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現(xiàn)在年輕人流行去迪士尼樂園或者環(huán)球影城自習,“在最快樂的地方做最痛苦的事情”。如果孩子對老師或者家長說,他在迪士尼自習,大人估計都要感動得落淚了。眼看著別人在玩樂,自己卻要刷題,往腦袋里塞知識,這樣豈不是更加痛苦?就好比面對一桌子美食,卻吃不得;面前有一套新衣服,卻穿不得。
我們一般都覺得,學習需要一個非常安靜的環(huán)境。在迪士尼自習會有效果嗎?能減輕學習的痛苦嗎?現(xiàn)在的大學生是不是太會享受了?德國哲學家韓炳哲認為,現(xiàn)代人千方百計地躲避痛苦是不對的,“現(xiàn)在隨處可見對痛苦的恐懼,人們對痛苦的忍受度在迅速下降……任何事物都不該帶來痛苦。人們忘記了,痛苦有清潔之能、凈化之功”。
古人云“學如逆水行舟”,西方人說學習如爬坡,學習總是痛苦的。為什么學習面臨那么大的阻力?因為學習要動腦,《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中說,“思考是緩慢的、費力的、不確定的”,思考需要集中注意力。當你在看東西的時候,你可以做其他事,但是當你在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你不能想其他的事情。愉悅感源自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要解決的問題毫無進展,就不會產(chǎn)生愉悅感,事實上還會令人沮喪。解決適當難度的問題是有益的,但解決過于簡單或過于困難的問題則令人不快。學生不能像成年人那樣選擇逃避這些問題。如果學生作業(yè)的難度水平一直都很高,他不太喜歡學校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可能都知道這樣一個生活常識:如果你丟了東西,那你最好去一下可能把東西弄丟的地方,置身于當時的環(huán)境,可能會激發(fā)起你的記憶。學習也是一樣。“如果能還原最初學習時的場景,記憶效果的確會更好。”在迪士尼樂園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話,考試時的場景跟迪士尼樂園的反差太大了,不利于回憶起在迪士尼樂園時學到的東西。如果是在教室考試,你能清晰地記得在哪里、在何時學到了什么的場景,類似的背景就是一種提示。因為整個過程本身就是那段往事的一個片段,已經(jīng)成為“自傳體記憶”的一部分。
有人說,在迪士尼樂園這種嘈雜的地方,只適合學習簡單的東西,做比較簡單的題目??赡芮∏∠喾矗谶@種無法全神貫注于思考和學習的地方,更適合從事比較復雜的任務,如做數(shù)學題、寫文章?!冻墝W習者》一書中說:“如果你在做一項特別有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時陷入困境,這時候你不專注反而有益。從這個復雜問題中抽身出來休息一下,你的關注點會更寬泛,之前你沒有意識到的東西可能匯聚到你的思維中,從而讓你發(fā)現(xiàn)其他的可能性。在更輕松的狀態(tài)下,專注的空間通常更大,更分散。為了解決面臨的問題,你必須考慮許多不同的情況或想法。試圖解決一個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或?qū)懸皇讗矍槭男性?,需要心氣平和?!?/p>
當然,我們也不是非得去迪士尼才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成本更低、更便捷的方法是睡覺、運動或者是乘車、淋浴。我們的大腦必須在專注模式和發(fā)散模式之間來回切換,才能有效地學習。當你在數(shù)學題上遇到困難時,你可以暫時先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地理學習上。然后,當你重新回到數(shù)學上時,你就可能取得突破。
“當我們嘗試學習新事物時,首先必須專注于它,以便打開大腦的特定區(qū)域,啟動學習過程。有時候我們需要分散注意力才能更明智地思考。發(fā)散模式是我們的大腦處在放松和自由狀態(tài)中時,沒有在思考任何特定的事情。我們在做白日夢或者純粹是為了好玩而亂涂亂畫時,就處在發(fā)散模式中。發(fā)散模式有助于我們在各種想法之間建立充滿想象力的聯(lián)系。創(chuàng)意似乎經(jīng)常都是在發(fā)散模式中冒出來的?!?/p>
如果學生在學校學膩了,確實可以換個環(huán)境,比如去公園、廣場、美術館、咖啡館、商場、宜家餐廳,老去迪士尼和環(huán)球影城也一樣會膩的。
“當你的注意力章魚在幫助你理解學習材料時,它也會隨機拾起其他的信息。例如,當你在圖書館學習幾何時,你的章魚會和你一起研究并理解這個主題,但與此同時,它也會抓住一些圖書館的氛圍、氣味和外觀。關鍵在于,你通常不在圖書館里參加考試。如果你一直在圖書館里學習,但在教室里考試,你的章魚就會感到困惑。在教室里,你的章魚或許很難找到幾何鏈接,因為周圍沒有圖書館的氣味來引導它,于是你的考試成績可能會比較差。所以,如果可以的話,你最好在各種各樣的場所學習。你要發(fā)揮創(chuàng)意,想辦法來改變環(huán)境。時而將椅子挪到房間的不同位置,用不同顏色的筆做筆記,挪動你的燈。只要能讓你的學習環(huán)境有所改變就可以了?!?/p>
學習新東西時之所以感到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自己學不會或者學得慢而遭到別人的恥笑。在咖啡館或者迪士尼看書、學習,顯得很突兀,不斷招來其他人驚奇的目光,這樣需要分配很多精力去克服害羞心理。專家說,在學習新技能時,我們應該把焦點從自己身上移開。他人的存在只會讓我們的注意力一次次回到自己的表現(xiàn)上。
學習確實會很痛苦,但如果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話,本身也會讓人感到快樂,不需要迪士尼里歡聲笑語的加持。
《論語》的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圣人會騙人嗎?“時習”是說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學習時的環(huán)境條件變化越多,學得的東西就越不會依賴于周圍的環(huán)境條件。“悅”是對學到的東西“感到一種震撼,有一種覺悟”。
(摘自《意林》202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