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瑪峰?
我們能在網上找到1922年的一部默片,記錄了幾個英國人試圖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過程。拍攝者名叫約翰·諾埃爾,他1913年進入中國西藏,自此就對攀登珠峰念念不忘。1924年,諾埃爾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再次攀登珠峰并拍攝紀錄片,這部片子叫《珠穆朗瑪峰史詩》,主角是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喬治·馬洛里,一個叫安德魯·埃爾文。2013年,這部紀錄片經過數(shù)字修復,在英國重映。你可以在油管上看到一些片段。
馬洛里和埃爾文1924年6月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失蹤,最后有人看到他們,是在離頂峰240米的地方,有專家推測馬洛里成功登頂,但未能安全下撤。1999年,馬洛里的遺體被發(fā)現(xiàn)。有記者曾問他為什么去攀登珠穆朗瑪峰,他說“because it's there”(“因為它在那兒”)。
馬洛里是劍橋大學的畢業(yè)生,一戰(zhàn)時入伍。他從小喜歡體育,擅長的項目是射擊。埃爾文是牛津大學的學生,擅長賽艇。兩個人上大學期間就熱衷于探險和登山。埃爾文的遺體從未被發(fā)現(xiàn)。埃爾文去世時22歲,馬洛里去世時38歲,已經結婚生子,但人們稱贊馬洛里的用詞是“有剛強之心的嬰孩”“超出想象的英國男孩”“年輕人魔法精神的化身”。
約翰·諾埃爾繼續(xù)他的攀登之夢。1927年,他曾設想從飛機上用繩子把人吊下來放到珠峰峰頂,讓那個人自己找到下山的路,他說:“這個人需要無窮的勇氣?!碑斎?,這個瘋狂的想法未能實施。
在1922年和1924年的攀登中,英國人和他們的夏爾巴向導經歷過心力衰竭、饑餓、凍傷、脫水、缺氧造成的短暫失明,有一位登山者吸入雪塵,引起劇烈咳嗽,要用雙手按壓胸部,咳出血來才能救自己一命。當然,還經歷了死亡。1999年發(fā)現(xiàn)的馬洛里遺體上清晰可見75年前的腰部傷痕。
但攀登繼續(xù)。1921年、1922 年和1924年的攀登之后,還有1933年、1936年、1938年的三次攀登。這六次探險都在中國境內進行,英國青年人把絨布寺當作基地,他們在僧侶的陪伴下調整身體,寫下旅行記錄。1938年,參加登山的蒂爾曼寫道:“我認為這類探險中充滿人性和情感,我努力分析這種感覺的由來,發(fā)現(xiàn)并不是因為這件事多么偉大、勇敢或成功,而是因為它對所有人都沒有實際用途?!边@些青年探險者有自己內部統(tǒng)一的價值觀。他們中有些人后來成為大學教授、醫(yī)生、將軍或者是政治家。蒂爾曼終身探險,除了登山之外,他還喜歡航行。1977年,他80歲的時候,作為船員前往南大西洋攀登史密斯島,那條船在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颂m群島)附近失蹤。
約翰·諾埃爾活到1989年,享年99歲。他在年老之時,肯定不止一次回想那些“超出想象的男孩”。
人可以成為海洋生物嗎?
費雷拉斯小時候就有了外號“皮平”(Pipin),據說他不太會說話,最早念出的兩個音節(jié)就是 pipin,這個外號跟了他一輩子。他雙足畸形,不能跑步,要穿矯形鞋,他還有哮喘,最開始學游泳是為了能讓自己的身體感受到自由。到13歲,他的腳正常了,哮喘也消失了,他是個初級游泳運動員,閑暇時會下海去抓石斑魚和鯛魚。到19歲,他不想在學校待下去了。1987年,古巴一座海濱度假村開業(yè),皮平去那里表演了自由潛水,67米,這是自由潛的世界紀錄。一年后,他把這一紀錄提高到69米。
他跟著瑜伽大師學習控制呼吸,他的肺活量是8.2升,比常人高出一倍??茖W家曾以為,人類憋氣的時間極限是幾分鐘,潛水深度不會超過50米,但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血液轉移”現(xiàn)象,水壓隨著水深而增加,但人肺的體積會隨之壓縮,下潛30米,肺部會縮小一半,胸腔中會有更多的空間留給血液和體液,幫助人抵抗壓力。皮平潛水時,水會淹沒他的鼻腔和耳管,他要平衡耳膜的壓力,他的心率減慢到每分鐘50次、40次、30次、20次,他的肺部萎縮到土豆那么大。
皮平成了一個大明星,他一點點打破世界紀錄:1989年,112米;1991年,115米;1992年,120米;1993年,125米;1994年,126米;1994年,127米;1995年,128米;2000年,162米;2003年,171米。想象一下,他從一棟40層高的大樓頂上走到地下室,再從地下室走回來,這棟樓完全是由海水建成的,他靠的是吸入肺部的8升空氣。
1996年,有一個女孩在墨西哥拉巴斯的一所大學里讀海洋生物學,她的論文題目就是人體如何適應在海洋深處生存。她叫奧黛麗·梅斯特,出生在法國,父母是水肺潛水專家,她十幾歲時感染傷寒,留下脊椎側彎的毛病,需要佩戴一件硬塑料緊身胸衣來矯正身體。她喜歡潛水,在校園里,她看到皮平的海報,決定去古巴找到這個男人。三年后,他們結婚了。
2002年10月12日,梅斯特試圖打破自由潛水的紀錄,下潛到171米,她做到了,但她返回水面時已經陷入昏迷。皮平想把她救回來,他失敗了,梅斯特去世了。人們批評皮平,說他為了讓妻子破紀錄,準備工作太匆忙,安全設施太草率。妻子去世后,皮平繼續(xù)潛水,2003年,他達到了171米,此后就停留在這個讓妻子喪命的深度。
他說:“人們總是告訴我,上帝住在天堂。然而,我盡了所有努力,從未見過他。我見過另一個上帝,他住在海底深淵最深的藍色中,我在那里下降。他給了我一個使命,向人們展示在水中生存的潛力。他給了我技能,讓我輕松地進入他的黑暗王國,在那里他總是把臉表現(xiàn)為純粹的光明。”
皮平讀完高中離開學校時,已經厭倦了學習,他說,為什么我要學數(shù)學和歷史呢?我要創(chuàng)造我自己的歷史。奧黛麗·梅斯特在大學里學的是海洋生物,她最終變成了向往深海的生物。
(摘自360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