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中,我最難忘的就是《呼嘯山莊》。
看過一個話劇的改編版,出乎意料,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布景:右邊一個簡陋房間,代表呼嘯山莊,左邊一個書房,表示畫眉山莊。女導演麗貝卡·格斯比對整個戲劇的闡釋是:被深深壓抑的情感成為劇中人物的凄美宿命。說得真好啊,一下子點到了致命之處。她看到了《呼嘯山莊》中無所不在的情感分裂:“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說充溢著各種動作,咒罵、撕扯、毆打以及粗暴的語言和各種負面情緒,但在將其呈現(xiàn)在舞臺上之時,愛在哪里?毋庸置疑,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間有愛情,伊莎貝拉也堅信自己愛著希斯克利夫。盡管角色的語言和行動對此均無體現(xiàn),但愛就在那里。我和演員們要做的,是呈現(xiàn)藏匿于字里行間的如情感過山車般的愛情故事?!?/p>
這個觀察極有寬度,一般的評論只注意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悲劇,卻忽略了《呼嘯山莊》對人類情感內(nèi)在分裂性的整體敏感。無法把心靈最深處的愛正常抒發(fā)出來,這是多么普遍的癥狀!不僅因為來自外部世界的重重煩擾,更源于人心內(nèi)部的種種混亂。在小說中,凱瑟琳正是這種混亂的極致。她從小與希斯克利夫一起游耍,生命密不可分,但她還是擋不住社會的習見和視覺的導引,決定要和看上去“長得英俊”“滿面春風”“將來會有很多錢”的埃德加結婚。假如她能一俗到底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然而她不能,她知道心里愛的是希斯克利夫。這是一個多么“作”的凱瑟琳啊!像世界上所有的“作姑娘”一樣,一次知道錯了也要走到底的選擇,最終導致凱瑟琳在哀傷中死去。
凱瑟琳的悲劇在于,她不知道自己是個異類。很多人由婚姻決定了自己的道路,從此半推半就地在社會的規(guī)定動作中延續(xù)了一生。而她從小就是個“任性的姑娘”,“是個又野又壞的小東西;可是她又有一雙最動人的媚眼,有最甜蜜的笑容和最輕靈的腳步,在全教區(qū)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能和她比的”。她的父親臨終前的最后一句話是:“卡茜,你為什么不能永遠做一個好姑娘啊?”這簡直是一針見血的箴言,道出了凱瑟琳的全部。這樣的女孩,面對龐大而堅硬的社會,有時會順從地走上“正確”的道路,但在內(nèi)心永遠有呼嘯的風。
人性很單薄,不可能裝下兩種生活;人生也很短,裝不下一次錯。艾米莉·勃朗特寫完《呼嘯山莊》后深深感嘆:“我們?nèi)祟愂嵌嗝慈菀邹D(zhuǎn)變的風信雞呀!”在她的眼里,世上的人是不是都有凱瑟琳的影子呢?1847年《呼嘯山莊》出版,1848年艾米莉·勃朗特去世。只活了30年的她,留給我們一個永遠不散的自問,足夠我們體會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