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探微
入乎其內(nèi)
我們在詩歌的海洋里探尋,一位位文人詩意地棲居;我們在文化的頂峰上眺望,一代代先賢在精神的曠野挺立。這些先賢文人寫下的詩詞佳作讓我們沉醉,若想深入探尋其中蘊含的詩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吟誦鑒賞,品味詩歌之美
閱讀鑒賞詩歌,我們首先要進行誦讀,體味詩歌具有的音樂美;接著找出詩歌中的意象,分析其中的人文色彩,欣賞詩歌的意境美;最后深入分析,通過品味詩歌內(nèi)涵,洞察詩歌的情感美。
中國古典詩歌的音樂美,主要體現(xiàn)為韻律和諧、節(jié)奏感強。古典詩歌嚴格遵循韻律規(guī)則,平仄相間,押韻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詩句要么整齊劃一,要么整散結(jié)合。如李白的《蜀道難》,句式長短結(jié)合,韻腳不斷變化,表現(xiàn)出作者自由不羈的性情。
中國古典詩歌具有意境美,善于用意象來表達情感和思想,如《離騷》中的“香草”意象,象征高潔的品格;“美人”則是詩人自喻。鮮明的意象能豐富詩歌的內(nèi)涵,構(gòu)織深遠的意境,展現(xiàn)出詩人的一片深情。
中國古典詩歌還具有情感美,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引起讀者思考。如《氓》,講述女子從戀愛、結(jié)婚到被拋棄的過程,展示了她從情意綿綿到悲傷無助,再到激憤決絕的心路歷程,讀罷讓人動容。
二、言為心聲,感受古人情感
文字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和思想的表達,這種表達,有的明顯,有的隱蔽。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鑒賞: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指詩人將心中的感情直接傾吐出來,往往會有表現(xiàn)情感的詞語出現(xiàn),如“愁、怨、恨、悲、憤、悔、思、閑、孤、獨”等。直接抒情因真誠、濃烈而動人心弦。如《離騷》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直接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用典抒情等。其中,借景抒情即詩人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有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樂景寫哀情等。如《望海潮》表面寫杭州繁華壯麗的景象,深層的用意是贊美杭州地方官治理有方。敘事抒情即通過記敘事件來抒發(fā)感情,如《孔雀東南飛》,通過記敘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來控訴殘酷無情的封建禮教。用典抒情即借助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如《揚州慢》中“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表達了詩人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三、知人論世,把握文化精神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也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我們可以通過知人論世來把握詩歌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傳統(tǒng)文化精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愛國主義精神
許多詩人懷揣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常常在詩歌中表達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有的常懷憂國憂民之心,有的渴望收復失地、恢復中原,有的懷抱忠貞不渝的愛國信念,有的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如屈原在《離騷》中把個人命運與國家興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既有對國家命運的無限關(guān)切,又含有對黑暗現(xiàn)實的悲憤無奈之情。
2.理想主義精神
詩人總是根植于現(xiàn)實表達理想。有的表現(xiàn)為對建功立業(yè)的追求,表達雄心壯志或悲嘆壯志難酬;有的表現(xiàn)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體現(xiàn)高潔志趣或堅守忠貞氣節(jié)。如杜甫在漂泊中度過晚年,《蜀相》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既是他對諸葛亮大業(yè)未竟的感慨,也是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悲嘆。
3.樂觀主義精神
一些詩人的樂觀,是面對困境的豁達與堅韌,是暢想未來的自信與憧憬。他們或寄情山水,或歸隱田園,方式不同,但最終仍表現(xiàn)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心態(tài)。如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但仍寫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千古名句,表現(xiàn)出面對困境的樂觀精神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出乎其外
【作品一】
病后登快哉亭
〔北宋〕賀 鑄
經(jīng)雨清蟬得意鳴,
征塵斷處見歸程。
病來把酒不知厭,
夢后倚樓無限情。
鴉帶斜陽投古剎,
草將野色入荒城。
故園又負黃華約,
但覺秋風發(fā)上生。
〔注〕賀鑄,北宋文人,一生沉淪下僚,郁郁不得志。
賞析
《病后登快哉亭》這首詩具有音樂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這首詩用韻規(guī)范,韻腳為“鳴”“程”“情”“城”“生”,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和諧;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平仄交錯,讀起來抑揚頓挫,給人以音樂般的美感。詩中“經(jīng)雨清蟬得意鳴”“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等描寫,從聽覺到視覺展現(xiàn)了雨后清蟬的鳴叫、斜陽下的烏鴉、荒城中的野草等自然景物,營造出一種凄清蕭瑟的意境。詩人還將自然景物與內(nèi)心情感巧妙結(jié)合,以“經(jīng)雨清蟬得意鳴”中的“得意”二字,反襯失意之感;“征塵斷處見歸程”,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但覺秋風發(fā)上生”等描寫,則透露出“時不我與”的遲暮之嘆。
【作品二】
天 河
〔唐〕杜 甫
常時任顯晦,秋至輒分明。
縱被微云掩,終能永夜清。
含星動雙闕,伴月照邊城。
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浪生。
〔注〕杜甫因疏救房綰受牽連,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他辭官去了秦州。詩中的“邊城”即秦州。
賞析
《天河》通過多種抒情方式,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首先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天河在不同時節(jié)中的景象,展現(xiàn)時間的流轉(zhuǎn)和季節(jié)的更替,表達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其次是用典抒情,“牛郎織女”的典故多用于表達因天河阻隔而產(chǎn)生的相思別離之苦,而本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浪生”,則反用典故,寫牛郎和織女年年渡天河相會,哪有什么風浪能隔絕他們呢?在他們的心中,為了能夠與對方相會,天河的風浪也算不了什么。對于此時被貶的杜甫來說,這里的“風浪”別有深意,喻指的自然是政治風波,表達了詩人不懼人生風浪的積極心態(tài)。
【作品三】
卜算子
〔明〕蔣 冕
斜日墜荒山,云黑天垂暮。時見空中一雁來,冷入殘?zhí)J去。
驚起卻低飛,有意同誰語?啄盡枝頭數(shù)點霜,還向空中舉。
〔注〕蔣冕,明代中期內(nèi)閣首輔,為人剛正,遭到忌恨和排擠。
賞析
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描繪夜飛的孤雁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志向。詞人用“斜日”“荒山”“云黑”等一系列意象描繪出一幅黯淡、壓抑的畫面。其中“雁”是核心意象,這只雁是詞人自身的寫照,暗示了詞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孤立無援、無人理解的處境。最后兩句展現(xiàn)出詞人雖遭到忌恨和排擠,卻依然堅守自我原則,不肯隨波逐流的品質(zhì),體現(xiàn)出詞人頑強的精神和對自我信念的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