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夜里11點多,A市政務中心大禮堂依然燈火通明。
明天市委、市政府將在這里隆重召開全市教育衛(wèi)生系統(tǒng)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大會的會標已高高懸掛起來,十分耀眼奪目。主席臺及臺下參會人員的席卡、會議材料已擺放整齊,音響設備也已調試成功。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么已至深夜,此時所欠的“東風”是什么呢?
主席臺上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明天頒獎的彩排。參加彩排的是明天將要登臺領獎的20名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市委、市政府辦公室抽來了幾名科室長扮演頒獎領導。表彰大會能否圓滿成功,頒獎環(huán)節(jié)十分關鍵,因此大會會務組特意從省電視臺請來一名專業(yè)導演。
彩排從下午兩點開始,到現(xiàn)在還是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那名重金聘請的導演經驗豐富且十分盡責,對上臺領獎的步驟、要領及細節(jié)已反反復復強調N遍:隨著音樂響起,如何登臺,如何走到領導身邊,如何用雙手從領導手中接過獎牌,然后用左手把獎牌抱在胸前再迅速地伸出右手,主動與領導握手,再轉身面朝觀眾,微笑著與領導合影,然后再轉身下臺。
就是這幾個不太復雜的動作,翻來覆去,練得總是不盡如人意。
現(xiàn)場負責的市委副秘書長已喊了三次暫停,拿著話筒,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要求,嗓子已經有些嘶啞。他對領獎人員反復強調:“你們各位都是全市教育衛(wèi)生系統(tǒng)的英模人物,你們一定要把英模人物的靚麗風采、使命擔當、人格魅力充分展示出來!你們一定要按照導演的要求,把今天的彩排搞好!”
為了讓領獎人學有目標、趕有方向,大會會務組還收集整理了許多頒獎典禮的實況錄像,在大禮堂主席臺兩側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供大家觀摩學習。
領導提的要求越來越高、導演說得越來越細,讓這些領獎人增加了不少思想負擔,就連如何走路也開始變得不知所措,一登臺,首先考慮的是邁左腳還是邁右腳,走著走著就亂了步調。微笑的表情也顯得十分生硬,有的笑得有些夸張,有的又顯得過于莊重。導演使出渾身解數(shù),領獎人也個個累得大汗淋漓。好在他們都是先進,沒有一人叫苦叫累,沒有一人要降低標準。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十個小時的艱苦訓練,大多數(shù)同志已掌握了要領,達到了要求。但最后還是有兩人差距比較大。
一人是身體瘦削、頭發(fā)花白的小學女教師。她最大的問題是左撇子,現(xiàn)在讓她主動伸出右手與領導握手,總是不習慣、不自然。好在她決心很大,表示晚上回去即使一夜不睡覺,也要把動作練習好。
還有一人是市里德高望重的老醫(yī)生周先生。老先生已年過七旬,身體肥胖,且上身嚴重佝僂,行動遲緩。導演耐心地指導他,希望他上臺后努力把腰挺直一點,步伐稍快一點。老先生一開始沒信心,強調自己年歲大了,快不了。導演循循善誘,讓周先生觀看了大屏幕上播放的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專家昂首挺胸,邁著輕盈矯健的步伐登臺領獎的視頻。
看完視頻,老醫(yī)生仿佛一下增添了神奇的力量,口中喃喃說道:“是啊,是啊,我比他年輕十歲呢,我要向他學習。你們放心,我一定盡力練得好看一些,再好看一些!”說著,不顧氣喘吁吁,又奮力在主席臺上來來回回,一遍遍地練習起來。很快,汗水就濕透了襯衫。
望著老先生“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沖天干勁,副秘書長、導演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其他在場的人也不約而同地一起鼓掌。
時鐘指向12點,副秘書長宣布:“彩排結束!”
第二天,表彰大會勝利召開,頒獎過程十分圓滿。唯一遺憾的是,周先生凌晨5點突發(fā)腦溢血,被送到醫(yī)院搶救,未能參加頒獎盛典。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