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夜,適宜用蘇州青煮粥,翻《菜根譚》。
肥厚的蘇州青,將其葉莖一片一片掰開、洗凈,再用菜刀細(xì)細(xì)切碎,入粥,文火慢燉。
《菜根譚》像是一棵老青菜,在涼夜里,一片一片地掰,喝粥時讀,養(yǎng)胃、暖心。
喝粥翻書,布衣粗蔬,散淡而居。我一手捧一碗粥,一手翻《菜根譚》,“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弊x這樣的句子時,一碗粥,碧綠;紙頁間,有風(fēng),有鳥飛過。
許多好書都錯過了,在這涼夜,遇到《菜根譚》。我在年少時沒有認(rèn)真去讀,書一直在那兒等著。涼夜喝菜粥,讀著里面的句子,心中陡然一沉。
我承認(rèn),自己不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我喜歡揣摩那個寫書人的心境,于書中與他相遇,哪怕隔著幾百年。幾百年的時間并不長。幾百年后,當(dāng)一個人讀著文字,眼睛里有山,映著水;看到時光,望見天地,能夠引起情感共鳴,說明那本書像一棵菜,仍然活著。
一冊線裝書,在沒有人讀它時,清風(fēng)明月去翻。從書架上,或故紙堆里,拂去書頁上的灰塵,浸泡在蒼涼的水里,遇到陽光或者好天氣,它又活了。
我在涼夜喝菜粥,翻《菜根譚》,有這樣的感覺。不過,有些書,我少年時讀過,但不解其中味,只有經(jīng)歷過,里面有稻的米香和菜的清香,才知粥味。
在這個匆忙的人世,經(jīng)常感覺到人生的許多“不快樂”。是做事沒有別人順利?處境沒有別人好?還會聽到有人在背后說你的不是,而忽略了碗中“不可不知有生之樂”。
有些文人,天生就是逍遙樂,能夠揣摩到在幾百年后還有人會翻他的書。人不在了,書還像一棵青菜長在菜園子里。同樣喜歡飯粥的李漁,在《閑情偶寄》里得意地說,多少年后,有人還讀他的書。
文人的偷著樂,金圣嘆在《不亦快哉》中列數(shù)三十三種。每一種都會讓你開懷而樂。金圣嘆的《不亦快哉》,是我喝粥時,用來佐餐的五香蘿卜干。
一本書,就是一碗粥。不同的是,它們有的是糯米粥,有的是紅豆粥,有的是玉米粥,有的是紅薯粥……我覺得讀《菜根譚》,適宜喝菜粥。
涼夜喝粥,能抵御風(fēng)寒,周身暖洋洋的。走在寒風(fēng)里,我就惦記著趕緊回家煮一鍋菜粥。煮粥時,紅泥小火爐,火焰舔著鍋底,我先將小米下鍋,待到小米漸漸翻滾時,撒下蘇州青的菜丁,米漿稠綠。
許多事情,古人早已琢磨透了。比如《菜根譚》中說:“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quán)勢者,凄涼萬古?!?/p>
讀這樣的句子,我感到背脊發(fā)涼。古人真是太厲害了,把許多事情給你點透了。就像深秋時,我爬上徽州一座不知名的山去看日出。站在山巒之巔,涼風(fēng)灌衣,空氣寒冷清冽,看到天地的浩大無邊,有人生的寂寞一時和萬古凄涼。
一呼一吸,人活一世,不過百年,一日就這樣不知不覺在吃飯喝粥中過去,因此不可不知活在這個世界的快樂。
怎樣活得像一株植物,而無虛生之憂?就像一個人,春天對一朵紫玉蘭傻笑,夏天躺在一棵古樹下睡覺,秋天聽床下蟲子叫,冬天捧起一抔雪,又撒向空中。
在涼夜,喝粥,翻《菜根譚》,不覺天際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