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龐羽進入南京大學讀書,大二時便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畢業(yè)后,她先是回老家靖江工作了三年,接著又考上南京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的研究生,并入職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雨花》編輯部工作?!拔业睦蠋熓钱咃w宇,他的作品對我的影響特別大。9歲時,我讀了他的《玉米》,從此立志當作家。長大后,在他的《小說課》里學到了很多小說家的寫作秘訣?!?/p>
上大學時,龐羽每年都會去棲霞山看楓葉,南京的新街口、夫子廟、秦淮河……很多標志性的景點和商場都在她筆下出現(xiàn)過。龐羽創(chuàng)作的《野豬先生》講的是她在南大讀書的故事,一個年輕女孩在南大后山遇見了“野豬先生”,從而產(chǎn)生了羈絆,小說描寫了青春中的傷感情愫。她的小說《花燈》把故事的場景搬到了夫子廟燈會,講述了年輕人的相愛與分別。借著年輕人的視角,龐羽盡情觀察著這個古老而又現(xiàn)代的城市?!安煌臅r代造就了不同的一代人,我們這一代90后如何面對長輩們的傳統(tǒng)婚姻觀念與歷史問題?作為新南京人,又如何看待南京這座傷痕累累又越挫越勇的城市?古老的歷史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南京給了我源源不斷的素材?!?/p>
在龐羽看來,南京是一個福地,這里孕育了很多文學大家,有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曹雪芹的《紅樓夢》成了千古絕唱,“秦淮八艷”的傳說點燃了多少人的金陵夢。而現(xiàn)當代的作家們又書寫了更多不同的南京故事,朱自清的《背影》描寫了南京城的市井人情與濃重的父愛,白先勇的《游園驚夢》展現(xiàn)了原汁原味的南京城的故事,畢飛宇的《是誰在深夜里說話》說清楚了歷史的解構,蘇童的《讀城》在明孝陵撞見南京的古靈魂,葉兆言的《南京傳》描繪了南京城在歷史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引起了我們對歷史中人性的沉痛反思,韓東關于南京的詩歌展現(xiàn)了南京人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曹寇的《南京有個八卦洲》展現(xiàn)了南京鄉(xiāng)野之地的純正生活氣息。“這是一個人才輩出、光芒璀璨的地方。江蘇的青年小說家是非常幸運的,江蘇省作協(xié)給我們青年作家提供了這么多機會。在文學的園地中,我們都還是一棵小樹,火熱的時代給了我和像我一樣的小樹很好的生長環(huán)境,我應該更加努力精進。在生活與時代的大海里,我們都是一朵朵小浪花,而浪花擁抱大海的方式,就是融入它,仔細地體會它,寫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南京年輕人的故事?!?/p>
2016年,龐羽參加了江蘇省青年創(chuàng)作會議,同時也參與了首屆“雨花寫作營”。2018年,她出版了《一只胳膊的拳擊》《我們馳騁的悲傷》兩本短篇小說集。2019年,江蘇省委宣傳部舉辦第一屆“名師帶徒”計劃,龐羽拜在了畢飛宇的門下。畢飛宇在龐羽的短篇小說集《野豬先生:南京故事集》序中提到:龐羽虎虎生風,她的事硝煙四起。我只能再一次重復我說過的話,龐羽值得期待。南京是生生不息的。這注定了龐羽的生生不息。“畢飛宇老師的評價極大地鼓舞了我,這也是他對我們青年作家的鼓勵與肯定,給予了我們不斷走下去的決心與力量?!?/p>
南京作為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學之都,同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對龐羽來說,它既是一座創(chuàng)作之城、傳播之城,涌現(xiàn)出了一批又一批在海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名家名作,同時也是一座閱讀之城,擁有包括先鋒書店在內的眾多書店和閱讀空間。在南京底蘊豐厚的文化氛圍熏陶下,龐羽的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文、德文、俄文與韓文,并參加了很多文學活動以及國際交流活動?!霸谶@些交流活動中,我感受到了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對我們青年作家包容與鼓勵的態(tài)度,文學的力量因此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p>
從年輕人的視角去觀察
《莫愁》:您的作品中常常會出現(xiàn)動物,比如野豬、海豚,有什么原因嗎?
龐羽:我之前有一個計劃,就是描寫“人間動物園”。在我看來,許許多多人都對應著不同的動物。人群中,有鎮(zhèn)山的虎(領導者)、敏捷的豹(變革者)、善戰(zhàn)的狼(戰(zhàn)士)、遠見的鷹(戰(zhàn)略者)、替罪的羊(創(chuàng)新者)和忠誠的狗(守護者),還有出頭的鳥、縮頭的龜、生產(chǎn)隊的驢、害群的馬、劃水的魚,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我的《野豬先生:南京故事集》和《白貓一閃》里都描寫了很多和動物有關的人類。
《莫愁》:您在創(chuàng)作中有沒有一些個人習慣?
龐羽:我創(chuàng)作時喜歡畫畫,畫出各種人物形象,畫出故事發(fā)生的地點,這樣寫作就言之有物,也是一種寫作的技巧。
《莫愁》:可以分享一下近期的書單嗎?
龐羽:最近在看《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和《約翰·契弗短篇小說集》,兩本都很厚很精彩。
《莫愁》:您最近有哪些創(chuàng)作計劃?
龐羽:我現(xiàn)在正在創(chuàng)作一系列的關于年輕人在南京的婚姻愛情故事,講述我們這一代與南京城的碰撞故事。
《莫愁》:您對未來有哪些展望?
龐羽:每個人都會成長,年少的激情退潮后,岸上留下的,都是具體生活的玻璃瓶、臭襪子和魚骨頭。我們曾經(jīng)在時代的浪潮里乘風而行,我們也曾以為年少的浪花會越漲越高,而生活的真相在岸邊裸露出來時,我們的寫作也必須落下地,走上岸,走入摸得著的人群之中。剛開始寫作時,我曾經(jīng)給自己立下標準:“為小人物立傳”。這是一個作家在平庸生活中提取陽光般璀璨鉆石的過程,有時作家要把自己當成一塊碳,接受高溫的炙烤。這幾年我的寫作也在努力抽枝拔節(jié),提煉鉆石。我一直在寫90后夫妻“劉珍與范明”的故事,描寫這對在南京的年輕人的婚姻愛情生活,同時借年輕人的視角,觀察他們父輩、祖輩的婚姻與家庭。我想寫出這代年輕人心中的月亮,還有他們生活中不得不爭取的六便士。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