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顯示,跑步是參與度最高的運動項目,占比達61.0%。從小學到大學,跑步是體測的必測項目。如今,跑步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的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在我們計劃進行更專業(yè)的跑步前,不妨先了解一些跑步“行話”。
配速: 指跑步時的每公里耗時,單位為“分/公里”。比如你1小時跑完10公里,那么你的配速就是6分/公里。它是“時間/距離”的概念。而我們通常認為的速度指的是1小時完成多少公里,和配速是相反的概念,這是一個距離/時間的概念。
步頻: 跑步1分鐘的總步數(shù),單位為“步/分”,部分跑步軟件用“對步/分”。常見步頻區(qū)間為140—230,通常以步頻180及以上為佳。
步幅: 跑步時1步的長度。在配速和步頻確定后,步幅就能相應確定,不管是跑步軟件還是跑步手表,此數(shù)據(jù)都可以通過計算得出。
心率: 每分鐘心臟跳動次數(shù),單位為“BPM”(Beat Per Minute)或“次/分”。
跑量: 一般指跑步距離的累計疊加,有周跑量、月跑量、年跑量,單位為“公里”。
跑姿: 指的是跑步過程中的姿態(tài),好的跑姿可以讓跑者跑得更輕快、更省力、更有效率、更優(yōu)美。
運動強度: 指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運動量。跑步運動強度最常用的指標是配速和心率,配速越快、心率越高,運動強度越大。每個人的跑步能力不同,用心率指標衡量運動強度更合適。
美國心臟協(xié)會通常推薦以下心率目標:
·中等運動強度:約為最大心率的50%~70%。
·劇烈運動強度:約為最大心率的70%~85%。
估算最大心率可用以下公式:最大心率=220-年齡。
馬拉松: 長距離的跑步比賽。馬拉松距離為42.195公里。在馬拉松比賽組別中還有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10公里馬拉松、迷你馬拉松(5公里)等組別。
跑步手表: 能夠記錄跑步數(shù)據(jù),如距離(軌跡)、心率、配速、步頻、步幅等的運動手表。
跑步App: 剛開始跑步時,可以用跑步App記錄數(shù)據(jù)。目前國內(nèi)最常用的跑步App有3款:悅跑圈、咕咚和Keep。
·悅跑圈:專注跑步運動,只有戶外跑和室內(nèi)跑,其他功能包括跑步社交、跑鞋記錄、商城、跑鞋測評、線上活動等。
·咕咚:有跑步、健走、騎行、健身、滑冰、滑雪等運動,其他功能包括社交、商城、線上活動等。
·Keep:移動健身教練、基于訓練教學的具有社交屬性的健身App,運動類別較多,比較實用的有跑步、行走、跳繩、騎行、爬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