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探究建筑地基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技術的原理和應用,以某工程項目為例,詳細介紹了基坑支護、人工挖孔灌注樁加固施工、土方回填施工等基礎加固施工技術。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地基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技術的改進建議,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質(zhì)量。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加固技術,并嚴格按照施工工藝進行操作,確保加固效果。
關鍵詞:建筑地基;基礎加固;基坑支護;灌注樁;土方回填
0" "引言
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建筑的地基基礎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需要進行加固[1]。建筑的地基基礎是建筑物穩(wěn)定性的關鍵,如果地基基礎出現(xiàn)問題,將會對整個建筑的安全性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對存在問題的地基基礎進行加固,是確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將圍繞建筑地基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技術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1" "工程概況
1.1" "項目基本情況
某項目是一棟高層公共建筑,主體為框架結構,主建筑層數(shù)為19層,裙房為4層,總高度達到76m,總建筑面積為27586.26m2,地下一層被規(guī)劃為人防和車庫使用。
根據(jù)其功能和規(guī)模,該建筑工程被歸類為Ⅰ類高層公共建筑[2]??紤]到其地理位置和重要性,該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被設定為7度,以確保在潛在的地震影響下仍能保持穩(wěn)定。該建筑的設計使用年限被設定為50年,這意味著它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長期使用的需求。無論是從結構安全、功能需求還是從美觀的角度,該建筑都充分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實力[3]。
1.2" "地質(zhì)勘察情況
通過對該項目所在區(qū)域的勘察,得到如表1所示的工程勘察報告。
2" "建筑地基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2.1" "基坑支護
2.1.1" "土釘墻支護結構設計
本工程為臨時性工程,涉及基坑支護的設計和施工。根據(jù)設計要求,基坑支護的有效深度范圍為4.8~6.9m。該工程的設計基坑側安全等級為三級,這意味著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基坑側的安全性,需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施工安全。此外,該工程的安全使用期被設定為12個月,這意味著必須確保所有結構和設施在12個月內(nèi)能夠安全使用,并滿足設計要求。
根據(jù)場地特征和設計圖紙的要求,基坑需要采用支護措施,即對基坑的土壤和巖石進行加固和處理,以確?;拥姆€(wěn)定性和安全性[4]。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和結構的穩(wěn)定性,還需要進行詳細的地質(zhì)勘察和工程設計。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監(jiān)測和保護措施,以確保施工安全和質(zhì)量。土釘墻支護結構圖如圖1所示。
2.1.2nbsp; "支護結構施工
土釘墻支護采用鉆孔灌注法,注漿頭距離孔底不能超過200mm[5]。在墻體施工中,鉆孔直徑為100mm,并使用鉆機進行鉆孔。在鉆孔過程中,不能將水注入到孔中。釘桿選擇HRB400型,并在其1500mm處焊接一根鋼筋或是鋼板制成的對中支撐,以增強其整體穩(wěn)定性。
在斜坡上設置土釘位時,不但要保證其排列整齊,而且要確保其牢固、可靠。釘桿插入斜坡后進行灌漿,在進行灌漿時,一定要將水泥漿攪拌均勻,并及時使用。一般情況下,土釘?shù)乃嘤昧渴?0kg/m3,一次攪拌的水泥漿要在其初凝之前全部用完。
2.2" "人工挖孔灌注樁加固施工
2.2.1" "混凝土灌注施工要點
人工挖孔灌注樁加固施工是一種地基基礎加固方法,其包括定位放線、場地平整、測量標高、開始挖掘、安裝護壁、檢測孔深、鋼筋籠制作與安裝、灌注混凝土、養(yǎng)護和檢測驗收等步驟。根據(jù)設計圖紙確定樁位,并在現(xiàn)場放線,以便確定挖孔的位置和尺寸。
