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女,1982年生人,作品曾發(fā)表于《天津文學》《天津日報》等。
幾個月前,范玉蔡她親媽孩子她姥姥從山東老家打電話過來,說孩子馬上要過生日了,她提前給孩子買了個禮物,過兩天就到。
周五,范玉蔡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去單位附近的驛站取了快遞?;氐郊遥酝晖盹?,范玉蔡開始拆快遞。塑料包裝盒外盒套塑料氣泡袋,大盒子套小盒子,里三層,外三層,物件包得很嚴實。她用了美工刀和剪子兩把專業(yè)工具,才看到孩子她姥姥送的那個東西。
精致的黑色漆皮鐵質(zhì)盒子,長不到20厘米,右邊大半部分畫著一個優(yōu)雅端坐著的金發(fā)外國少女。小到棱角的處理,大到盒子上每塊漆的上色,每一處都讓人愛不釋手,最關鍵的是,上面品牌的名稱,是一堆連她這個大學生都看不懂的英文字母。不用問都知道,肯定是老太太去了老家新開的購物商場的文具專柜,被售貨員一頓忽悠,說是進口的好東西。然后,那個精致的鐵皮盒子經(jīng)快遞員轉(zhuǎn)手、快遞車轉(zhuǎn)運,第二天順利到了她手里。
孩子她姥姥有個特點,只要是她想買的東西,從來都不心疼錢。買了就買了吧。下一秒,范玉蔡嘆了口氣,把正在客廳看電視的孩子叫進屋里:“萌萌,姥姥送你的生日禮物到了,你過來看看喜歡不?”
孩子聽到范玉蔡召喚,把電視機遙控器摁了暫停鍵,來到臥室的寫字臺前打開鐵皮盒子,小心翼翼抽出兩支鉛筆,涂了幾下,說道:“媽,這套彩鉛質(zhì)量很好的,木頭捏著手感很舒服,鉛芯兒也很細膩,就是我暫時還用不到?!?/p>
范玉蔡瞪大眼睛看著她:“為啥?”
“你沒看盒子后面標的色條嗎?肉色系,12個色塊,雖然我不認識那幾個英文單詞,但是我大概猜得出來,這套鉛筆是畫人物肖像專用的。要不,你查一下盒子前頭標的那串英文字母?”
下一秒,范玉蔡趕緊把那兩個單詞原樣兒抄下來,敲進手機瀏覽器——“Portrait Collection”,第一個單詞,肖像的意思,第二個單詞她認識,集合的意思,兩個單詞前后加在一塊兒,就是閨女說的畫人物肖像專用鉛筆。
孩子剛開始學“彩鉛”,肯定是畫一些紅紅綠綠的花花草草。所以,亮色系的畫,那套鉛筆肯定是勾勒不出來的。學校里的畫畫課,大概都是點到為止,教一些皮毛東西,肖像畫是沒有專門課程的。所以當孩子禮貌性地告訴她媽,那么貴的一套東西暫時用不到時,反應過來的下一秒,范玉蔡大腦立馬有些缺氧。
好幾天,這個剛過40歲的女人一直在猶豫,怎么才能給孩子她姥姥一個既合適又不傷感情的回復。說實話吧,肯定又是一頓折騰,說假話吧,又不是她的風格。思來想去,最終,范玉蔡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最終,她告訴老太太,那套“彩鉛”孩子用過了,很好,沒問題,但是她現(xiàn)在的畫畫水平還不夠好,等畫得很好很細膩的時候,那套鉛筆就能派上用場了。這個關于送禮的馬拉松事件表面上暫時告一段落。那套“彩鉛”連同盒子,被范玉蔡扔到了書架的頂上,許久都沒人碰過。
日子就這樣飛快地跑著跳著,不知不覺到了年根兒底下。
她清楚地記得,那天,是大年三十。
一家人吃完年夜飯后,孩子突然間來了心情,說要畫畫,說是學校美術老師留的課外寒假作業(yè)。
進屋后,不到半個小時工夫,女兒在鏗鏘有力、熱鬧非凡的鞭炮聲中用一盒“彩鉛”、一張白紙、一塊橡皮搞定了她的戰(zhàn)利品,興高采烈拿給范玉蔡看。
畫面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個漫畫小人畫得都挺好看挺齊全,連孩子自己也畫了進去。一張咖色面兒的舊圓桌,桌面是孩子自己徒手畫圓畫出來的,和專業(yè)工具畫出的圓沒兩樣兒。桌子上大魚大肉一應俱全,一盤速食德州扒雞、一鍋鯽魚湯,一碟用花生米、豆皮、麻醬、凍豆腐新鮮調(diào)制的涼菜,一盆剛剛熱好的速凍牛肉、一小瓶開蓋兒的手腌蘿卜,還有一碗炸好的肉丸子和煮好的速凍水餃,滿滿一大桌子團圓飯。
孩子把畫好的畫順手遞到她手里,就跑去客廳和爸爸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去了。范玉蔡一嘴嘟囔著女兒有前手沒后手,一邊收拾畫畫后的“戰(zhàn)場”。猛然間,她發(fā)現(xiàn)那盒她姥姥很久前買給她的孩子一直沒用過的鐵盒“彩鉛”被撂在桌子上。
“萌萌,你過來?!?/p>
“干嘛?我和爸看小品呢。”
“進屋來,我有話和你說?!焙⒆永喜磺樵竵淼剿龐屆媲?。
“有什么事?媽,你趕緊說!”
