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边@是《哪吒》系列電影第一部中申公豹所說的話,在第二部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詮釋。
哪吒與敖丙,背負著沉重的偏見之山,卻又在關鍵時刻毅然將其拋開。哪吒是魔,敖丙是妖。從出生那天起,哪吒就不被人看好,他陰差陽錯成了魔童,被誤解,被排斥,百姓認定他是災禍的化身;敖丙因為龍族的身份被歧視。兩人都因為魔與妖的身份心甘情愿地背上了“成仙”這座大山,在那個星光璀璨的夜晚,他們并肩而立,各自握拳,一起發(fā)誓要得道成仙,不讓父母擔心。他們只是想要一個身份,一個被世人承認的身份。
但成仙就一定是正道嗎?不,偏見與不公一直存在,電影中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申公豹,在元始天尊的弟子中,他修煉最為勤勉,但他是妖族,是豹子精修煉成人,所以從未得到重用。資源分配的偏頗與對妖族出身的歧視,讓申公豹為進入十二金仙之列,曾淪為無量仙翁手中最為鋒利的刀刃。劣跡斑斑的履歷盡管不為人知,但被拿捏,注定要被迫付出更多,即便違背本心。所以,有多少人認為屠城的是申公豹?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會先入為主,因為偏見而誤解他人?
統(tǒng)御玉虛宮,弟子如云,卻為一己私欲,嫁禍龍族,血洗陳塘關,置百姓于死地,這樣的無量仙翁,豈能為正義代言?而申公豹看似詭計多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卻會把自己攢了多年的仙丹都留給家人,他是天庭不起眼的“邊角料”,也是家鄉(xiāng)的驕傲,是弟弟的榜樣。面對李靖的援手,他嘴上不饒人,卻購藥置糧。見弟弟負傷,他理智猶存,力護哪吒雙親,孤身對戰(zhàn)三龍。試問,此等舉動,又怎言其為惡?
包括哪吒在成仙考核中所要制服的妖怪,他們又有何錯?土撥鼠循規(guī)蹈矩,排隊取食;申正道一見“闡教”旗幟,竟自斷一臂,以求正道教化。有人懼石磯娘娘之貌,卻不知她愛美之心,她縱使敗北,亦不失樂觀之態(tài),猶拾綠葉,自飾容顏……
世間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是非黑白,是刻板印象與成見蓋的棺。金色不一定代表正義,黑色也不一定代表邪惡。當哪吒揭露了無量仙翁的罪行后,捕妖隊的成員卻置若罔聞,既因其既得利益者的身份作祟,也因他們內心的偏見和思想的僵化……
在經歷種種后,哪吒扔掉了“成仙”的大山。他背負著世俗的眼光降世,不容于世俗的偏見,最終拋棄了這些世俗的束縛。從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到第二部的“小爺是魔,那又如何?!”他不認命,不認(尸從),勢必要打破規(guī)則,活出自我。他并非不在意旁人的看法,在與哥哥相見時會憂慮自己的外貌,被他人議論時亦會憤慨,甚至陷入“容貌焦慮”。然而,這些都是他成長路上的磨礪。哪吒突破穿心咒的場景肯定令大家記憶猶新。穿心咒是什么?哪吒發(fā)現了世道的不公,沖破穿心咒是戰(zhàn)勝自己,是對不公的憤恨與抗爭。他不僅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更想改變這世界,才會有最后與敖丙的對話,“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哪吒就是要去闖,帶著勇氣與信念向前闖,沖破偏見。他要打碎世俗偏見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迎來身心的涅槃重生。
世人慣于為異類貼上標簽,卻忽略了真正的邪惡并非源自血脈,而是潛藏于歧視者的偏見之中。百姓的誤解與排斥,猶如洶涌的潮水,一次次將哪吒卷入惡意的深淵之中??善姀膩須⒉凰勒嫦?,只會讓沖破偏見的身影更加耀眼。“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無路可走,我才明白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碑斈倪赣蒙碥|扛起冰山時,所有人的謾罵聲化作無聲的懺悔。逃避只會將自己推向絕境,哪吒在歷經磨難后,誓要將這世道顛覆,哪怕前路未知,哪怕可能遍體鱗傷,哪怕最終可能一無所獲,但他義無反顧,只因他想一試。
電影《哪吒》的導演餃子說:“把你困得寸步難行的東西,就是你自己的穿心咒?!蔽覀兊拿\不被定義,只有像哪吒一樣沖破枷鎖,有敢于一試的勇氣,踏破荊棘,不畏困難,不怕世俗,才能闖出自己的路,活成自己心中的“哪吒”。
山東省實驗中學德潤校區(qū)
指導老師 徐雪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