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候“你好嗎”時,你會用下面的哪一句回答呢?
——還好。
——挺好的。
——很忙。
“忙”這個詞在日常問候的場合,傳達了什么樣的信息?我們說“忙”時,可能是有口無心,但其中隱含了一種明顯的敷衍。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經歷和遭遇,區(qū)別在于確實“忙”的人有做不完的事,而逢人便說“忙”的人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忙什么。“忙”在更多情況下是一種心態(tài)或托詞,與“充實”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前者“忙亂、低效”,后者則“有條不紊、富有成效”。
雖然我們都有閑不住的感覺,卻并非任何時候都應該忙個不停。有的人常常因為不知道如何量力而行地生活、合理地安排日程、什么時候應該拒絕,忙得停不下來。當今,忙很少等同于產出,環(huán)顧四周就可以看出,忙忙碌碌的人遠遠多于高產出的人。這樣的人忙著去很多地方,赴約會趕飯局窮于應對,卻連和家人聚聚甚至睡眠的時間都不足。電子郵件像機槍子彈似的從智能手機里射出,每天日程滿滿,忙忙碌碌給了他們一種自己很重要的感覺。其實這一切都只是幻覺,他們不過是推動輪子轉的倉鼠而已。雖然忙碌能夠讓他們覺得眼下的生活很有意義,但是這樣的感覺持續(xù)不了多久。我們所追求的不應該是忙碌,而是活得更有意義。
一旦說“忙”成癮,就會成為“忙”的奴隸:表現不佳的借口、生怕無人注意的招搖、似乎很有社會地位的炫耀、無能為力又想留住面子的虛晃一槍……很多人誤以為忙就意味著重要,可以被人看得起,卻不知忙是一種失控的狀態(tài),忙忙碌碌卻鮮有成效恰恰說明慌亂無序、亂了章法、缺乏必要或相應的能力。一天到晚被勝任不了的事情塞得滿滿的,弄得頭昏腦漲,無疑表明對它們沒有控制能力,很難有任何意義可言,到頭來反倒不知道忙了些什么。相反,充實才意味著一切都井井有條、盡在掌控中、給人成就感。沒有人是萬能的,成功人士的一天充實而不忙亂,懂得什么重要、應該先做什么、什么可以擱置一下,從容不迫方顯出成竹在胸縱橫捭闔的氣勢。
有的人不能說不勤奮不聰明,卻鮮有什么成就。他們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卻從未取得明顯的進步。為什么呢?關鍵是他們把忙碌和有所成就混淆,正如蒂姆·福瑞斯所寫:“我們所做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會有什么明顯結果,忙忙碌碌常常是思想惰性的表現形式——懶得思考、盲目行動?!彼J為一個人應該“更加明智而不是更加辛苦地工作”,這才應該是現代人成長的方式,然而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環(huán)顧四周,忙碌的人遠遠超過有所成就的人——上班、開會、應酬,幾乎沒有時間與家人團聚,甚至連睡個好覺都成了奢望。他們可能以為這樣的忙碌會有所收獲,停下來才發(fā)現不過是在跑步機上原地踏步。
我們先養(yǎng)成了習慣,然后習慣左右了我們,“忙”一旦成為口頭禪就不再是件小事。改一改打招呼的方式吧,如果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那就想想說句什么能比“忙”更能顯得發(fā)自內心或者有誠意:剛把寫好的報告交上去、正在讀一本很喜歡的小說、每天都要輔導孩子的功課……這樣的回復是不是比“忙”更能讓對方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呢?忙是一種心態(tài),真“忙”還是假“忙”你自己心里最清楚,與他人無關。把說“忙”的時間用在行動上是對“忙”的最好詮釋。認真觀察你就會發(fā)現,真“忙”的人很少說“忙”,而把“忙”掛在嘴邊的人其實并不一定很“忙”,這也是當今的一個普遍現象,稍加思索不免啞然失笑。
(來源:《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12期)
【閱讀導引】老友聯(lián)系說很忙,意味著不愿再敘,多聊一句都屬于忙里偷閑;與新友招呼說很忙,拒人于千里之外,仿佛不相干的人不必再交往。的確,一句“忙”寫出了自己的社交狀態(tài),換個詞表示你對朋友的尊重吧。
【微型寫作】你忙嗎?忙不忙都請和朋友聊一聊最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