在開始施工前,先要對施工區(qū)域內(nèi)的雜物和障礙物進行清理,確保場地平整,以便順利進行后續(xù)施工。為確??咨詈蜆兜拇怪倍?,需要在孔口周圍設置標高控制點。
根據(jù)設計要求,從上至下逐層進行挖掘,并及時將挖掘出的土方運出。在挖掘過程中,為防止土方坍塌,應及時安裝護壁,確保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6]。在每層土方挖掘完成后,應檢測孔深,確保符合設計要求。
根據(jù)設計圖紙制作鋼筋籠,并將其吊入孔中進行安裝,隨后進行混凝土灌注,以固定樁身。在混凝土初凝后,應對樁身進行養(yǎng)護,以保證其質(zhì)量。在施工完成后,應對樁身進行檢測驗收,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樁基鋼筋籠吊裝裝置如圖2所示。
2.2.2" "安全施工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安全始終是首要考慮的因素。為防止土方坍塌或任何其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發(fā)生,必須采取適當?shù)陌踩胧?。此外,施工應嚴格遵照設計圖紙和施工規(guī)范,并對相關承載力進行驗算,以確保確保工程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7]。
地基基礎承載力計算公式為:
式中:p代表地基基礎承載力,p0代表基礎底面附加壓力,M代表彎矩,A代表基礎底面積,W代表截面周長,h代表截面高度,γ代表土的重度。
單樁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Q代表單樁承載力,N代表地基承載力系數(shù),B代表地基基床長度,H代表地基基床厚度,P代表地基基坑材料密度,K代表地基基床抗壓強度系數(shù)。
在計算基礎承載力時,需要了解基礎的形式、尺寸、材料、地質(zhì)條件等信息,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公式。同時,還需注意公式的適用范圍和限制條件,確保其正確性和可靠性。
2.2.3" "混凝土澆筑
2.2.3.1" "確保連續(xù)澆筑
在澆筑樁身混凝土過程中,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進行。為了保證成樁的質(zhì)量,正常情況下,樁身混凝土的澆筑需要連續(xù)進行,從樁底至樁頂一次性澆筑完成。如果因突發(fā)情況,如突然下大雨或停電等導致澆筑中斷,應立即設置施工縫[8]。等到條件允許再次澆筑時,施工縫必須清理干凈,確保接觸面平滑,避免因接觸不良影響樁身的質(zhì)量。
2.2.3.2" "選擇適宜的天氣澆筑
在澆筑樁身混凝土時,應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并可以通過查詢天氣預報來預防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下雨等不利情況。同時,應注意在澆筑時樁底不能有超過50mm的積水,一旦發(fā)現(xiàn)積水過多,應及時排出,以避免積水對混凝土產(chǎn)生稀釋作用,從而影響混凝土的密度和樁的強度。
2.2.3.3" "科學振搗
在澆筑過程中,應邊澆注邊振搗壓實,以確?;炷恋木鶆蛐院兔軐嵭浴_@一步驟對于保證樁的強度至關重要,因為只有當混凝土均勻且密實時,樁的強度才能達到預期的要求。在灌注樁身混凝土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止因振搗等原因?qū)е碌臉渡砜逅?,以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
2.2.3.4" " 按規(guī)范進行試驗
為確保樁身混凝土的質(zhì)量,澆筑過程中需要進行混凝土試驗,制作試塊以檢驗其強度。根據(jù)澆筑的混凝土量,試塊的留置數(shù)量有所不同。當澆筑的混凝土量超過50m3時,需要留置3組試塊;而當澆筑量小于50m3時,則留置2組試塊。
在試塊達到標準養(yǎng)護期限后,必須及時進行送檢,以確保樁身混凝土的質(zhì)量滿足要求。這一步驟是確保樁身混凝土質(zhì)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保證整個工程安全穩(wěn)定的重要措施。
2.3" "土方回填施工
2.3.1" "回填現(xiàn)場預處理
人工挖孔灌注樁經(jīng)驗收合格后,需及時進行土方回填施工?;靥畈牧系倪x擇至關重要,必須確保其含水率符合壓實要求。為了確保回填質(zhì)量,現(xiàn)場需要對回填材料進行取樣試驗,以找出最符合要求的材料。
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回填材料的質(zhì)量,嚴禁將泥土或含水量過大的土料用于回填。如果土料被雨水淋濕或達到飽和狀態(tài),也不能用于回填。此外,施工現(xiàn)場的雜物和垃圾也不應作為回填材料處理。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確?;靥畈牧系馁|(zhì)量和穩(wěn)定性,從而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