“前些日子,你不是說那盒‘彩鉛’暫時沒用處嘛,大過年的,你把它倒騰出來干嘛?用完了,也不收?你媽是這么教你的嗎?”
孩子看到滿桌子的鉛筆和畫紙,自知理虧,趕緊用兩只小手開始忙活,邊把12色鉛筆歸位,邊叨叨:“今天桌子上的菜根本沒有帶顏色的,我就想之前姥姥給我買的那盒‘彩鉛’正好是暗色系,放著不用也是浪費,就把它翻出來用了。”
范玉蔡猛然間心里一揪,再次拿起孩子的那張畫仔細端詳。片刻過后,這個40多歲的女人陷入了深思。
這個女人范玉蔡,研究生學歷,42歲,上學20年,結(jié)婚10年,和婆婆住了10年,只會吃飯,不會做飯。結(jié)婚前不會做飯的原因,除了上學時間長以外,最主要的還是范玉蔡她親媽很會做菜,手藝是大廚水平,就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一般情況下,家里有個勤快的媽,就會有一個懶惰的孩子相對應;結(jié)婚后,單位離家太遠,經(jīng)常加班,每天晚上到家進門已經(jīng)將近8點。所以,不會做飯這件事理所當然就有了滋生的土壤。這些年,因為地域差異,一個山東,一個山西,婆婆的每頓飯做得都不是很合范玉蔡的口味,她想吃就多吃一口,不想吃就少吃一口。但是,范玉蔡不能說,因為她是兒媳婦,因為她自己不做飯,是個甩手掌柜,每天吃現(xiàn)成的。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熬著,墨跡著,耗著。
大年初八早飯剛過,小姑一手提著牛奶,一手提著孩子進了門兒。
范玉蔡沒有刻意出去打招呼,因為小姑和孩子是她們家常客。就算小姑不在,也會把孩子放在這里讓范玉蔡的婆婆照看。58平方米的房子,不大點兒客廳,一個婆婆、一個小姑,外加一個比萌萌小幾歲的小屁孩兒,足夠鬧騰了。范玉蔡不上班孩子不上學的日子里,她習慣了把自己和孩子藏在臥室里,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那天早飯剛剛吃過沒多久,一會兒工夫,萌萌就喊餓了。范玉蔡沒辦法,兩只腳慢慢悠悠挪出屋門,叫了一聲:“媽?!?/p>
許久,沒人響應。不一會兒傳來小姑的聲音:“媽剛下樓買菜去了。”
大約半個小時過后,婆婆從菜市場回來了,提著大包小包。
聽到防盜門開門的聲音,范玉蔡趕緊和孩子說:“奶奶回來了,一會兒就開飯了?!?/p>
不知不覺又半個小時過去了,小廚房一直在忙活,一直也沒聽到吃飯的號令。就這樣,兩個人足足等了一個小時,才終于可以有東西填飽肚子。
從坐到飯桌上那一刻起,一個孩子、一個媽,像被餓了好幾天的乞丐一樣,把自己碗里的米飯吃得精光。婆婆見狀,開玩笑地說了一句:“你要是平時這么吃飯,孩子就不會像你一樣天天挑食,光長個兒,不長肉?!?/p>
范玉蔡根本沒聽進去,吃完飯就進了自己屋。從婆婆來到她家那天起,她習慣了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墒?,孩子不一樣。
萌萌剛剛10歲,那句話,她是真真聽進去了。她不喜歡被奶奶說,更不喜歡每次奶奶數(shù)落她的時候,把她自己的親媽都捎帶上。不一會兒工夫,屋外傳出兩個孩子吵架的聲音。范玉蔡三步并作兩步來到客廳,一把把萌萌拉進屋。門還沒掩實,屋里的女人開始發(fā)話:“你怎么回事兒,不是說過嗎?不和妹妹搶東西?!?/p>
“我沒搶,那是我的玩具,我玩著玩著她非得要?!?/p>
“那你就讓給她嘛?!?/p>
“我為什么要讓給她?”
