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緩緩翻開書頁,“民族、民權(quán)、民生”映入眼簾,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孫中山先生的樣貌,隨著文字,我進入了歷史的星空。
五歲那年,爸爸媽媽帶我去南京,看見道路兩旁的梧桐樹,我問媽媽:“這里的梧桐樹怎么和紹興的不一樣???紹興的梧桐樹矮矮的、細細的;這里的梧桐樹高高的、粗粗的……”我們來到中山陵,面對著將近四百級的臺階望而卻步,我問媽媽:“這么高的地方,為什么不裝個電梯呢?”
五年后,我再次來到中山陵臺階前,每走一步,我都默默地數(shù)著,一級、兩級、三級……我的心越來越靜,整個世界只剩下腳步聲和有節(jié)奏的呼吸聲。“第392級!”啊,我終于到了!站在頂端,我向遠處望去,開闊的視野讓我心頭一振。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先烈,也正是一步一個腳印,從興中會到中國同盟會,從辛亥革命到三民主義……正是這一級級的臺階連接起我與先輩的橋梁,串聯(lián)起今人與古人的對話,這里回響著他們的吶喊:為了民族,為了革命,為了億萬萬同胞勇往直前。
走出紀念館,猛地,我看見一排枝繁葉茂、蒼翠挺拔的梧桐樹。我突然明白,這“堅韌頑強,生生不息”不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嗎?
老師小評
小作者選取“五歲那年”“五年后”的所聞所見所感,對南京街道兩旁的梧桐樹、攀登中山陵的臺階進行描寫,不僅有心靈上的思考與感悟,更有對國家和民族精神的深思!
【作者系浙江紹興市培新小學五·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趙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