小,是可愛的白里帶點兒淡黃的小花。銀杏的果實也叫白果,大小如杏,這也是銀杏樹名的由來。南方人把白果炒熱了,剝掉殼,去了衣,就是如玉一般的一顆仁,有一種特別的清甜味,可惜北方人無此口福。
適逢朗日,時常在銀杏樹下駐足,凝神看流云被大風追趕,看無數(shù)黃葉璀璨萬端,間或有鳥兒輕盈地掠過樹梢,留下清越的叫聲,這一切如宮崎駿的動畫片一樣,美得失真。伸手接住一片冉冉飄落的銀杏葉,細細端詳,銀杏葉真美啊,像頂級的藝術家精心設計的藝術品,小小一枚心形扇面上,清秀的葉脈,水波紋的葉邊,是如此精巧別致,它的美,一如藍天之美、白云之美、星空之美,都是經過亙古時間的磨礪和雕琢而成,值得嵌入相框,當作一份禮物,送給心愛的人。這份心意,比銀杏葉還要明亮。
都說熟悉的地方沒風景,但三棵銀杏樹的四季風光,卻從春看到夏,從秋看到冬,一日日慢行于銀杏的楚楚風姿中,感受天地間萬物各得其所、各有所歸。那一刻,就真的忘了一切,真切地感受到活在當下就是漸入佳境,就是人生盛宴,就是幸福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