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以及網絡的迅速發(fā)展,網絡新詞應運而生。網絡新詞數量豐富,有時效性、隨意性、流行性、簡潔性等特點。網絡新詞能夠滿足學習者交際的需要,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國際中文教學中開展網絡新詞教學是必要的。但是作為一種新興語言現(xiàn)象,網絡新詞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教學的順利展開,可以建立動態(tài)網絡新詞資源庫、區(qū)分學習者的水平、選取合理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自中國1994年正式接入全球互聯(lián)網后,計算機網絡漸漸普及,網絡功能越來越發(fā)達,數字化生活成為現(xiàn)代生活的主流,網絡新詞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它傳遞著信息,幫助人們溝通交流。網絡新詞作為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一部分,研究網絡新詞對語言本體、語言文化、語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有重要參考作用。網絡新詞作為一種新興語言現(xiàn)象,是國際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新詞、網絡新詞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開展網絡新詞的教學,這些問題值得探討。
網絡新詞的界定與分類
網絡新詞是指網民們在各種聊天室、新聞組、BBS留言板、在線論壇、博客日記及其他相關網絡媒體領域中進行信息交流時創(chuàng)造和使用的以文字為主,包括各種字母、數字、圖片和表情符號等在內的一套獨特的言語交際符號,以網絡流行語為典型代表,是一種新興的社會方言詞匯。
目前,網絡新詞數量眾多,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五類:諧音類、縮寫類、音譯類、詞綴類、符號類。
諧音類網絡新詞大致分為兩小類。一是漢字諧音,如素——是;藍瘦香菇——難受想哭;針不戳——真不錯。二是數字諧音,如886——拜拜咯;520——我愛你;1314——一生一世等。
縮寫類網絡新詞大致分為兩小類。一是漢語拼音縮寫,如GG——哥哥;MM——妹妹;XSWL——笑死我了。二是漢字縮寫,如男默女淚——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傷心;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九漏魚——九年義務教育漏網之魚。三是英語縮寫,如OOTD——Outfit of the Day,其意是“今日穿搭”;BF——boyfriend,其意是“男朋友”;emo——emotional,其意是“情緒硬核”或“情緒化硬核”,現(xiàn)被網友衍生出“喪”“憂郁”“傷感”等多重含義。
音譯類是根據外文發(fā)音而找出相近的漢語發(fā)音得來的,如“狗帶”源自英語“go die”,意為“想死”;“歐巴”源自韓語“??”,意為“哥哥”;“卡哇伊”源自日語“かわいさ”,意為“可愛”。
詞綴類由詞根加詞綴組合而成。一是前綴類,即“前綴+語素”,如“社交+”——社交恐懼癥、社交牛雜癥、社交悍匪;“學術+”——學術蝗蟲、學術站姐、學術妲己。二是后綴類,即“語素+后綴”,如“+搭子”——飯搭子,廁所搭子,奶茶搭子;“+控”——顏控,聲控,手控;“+門”——麥門、肯門、洞門。
符號類是由特有的字符組成的特定圖形,用來表達一定的感情或語氣的詞語。如:)——微笑;==——等等;(@" @;)——不懂。
網絡新詞的特點
網絡新詞是現(xiàn)代漢語一般詞匯的一部分,它反映著當今中國的新事物、新現(xiàn)象、新觀點,網絡新詞具有其獨有的特點。
實效性。網絡新詞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反映著現(xiàn)實生活。目前,網絡新詞不僅僅在網絡世界中使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自從網絡新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后,網絡上每年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網絡新詞,每年都有很多新詞語入圍,且都不重復。2021年《咬文嚼字》評選的十大網絡新詞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小康”“趕考”“雙減”“碳達峰碳中和”“野性消費”“破防”“雞娃”“躺平”“元宇宙”。2022年《咬文嚼字》評選的十大網絡新詞有“砥礪奮發(fā),勇毅前行”“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賽道”“大白”“煙火氣”“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內耗”“沉浸式”。2023年《咬文嚼字》評選的十大網絡新詞有“新質生產力”“雙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種兵式旅游”“顯眼包”“搭子”“多巴胺xx”“情緒價值”“質疑xx,理解xx,成為xx”。
隨意性。網絡新詞并不是在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下產生的,它是在人們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隨意創(chuàng)造的。同時,有些網絡新詞的說法并不統(tǒng)一,只要參與交流的人能懂即可。網絡新詞有很強的隨意性,對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比如,在網絡上,人們用“桑心”來代替“傷心”;用“尊嘟假嘟”來代替“真的假的”;用“偶”代替“我”等。
流行性。由于互聯(lián)網的廣泛使用,網絡新詞的傳播力度和傳播速度均有所提高,一個網絡新詞的出現(xiàn)往往能引發(fā)一陣熱潮。如2023年的網絡流行詞“公主,請xx”,源自某短視頻平臺博主的創(chuàng)作,視頻中博主要求父親說“公主,請上車”才肯上車?!肮?,請上車”這句話最早來自電影《羅馬假日》。短視頻爆火后,“公主,請xx”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網友進行了廣泛地模仿并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如“公主請上班”“公主請下單”等。2023年11月,一款單車在用戶掃碼后會提示語音“尊貴的公主請上車”,讓這個網絡語流傳得更廣。后來還衍生出男性的版本“王子,請xx”。
簡潔性。在網絡世界中,人們更趨向于瀏覽簡潔明了的文字,網絡新詞在形式上也趨于簡單。如“YYDS”代表“永遠的神”;“dddd”代表“懂得都懂”;“pyq”代表了“朋友圈”;又如“喜大普奔”,這分別取了四個成語“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首字合為一個詞。
網絡新詞在對國際中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網絡新詞在網絡語境中為適應表達需求而產生,一部分網絡新詞在高頻使用后逐漸由網絡語境擴展至日常生活表達,成為人們日常交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類新詞的教學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是有必要的。
