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在高空飛行時乘客不會缺氧,主要依賴于先進的艙壓控制系統(tǒng)和緊急供氧措施。
現(xiàn)代客機的發(fā)動機在運行時,會從外部吸入空氣并進行壓縮(稱為“引氣系統(tǒng)”)。壓縮后的空氣經過過濾、調節(jié)溫度和濕度后,被持續(xù)泵入機艙內,形成穩(wěn)定的氣流循環(huán)。
此外,盡管飛機巡航高度通常在9000至12000米,但艙內氣壓會被控制在相當于海拔1800米至2400米的水平。這個高度的氣壓足以讓乘客正常呼吸,無須額外供氧。
艙內壓力通過自動調節(jié)閥門動態(tài)控制。當外部氣壓過低時,閥門限制空氣排出,維持艙內壓力;當飛機下降時,閥門逐步釋放空氣以平衡壓力。
若艙壓突然喪失(如艙體破損),座位上方的氧氣面罩會自動脫落。面罩連接的化學氧氣發(fā)生器(通常含氯酸鈉和鐵粉)會通過化學反應快速釋放氧氣,持續(xù)12至15分鐘,足夠飛行員將飛機降至安全高度(通常低于3000米)。而駕駛艙內配備有獨立的高壓氧氣瓶,能確保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保持清醒操作。
在設計上,飛機機身采用高強度材料,艙門和窗戶嚴格密封,以承受內外壓力差。同時,關鍵系統(tǒng)(如空調、引氣)通常有備份,以避免單一故障導致缺氧風險。
為什么飛機不直接攜帶大量氧氣呢?一方面是從重量與效率角度考慮,儲存壓縮氧氣會增加重量和成本,利用發(fā)動機引氣更高效。另一方面是從安全角度考慮,高壓氧氣瓶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fā)火災,以化學反應的方式供氧更安全。
康 健 |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