在選擇回填材料時,還應考慮其強度、壓縮性、滲透性等其他性能指標,以確保其能夠滿足工程要求。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適當?shù)拇胧?,如排水、防滑等,防止出現(xiàn)回填材料的不穩(wěn)定和滑移等問題。
2.3.2" "隱蔽性工程處理與回填施工
2.3.2.1" nbsp;隱蔽工程處理
在完成施工現(xiàn)場的預處理后,應確保所有地下水池工程必須通過驗收,且其質(zhì)量等級需達到優(yōu)良標準。所有隱蔽工程的相關驗收手續(xù)必須完備,包括涉及結構工程的完整性。此外,對于地下結構工程,所有的檢驗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合格,以驗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2.3.2.2" "回填施工
坑內(nèi)不應有任何垃圾或雜物,非回填材料需要及時清理。同時坑內(nèi)不應有明顯的積水,否則會影響到回填材料的鋪設和壓實。在回填之前,對水平高程進行測量和標記,通過此種方式,確?;靥畈牧系钠秸?,并在墻邊設置水平標記,為后續(xù)施工提供準確的參考。
在進行回填工作時,采用分層鋪填的方式,從下而上進行夯實。為了確?;靥钯|(zhì)量,應使用振動機或沖擊夯進行壓實,在每25~30cm的分層平實過程中,需確保每一層的夯實效果。
對于分段分層的填土,每一層之間需要有適當?shù)拇罱?,搭接的長度應不少于填土厚度的兩倍,以確保各層之間的緊密結合。在交接處,填土應形成階梯形狀,以增加穩(wěn)定性。同時上下層的錯縫距離不應少于10m,以防止不均勻沉降。當采用機械進行壓實填土時,在一些難以觸及的角落或拐角處,仍需人工輔助夯實,以確保整個回填區(qū)域的壓實效果均勻一致。
3" "結束語
本文對建筑地基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技術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注漿加固技術、樹根樁技術、錨桿靜壓樁技術和鋼板樁技術等4種常用的地基基礎加固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加固技術,并嚴格按照施工工藝進行操作,確保加固效果。同時,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zhì)量監(jiān)測和安全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工程實踐的積累,地基基礎加固工程施工技術將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為建筑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付建斐,李今保,姜帥,等.采用自動化加載系統(tǒng)進行地基基礎加固技術[J].建筑技術,2023,54(13):1596-1599.
[2] 陳昌清,張偌涵,劉玉康,等.高層建筑附屬裙房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加固方法研究[J].結構工程師,2023,39(3):180-186.
[3] 汪凱,王聰,廖焱,等. 直徑鋼管樁在深厚填土區(qū)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加固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建筑,2022,21(S1):"268-270.
[4] 王冬英,古偉斌,藺青濤,等.錨桿靜壓樁聯(lián)合注漿復合加固法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礎加固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22(24):127-129.
[5] 陳專,耿立峰,陳樂球,等.微型鋼管砼樹根樁在地基基礎加固工程中的應用[J].化工礦產(chǎn)地質(zhì),2022,44(4):364-368.
[6] 馮彬,遲鈴泉,李寧,等.某填海場地建筑群地基基礎事故分析及加固方法試驗[J].建筑結構,2022,52(S1): 2183-2188.
[7] 魏常寶,滕文川,錢銘.某大厚度濕陷性黃土場地既有建筑不均勻沉降地基基礎檢測鑒定與加固設計[J].建筑結構,2023,53(23):130-139.
[8] 范明明,裴向軍,王文臣,等.巖溶地區(qū)某高層建筑物不均勻沉降地基基礎加固案例分析[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21,38(1):163-1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