網絡新詞能夠滿足交際的需要。國際中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習者掌握漢語并能夠運用漢語進行交流。網絡新詞反映的是當下生活中最鮮活的社會生活,與中國當代經濟文化、社會現(xiàn)實緊密相聯(lián),包含了大量的社會新事物、新概念、新行為、新觀念。網絡新詞是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語言交際作用。學習網絡新詞,可以使學習者真正處于當下的語言氛圍中,有助于留學生了解這些新鮮事物,跟上時代步伐,消除差異,使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變得容易,從而提高交際能力。
網絡新詞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漢語被評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語音、詞匯、語法、漢字各具特點,一些漢語學習者也因此對漢語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而網絡新詞幽默、風趣、易懂、易學,并且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使用率很高,漢語學習者一旦接觸到這類詞語,能很快地理解并運用,這也從某種意義上降低了學習漢語的難度。同時,網絡新詞比較隨意,沒有固定的格式,學習者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網絡新詞,提升了學習者的參與感。
網絡新詞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的問題
國際中文教學中,網絡新詞的教學是有必要的,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而言,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網絡新詞的隨意性打破語言規(guī)范。網絡新詞具有隨意性,部分網絡新詞打破了語法規(guī)范和語音限制,如稀飯——喜歡;集美——姐妹;duck不必——大可不必。這種類型的網絡新詞屢見不鮮,并被廣泛傳播和使用。一方面,這種帶著隨意性的詞匯是年輕人追求新潮和特立獨行的體現(xiàn)。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對于沒有完全掌握漢語知識的學習者來說,會影響他們對正確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進一步的漢語學習。
部分網絡新詞的生命力不強。網絡新詞有時效性,它們的生命力沒有傳統(tǒng)的漢語詞匯強,即在一段時間內流行的網絡新詞會在短時間內被新的網絡新詞取代。如2022年流行的網絡新詞“退!退!退!”“我真服了你這個老六”“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等在2023年很少被提及和使用。網絡新詞的實效性給國際中文教學造成了困難,到底應該選取哪些網絡新詞作為教學對象?在教學中要花多少時間?教師如何展開教學?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探討的。
部分網絡新詞并不雅觀。一些不文明、低俗的網絡新詞層出不窮。如TMD——他媽的;TNND——他奶奶的等臟話。這種語言乍一看是避免了直接使用不文明詞語,然而這種含蓄的說法導致更多的人肆無忌憚地使用這些詞語。這一類網絡新詞會讓學習者對中國產生負面印象,同時也并不利于文明社會的發(fā)展。
網絡新詞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的策略
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網絡新詞的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展開。
建立動態(tài)網絡新詞資源庫。網絡新詞變化速度比較快,短時間內流行的網絡新詞可能就截然不同,然而詞匯大綱和教材的編寫是個復雜、龐大、漫長的過程。如果把網絡新詞編入詞匯大綱和教材,可能會出現(xiàn)詞匯大綱和教材中的網絡新詞已經不流行的情況。不妨根據現(xiàn)實使用情況,實時調整,建立動態(tài)網絡新詞資源庫。此外,在動態(tài)網絡新詞資源庫中,可以按年度和使用頻率對網絡新詞進行分類。
區(qū)分學習者的水平。學習者學習和掌握漢語的水平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每個階段學習者的漢語掌握情況和學習需求都不相同。初級階段的學生處于起步階段,主要任務是學好語音、基本詞匯和部分語法,掌握的漢語詞匯少,分辨能力比較差,不建議進行網絡新詞教學。中級階段的學生具備漢語的基本素養(yǎng),有一定漢語能力,需要擴大詞匯量,可以適當引入網絡新詞的教學。高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已具備大量漢語知識,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自學能力,可以在引入網絡新詞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網絡新詞。
選取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教師要選取文明、中性、積極的網絡新詞作為教學內容。那些不雅、有歧義、負面的網絡新詞不應該出現(xiàn)在課堂上。同時,還要盡可能選擇普遍使用的網絡新詞。網絡新詞具有實效性,有些網絡新詞適用范圍比較窄,沒有被普遍使用就已經消失,這樣的網絡新詞就沒必要作為教學內容。教師要教的應該是適用范圍大、普遍使用、在日常交際中可能會用到的網絡新詞。
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網絡新詞雖然數量眾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對它做出大致分類。像諧音類和縮寫類的新詞可以用猜詞法。新詞不同于傳統(tǒng)漢語詞匯,它更具靈活性和隨意性,且網絡新詞更多地被用于口語交際中,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語境,在語境中進行詞義教學。如“886”的教學,教師可以給出多篇聊天記錄,讓學生在語境中體會“886”的語義。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以及網絡的迅速發(fā)展,網絡新詞應運而生。作為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組成部分,將網絡新詞引入國際中文教學是有必要的。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者應該重視網絡新詞的教學,在研究和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吸收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并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助力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