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擁有眾多的“世界第一”:高828米的目前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全球第一家七星級酒店“帆船酒店”,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人工島朱美拉棕櫚島等。不過,當你走進它、了解它,就會發(fā)現,綠化才是這座沙漠之城的“黃金追求”。
經過9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于當地時間上午9點到達迪拜。雖然人困乏得直打瞌睡,但沿途的植被不斷潤澤雙眼,帶來意外驚喜。去市區(qū)的道路兩旁布滿了棕櫚、鳳凰木,滿目蔥蘢的綠色撲面而來。市中心主干道上的行道樹,修剪得或圓如燈籠,或尖如寶塔,一寬一窄,穿插栽種,非??季?。城市廣場的草坪里,色彩斑斕的花朵熱烈地開放著。當大巴車經過迪拜市政府的辦公大樓時,整面的植物墻瞬間顛覆了我們對沙漠之城的想象,以為是到了哪個熱帶島國。
地接導游小從是天津人,來迪拜已有5年。他告訴我們,牧豆樹是阿聯酋的國樹,被當地人稱為“生命之樹”。牧豆樹生命力極其頑強,它的根會扎入沙土中超過30米深,存活時間可達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在極度干燥和高溫環(huán)境下,也不需要任何人工澆灌。還有海棗,其果實曾是阿拉伯民族早期賴以生存的原始食品,有“沙漠面包”的美譽,也是沙漠地區(qū)重要的水果來源。后來,我還專門買了海棗果品嘗,確實好吃,不僅蜜甜,而且耐嚼。
一次,我們坐著大巴車準備回酒店。途中,小從指著右前方的豪宅說:“瞧,那里是迪拜王室家族的房子,看看,門前那片棕櫚,那可是財富的象征。”小從又問:“你們有誰知道,在迪拜種一棵樹,一年的維護費要多少錢?”有人猜5000元人民幣,有人猜8000元人民幣,還有人說頂多1萬元人民幣吧。小從搖頭:“在迪拜,想養(yǎng)活一棵樹,按照迪拜當地居民人均月收入標準,一年要花去一個人一個多月的收入,達數萬元人民幣,所以在這里,誰家門前種的樹越多,說明這家越有錢?!?/p>
阿聯酋屬熱帶沙漠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00毫米,炎熱少雨,是全球水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迪拜全年用水量超過自身可再生自然水資源26倍之多,是水資源最稀缺的城市。
在解決用淡水澆灌樹木的問題中,迪拜人民做了許多嘗試,形成了如今的滴灌系統(tǒng)。迪拜的每棵樹、每叢灌木、每片草坪,只要有植物生長的地方,下面就鋪設一根給水管。我們無論清晨出發(fā)或是黃昏歸來,都會看到地上密布的黑色水管在向草木噴灑水霧。這些水霧可不普通,是運用科技將海水提煉出來的淡水。拿草坪來說,迪拜每平方米的草坪養(yǎng)護成本為每年3000美元左右。
盡管種樹養(yǎng)草的費用如此高昂,但迪拜的人均綠地面積已達到20平方米。在迪拜人看來,最大的財富,不是有多少金條,也不是有幾架私人飛機,而是你種了多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