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新一期《莫愁》雜志的那一刻,我習慣性翻開目錄,飛速找到印有自己名字的那一行,笑意絲絲蔓蔓爬上嘴角。驀然驚覺,七年已過,每一次上刊我卻仍如初次般歡喜與自豪,那些沉淀在鉛字里的晨昏,亦如昨日再現(xiàn),迎面走來。
心心念念
七年前,我辭去工作,決定專職寫作。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人到中年深思熟慮后,對自我深刻覺察和認知后的一次大膽嘗試。因緣際會,《莫愁》雜志走進我的視野?!澳睢?,多好聽的名字啊,不要憂愁,一路向暖,活出生命的光亮與溫柔。
我關(guān)注《莫愁》的每一個欄目,尤其是那些傳達生活美好和人性溫暖的人物故事,深深打動我的心弦。我聚焦目光,鎖定《莫愁》,一門心思要成為它的作者。別人看雜志,是整體瀏覽,吸收信息即可,而我看《莫愁》,是用納鞋底的方法,嚴實細密,逐字逐段仔細推敲,揣摩每篇人物的文字風格,學習其結(jié)構(gòu)。
因為遲遲掌握不到要領(lǐng),我每一次投稿都像投石問路,在黑暗中覓光。對我每次熱情澎湃的投稿,編輯趙瑩總會回應(yīng)一句“收到啦,謝謝”。接下來,我除了繼續(xù)寫稿,滿懷憧憬與希冀??上?,等來的是她抱歉地通知:“很遺憾,稿子沒過,可以另處了。”
一次次被拒,激起我更強烈的斗志。既然人物欄目文章上不了,那就先上個書評或千字美文。我煞費苦心,甚至將《莫愁》上最喜歡的一篇人物文章進行了詳細拆解。
那時,我的一些隨筆已經(jīng)陸續(xù)被別家雜志選用,但這些成績并不能彌補我內(nèi)心的缺憾。一次,和某雜志編輯閑聊時,我無意間流露出至今未上《莫愁》的失落,她大為不解:“是《莫愁》的稿費比我們雜志多嗎?”“不是!”“那你為什么失落?”“說不上原因,就是心心念念?!薄岸?,它是你持續(xù)向前的夢想?!?/p>
莫愁、莫愁,不要害怕,不要憂愁,堅定信念,定能如愿。我一邊給自己鼓勁一邊更投入地書寫。那時,我像初陷戀愛的青年,在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琢磨某個選題如何切入更合適,有時靈感突現(xiàn),急忙翻身下床,打開電腦記錄。上刊《莫愁》人物欄目,成了我魂牽夢縈的心結(jié)。
第二個月,我鉚足勁向《莫愁》連投四篇稿件。編輯似乎感受到了我的迫切和焦慮,那個飛雪的冬日上午,我突然接到她的電話,溫柔的聲音天籟般從遠方傳來:“你的文字很好,只是主觀抒情的句子太多,導(dǎo)致行文節(jié)奏拖沓。不要放棄,繼續(xù)打磨?!赌睢冯s志注重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希望你能夠挖掘平凡人物身上不平凡的亮點?!睊鞌嚯娫挼哪且豢蹋业男牡追路鸨魂柟庹丈洌錆M力量。
得償所愿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連續(xù)投稿三個月后,我的人物紀實稿終于要上刊《莫愁》了,而且同時上稿兩篇,一篇刊登在《莫愁·智慧女性》,另一篇刊登在《智慧·時代人物》。這真是天大的喜訊。收到用稿消息的那天,我痛快地喝了一杯酒,獎勵自己終于成為《莫愁》的一員。對我而言,這不僅意味著人生開啟新篇章,更昭示著我聽從內(nèi)心重新?lián)駱I(yè)的重大突破。
兩篇文章刊出后,我看到編輯部重新為它們起了貼切而吸睛的標題《萬米高空,蓮花之眼》《唱首神曲“找鑰匙”》。精減后的文章更流暢,清爽而簡潔。我從頭讀到尾反復(fù)咀嚼,像品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至此,我找到了走向《莫愁》的光明通道。我每天激情四溢,開足馬力,乘勝追擊,幾乎每個月都能發(fā)表稿件,簡直是一路揚鞭躍馬,快意無限??吹轿覍懙摹度涡缘谋P子與餃子》被好幾家雜志轉(zhuǎn)載后,我趕緊告訴編輯,并向她道謝。她也由衷地替我高興:“祝賀你,加油,繼續(xù)努力!”
從心心念念到得償所愿,我走了一條堅定穩(wěn)健的路。作為自由撰稿人,因為高產(chǎn),我開始受到當?shù)刈鲄f(xié)關(guān)注,受邀成為當?shù)匚膶W內(nèi)刊的編輯。2022年,我被吸納為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并參與省作協(xié)組織的一些大型報告文學采寫活動。后來,時常有向內(nèi)刊投稿的文友發(fā)來私信,說我和別的編輯不同,特別熱心、親切,和我交流毫無心理負擔。仔細回頭想想,感覺是給《莫愁》寫稿練就了我的專業(yè)自信,而《莫愁》編輯老師們對作者的呵護,以及與作者的親密互動,更是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
一路向前
新媒體崛起迅猛,《莫愁》在排版與欄目上緊跟時代不斷調(diào)整,幾年間,我明顯感到雜志社求變創(chuàng)新的決心。這是一個探索、尋找和堅定方向的過程,但《莫愁》始終像一個溫暖的營地,吸引著擁有相同文學審美和理想追求的人在此相聚。?
趙瑩離開《莫愁》時,將新編輯鄭重推薦給我。接任的編輯熱情、耐心、果決,對稿件的判斷迅速、精準,改起稿來大刀闊斧、干脆利落,這樣的工作風格顯示出深厚的專業(yè)功底。我暗暗驚喜,書寫熱情再次被點燃,我又開始以每月兩三篇的數(shù)量向《莫愁》投稿?!?/p>
這些年,作為《莫愁》的作者,通過采寫各類人物,開闊眼界的同時,我對生活也有了更多體會和理解。受訪對象們展示出讓我耳目一新的人生面貌和境界,在他們身上,我不斷獲得力量和安慰,我在他們的故事中,安放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每個人生而不同,不必套用統(tǒng)一的固定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并遵循內(nèi)心的召喚去生活,就一定能活出獨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慶幸自己鐘情于人物紀實的書寫,也為自己贏得《莫愁》的青睞而欣慰。天涯路遠,莫愁可至。遙想最初《莫愁》給我的印象:傳達美好,予人溫暖。如今,我也在用文字向更多人傳遞美好與溫暖,獲得這樣的傳承力量,對我來說,何其幸運,何其榮幸!無論時光如何變遷,我相信,《莫愁》會繼續(xù)以其獨特的魅力溫暖更多人的心靈。愿時光不老,夢想不變,我們一起攜手前行。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