“她比你小?。 ?/p>
“總有個先來后到吧,這是你從小教育我的道理?!?/p>
范玉蔡不知道怎么接話了,因為,那一秒,她知道孩子嘴里的道理確實是她教的。
看到媽媽不說話了,下一秒,萌萌不高興了,轉(zhuǎn)身回到了臥室的書桌前,又開始畫畫。
孩子高興的時候畫畫,不高興的時候也畫畫。
又是半個多小時過去了,畫完之后,孩子爬上高低床的二樓,一個人玩平板電腦去了。屋外,小姑的孩子一頓上躥下跳,范玉蔡聽得真真兒的。她心里一陣煩躁,連忙放下手里的書,打開臥室音箱,把外放調(diào)到最大。“我要像夢一樣自由,像大地一樣寬容……”歌手撕心裂肺的歌聲不時從臥室傳出。
書桌前,鉛筆依舊攤了一桌子沒有收拾。不過這次,她猶豫了一下,沒有張嘴數(shù)落孩子,而是一個人默默收拾起來。這次收拾工作確實有些費勁,因為孩子用的是72色“彩鉛”,每支鉛筆都需要耐心挨個歸位。盒子也比12色“彩鉛”盒子大好幾倍。
收拾間隙,范玉蔡好奇地拿起桌子上那張畫,想看看孩子都畫了些啥——還是那桌飯,多了孩子和小姑。奶奶的臉由枯色變成了五顏六色,活像動畫片里的老妖婆。很明顯,孩子把心情摻雜了進去。她剛想說點兒什么,猛地看到那桌子菜,她瞬間愣住了。紅色和黃色的西紅柿炒雞蛋,綠色的拍黃瓜,醬紫色的炒茄子,橘色的胡蘿卜……
看到桌子上還沒收拾完的殘羹冷炙,還有畫上五顏六色的菜,她終于明白孩子今天為什么用了那盒大盒子“彩鉛”了。
那天晚上,范玉蔡一宿基本沒怎么睡,迷迷糊糊中不知不覺又想了很多:為什么孩子不喜歡吃飯?為什么孩子只長個兒不長肉?為什么婆婆老說她教著孩子一起挑食?似乎一一都有了答案。
第二天,臨睡覺前,她把閨女的兩盒“彩鉛”和剛畫的兩幅畫重新拿出來仔仔細細打量了一番。片刻過后,她,關上門,找了個舒服的地方坐下來,打開手機,用手滑屏找出孩子她姥姥的電話號碼。
這些年,接了那么多電話——那個最疼她的媽的電話,這次,她終于記住打了回去。
“媽,你現(xiàn)在忙嗎?”
“你這個點兒怎么想起打電話了?不忙不忙,你爸在那屋打電腦呢,我叫他??!”
“我不找我爸,我找你?!?/p>
“哦,這樣啊,閨女,你稍等,我把電視聲音關小點兒。”
“有什么事兒,你說。”
“我過兩天想再回趟老家?!?/p>
“咋了?兩口子拌嘴了?前兩天你不是剛回來嗎?”
“沒有的事兒,你別多想,我就是想和你好好學做飯做菜了?!?/p>
電話那頭兒,老太太先是一驚,接著眉開眼笑說道:“好,好,我和你爸在家等你,什么時候來都行,隨你?!?/p>
接完那通來自閨女的有世紀意義的電話,老太太著實高興了老半天。晚上睡覺前,孩子她姥姥又開始尋思白天的事兒,一個人開始犯嘀咕:大半年不主動打個電話,一打電話就說要學做飯。以前,會做飯不求人這個道理,我天天在她耳邊念叨,那么多年,都沒聽進去,如今,怎么就突然榆木疙瘩開竅了?不行,我得找個人論道論道。
下一秒,老太太起身,推了推身邊的老伴兒:“老范,先別睡,你幫我琢磨個事兒……”
責任編輯: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