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青海戈壁灘竟日奔波時,被輝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經(jīng)大發(fā)奇想:假如讓富春江瀉到這兒來,那該多好!
那時,我雖沒見過富春江,卻千百次做過有關(guān)她的夢。郁達夫“屋住蘭江夢亦香”的詩文和葉淺予墨韻淋漓的畫卷,早把我對富春江的夢幻濡染得又濃又甜。
我終于圓了夢?;貧w浙江僅兩年,我已兩次遂了與她相親的心愿。
一是去歲金秋,一在今年暮春,兩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藝友遨游。兩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歸。這行程頗使人得其佳妙:因為,當(dāng)你迂回山間行行復(fù)行行不勝引頸張耳之苦時,突然,一條銀練素帶在前方閃閃爍爍起來,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覺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鮮活可愛;待盼到歸程蕩舟起槳開始真正的春江游時,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飛揚。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從她與新安江、蘭江的匯合處下行,越見委婉裊娜;行過淹沒在水中的烏石灘,行至流急渦回的七里瀧,富春江裙裾一閃,又閃出個江中之江葫蘆灣。葫蘆灣委實別致,灣形畢肖一只嫩生生的青葫蘆,壁立灣畔的奇巖崛石,似乎觸手可及,掩映在老樹青藤中的村居農(nóng)舍,更添無限野趣。
我還想,富春江的嬌,也在于她的色澤,無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稱。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脫脫是天神地母揀盡翡翠綠玉鋪就的。真難說是山染綠了江,還是江浸綠了山,無怪朋友們相視嘆曰:哦,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綠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無與倫比的靜。由于水電站的建成,益發(fā)使江水浪斂波平,所以,她雖還是千重澗水匯清流,但那匯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處悄悄兒進行的,幾十里水面竟沒弄出丁點兒驚濤駭浪,“臨流鼓棹,帆飛若馳”的光景已不復(fù)見,那或順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動畫一般悠悠來去,舒泰、自在極了。
我又想,古往今來的人對嚴(yán)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懸崖的釣臺當(dāng)年是否真能垂釣,而是敬崇這位先賢不慕富貴、不媚皇親的傲世風(fēng)骨。試想,幾請不出山寧作垂釣翁的歸隱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與阿諛奉承趨炎附勢開后門發(fā)橫財之類的歪風(fēng)邪道絕緣;而這位敢把腳擱在劉秀肚子上午睡的嚴(yán)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見了皇帝不磕頭”的山東好漢們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豐哉,富春江,烏篷搖夢夢越酣,唯愿年年得相覓。
(選自《當(dāng)代散文鑒賞》,有刪改)
賞析
作者以夢起筆,戈壁灘上對富春江的渴盼,牽出了后文的見聞。我們跟隨作者的游蹤,賞江流曲折如帶、葫蘆灣野趣盎然,觀江水碧綠醉眼、山色江影交融,感靜謐江水撫平喧囂,品釣臺背后傲世風(fēng)骨,情感層層遞進,讓人對富春江心馳神往。作者巧用對比手法行文,突出了富春江的魅力。多感官手法的運用,從色澤到感受,繪色繪情。結(jié)構(gòu)上,以“我始想”“我還想”串聯(lián),條理清晰,展現(xiàn)出富春江俏、嬌、美、靜的特點,情景交融,令人流連。
思考
結(jié)合選文,設(shè)計一套以“嚴(yán)子陵釣臺”為主題的郵票,展現(xiàn)釣臺不同角度或不同時段的風(fēng)貌,并為每張郵票配上簡短的說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