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歲末,英國海威科姆市市長、21歲的內森·托馬斯參加了該市傳統(tǒng)稱重儀式,他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市長。只見他身著英國傳統(tǒng)服飾,小心翼翼坐上秤座,緊張地等待結果。直到報信員大聲宣布:“托馬斯瘦了!”他才松了一口氣,觀眾隨之歡呼。
在海威科姆市,新市長上任前必須稱重并記錄在案,待市長履職一年后再稱重進行對比,看市長是胖了還是瘦了。這項有趣的儀式已經流傳數(shù)百年之久。
1678年,海威科姆市時任市長亨利·謝潑德酒后失態(tài),引發(fā)眾怒。市民剝奪其市長頭銜,并敲響大鐘以儆效尤。從此,“鳴鐘送行”和“稱重迎新”便成為海威科姆市長選舉的獨特習俗。每到新市長上任的清晨,大鐘敲響,沉重的鐘聲仿佛在訴說老市長的離去,莊嚴的隊伍緩緩前行,鼓手在隊伍前擊鼓,為老市長送別。這一傳統(tǒng)在歷史長河中一度消失,1999年又得以延續(xù)。
稱重儀式一般在海威科姆市白鹿街的廣場舉行,新當選的市長、議員、榮譽市民等重要人物都要參與。在特制的銅秤上,身著英國古裝的工作人員使用18世紀的磅秤,認真稱量市長等人的體重,詳細記錄結果。曾有官員因增重明顯,被市民扔雞蛋和西紅柿。有趣的是,2002年,任期即將結束的市長奈杰爾·維克里謀求連任,卻因體重增至133.4公斤,被競選對手擊敗。
在2024年的稱重儀式上,議員托妮·格林上秤后,報信員一聲“不變”,贏得滿堂彩。議員阿蘭“胖了”,立即迎來一陣噓聲。" " 輪到稱重儀式記錄員、市財政主管喬·布拉德蕭自己上秤,觀眾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只見他大腹便便地上秤,行動遲緩。報信員大喊:“胖了很多!”觀眾頓時炸開了鍋,議論紛紛。布拉德蕭搖搖頭,從秤上下來,在記錄簿上默默地寫下自己的體重。海威科姆市的友好城市、德國卡爾海姆市要員也應邀參加稱重活動,該市市長沃夫·哈斯拉體重“不變”,觀眾喝彩聲不斷。
如今的稱重儀式,雖然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激烈的情緒和嚴酷的懲罰,但依然保留著那份莊重。報信人會在市長稱重后大聲宣布體重是增加了、減少了,還是保持不變,人群也會根據(jù)結果發(fā)出相應的歡呼或噓聲。
在過去,這一傳統(tǒng)是市民們監(jiān)督市長和官員是否濫用納稅人錢財?shù)挠辛κ侄?。每年的稱重活動,讓權力在公眾的監(jiān)督下運行,從而確保市長和官員們能夠為市民謀福利。
在現(xiàn)代,雖然市長稱重已不再是衡量腐敗的直接工具,但依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每年的稱重活動,仍會吸引全市人民共同參與,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同時,這一活動也為海威科姆市帶來了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賞,促進了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
(摘自《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