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王勇英的新作《吉迪村的客人》,有一種驚喜。這是一篇可以用質樸、優(yōu)美和純真這幾個詞語來形容的佳作,它不但顯示出王勇英對短篇小說的控制力,也展現(xiàn)出短篇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種溫情主義取向。
小說講述了一個溫暖動人的故事。吉迪村的姐姐阿扎和弟弟阿木跟吉布奶奶進山撿菌子,在山里遇到了一個穿著白色長袖裙子的女孩。她不說話,卻像天使一樣,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蘑菇,而且深受小鳥的喜愛和信任。女孩從外地來,是在父母帶領下逃離城市、回歸純真自然狀態(tài)的孩子,又好像是一個本來就屬于大山且與自然生命融合的喻象?;蛘哒f,她本應屬于那個自然純真的世界。這個女孩叫金陽,她出身于優(yōu)渥的家庭,父母早早為她設計了人生之路。她是在過度的“愛”中走過童年的孩子,也是一個被控制的小小的生命。因此,金陽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她本能地抵觸這種父母強勢給予的、且以愛的名義實施的精神控制。不過,父母帶她來香格里拉,來吉迪村,就是想糾正已經發(fā)生的教育錯位,想讓孩子回到自然的狀態(tài)。應該說,來到吉迪村是一次幸運的偶遇,也是一種愛的必然,因為金陽的父母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而吉迪村里有吉布奶奶這樣淳厚的長者,有質樸的民風,也有善良和淳樸的人性——這里,是適合童年生命自然展開的地方。
金陽和父母走散后,在山里遇到了吉布奶奶,遇到了姐姐阿扎和弟弟阿木,就像回到了真正的童年,回到了屬于自己的家,回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自然的、人文的環(huán)境。在和阿扎、阿木姐弟一起采蘑菇、一起玩耍時,她完全變成了孩子,回到了童心世界,也感受到了同伴的愛和力量。而吉布奶奶給予金陽的關愛和呵護也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來自長者的慈恩。值得贊許的是,作者王勇英用清新自然的語言和倒敘的結構,在不刻意的對比中,不但表現(xiàn)了童心的純粹與爛漫,也表達了一種對美好的成人世界的期待,同時也用委婉的語言表達了對成人世界的反思。
整篇作品的語言富有詩意,情境設計也富有綠色氣息,敘事空間和人物性格的推進也顯示出變化,且呈現(xiàn)了一種溫情主義的姿態(tài),讓讀者感受到兒童文學最動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