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國芭蕾舞劇落下帷幕,掌聲經(jīng)久不息。金發(fā)碧眼的觀眾們站在座位前,久久不肯散去,一邊向舞臺上的演員揮手致意,一邊呼喊著“China”……在遼寧芭蕾舞團4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這樣的跨國演出場景數(shù)不勝數(shù)。
遼寧芭蕾舞團(以下簡稱“遼芭”)成立于1980年,是中國五大芭蕾舞團之一。初時,剛登上國際舞臺,遼芭曾被視為“不被了解的團體”,也曾體會過門可羅雀的冷寂。“我們要讓中國特色芭蕾舞走向國際,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芭蕾舞演員走上全國舞臺、國際舞臺,讓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情懷走上國際舞臺!”懷揣著這樣的信念,遼芭人激流勇進、博采眾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國風格的芭蕾藝術作品,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星辰,在世界藝術的蒼穹中漸漸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舞出文化魅力
在原創(chuàng)芭蕾舞劇《鐵人》的演出舞臺上,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的時代工人群像再現(xiàn)觀眾眼前。他們身著工裝,于茫茫戈壁中手持鉆桿,揮舞雙臂。絕美的舞蹈讓鐵人精神如同一股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了觀眾的心靈。一位“90后”觀眾說:“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卻從舞蹈中真切感受到了熱血男兒‘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旁邊的“50后”觀眾則說:“我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今天再次感受到那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信念與激情?!?/p>
觀眾的直抒胸臆讓遼寧省文聯(lián)副主席、現(xiàn)任遼寧芭蕾舞團團長的曲滋嬌深感使命光榮。她說:“這是一份來自代際交流的通感。文化傳承需要代際共鳴,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遼芭會通過這種共鳴把優(yōu)秀的文化繼承好、發(fā)揚好、傳承好,讓我們的芭蕾越來越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符合人民藝術的需求、符合國際市場的供求,成為‘走得好、叫得響、過得硬’的中國文化藝術品牌?!?/p>
舞出原創(chuàng)精彩
芭蕾作為一種世界藝術語言,有著獨特的國際文化交流優(yōu)勢。用芭蕾藝術講好中國故事,是遼芭堅持在做的事情。曲滋嬌說:“遼芭一直在挖掘獨具特色的民族性中謀求國際性,在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性中探索融合性,在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中提升引領性?!?/p>
多年來,遼芭打造了一批優(yōu)秀原創(chuàng)中國芭蕾作品,如反映東北抗聯(lián)精神的芭蕾舞劇《八女投江》、再現(xiàn)“孝悌忠信”民族楷模的芭蕾舞劇《花木蘭》、弘揚雷鋒精神的芭蕾舞詩《榜樣》、以“鐵人精神”為核心講述一代石油工人家國情懷的芭蕾舞劇《鐵人》等。可以說,遼芭的每一次起舞都是對文化的深情呼喚,更是對靈魂的傾情訴說。他們以芭蕾舞為筆,以舞臺為紙,將中國的英雄情懷與人民情懷融入舞蹈之中,勾勒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芭蕾舞劇《八女投江》先后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和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等國家級榮譽,并入選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項目;芭蕾舞劇《花木蘭》入選中國國際服務貿(mào)易交易會優(yōu)秀示范案例;芭蕾舞劇《鐵人》獲得中宣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
舞出中國氣質(zhì)
“每次國家派出演出,我都要延伸這個任務主線,在國外連續(xù)多演幾場。藝術是需要開放、推廣、合作的,我們要把握機會,把中國文化傳承好,把中國故事講好,把文化成果轉(zhuǎn)化好、發(fā)展好?!鼻虌芍С炙囆g的商品化,也提倡強化國際合作。他們與國際芭蕾泰斗格里戈羅維奇聯(lián)合制作演出的《斯巴達克》《羅密歐與朱麗葉》,填補了中國芭蕾史上的空白;與世紀舞者馬拉霍夫聯(lián)合編排的獨家定制版《天鵝湖》,在國內(nèi)巡演時連續(xù)刷新票房紀錄;與國際知名創(chuàng)作團隊定制創(chuàng)排的《巴黎圣母院》,呈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
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不僅讓遼芭在技藝上不斷精進,也在精神層面形成了獨特的遼芭魅力與中國氣質(zhì)。在世界文化的舞臺上,遼芭用西方文化符號演繹了富于民族情懷的中國之舞,使藝術與文化共生和交融,在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交匯的共鳴中,以獨具中國特色的芭蕾之舞,舞出了閃耀著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文化、中國情懷的璀璨光華。
舞出舞者風華
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人才。遼芭秉承“關注人、培育人、發(fā)展人”的人才培育理念,推行人才梯隊式培養(yǎng),以老帶新,代代賡續(xù)。他們注重互動交流,鼓勵人才在全國舞臺、世界舞臺舞出遼寧風華。這不僅有利于個人成長,更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因為遼芭追求的從來不是“嘆為觀止、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是“繼承發(fā)揚、賡續(xù)不息、代有才人”。
1990年出生的于川雅從參演《八女投江》開始嶄露頭角,逐漸成長為首席主演;張海東從《斯巴達克》中脫穎而出,成為遼芭的首席主演,在參演《鐵人》后開始漸入佳境;1997年出生的王占峰與舞伴敖定雯因共同演出《天鵝湖》脫穎而出,憑借火爆的人氣又參加了綜藝節(jié)目《舞蹈風暴》,讓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了芭蕾舞劇場。這種人才培養(yǎng)與互動傳遞的模式,如同一條連接世界的橋梁,讓遼芭能夠與來自世界的聲音交流互動,不斷創(chuàng)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芭蕾藝術作品。遼芭也因此盛名矚目,頻頻榮登國際舞臺,盡展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