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泉水瓶、飲料瓶的瓶蓋是司空見慣的廢品,但經(jīng)過81歲的秦守韓巧手加工之后,這些廢品就變成了精美的掛飾。退休后,秦老伯迷上了制作這種環(huán)保藝術(shù)品,用來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一走進秦老伯家的客廳,映入眼簾的就是墻上兩幅形象生動的掛畫—天安門掛畫和小鹿掛畫。這兩幅作品都是用廢棄的礦泉水瓶和飲料瓶的瓶蓋制作的。
秦老伯對自己的作品頗為得意。他告訴記者,天安門掛畫高約1.6米,寬約2米,由56串瓶蓋組成,每一串有46個瓶蓋,一共用了2576個瓶蓋。而小鹿掛畫由40串瓶蓋組成,同樣每串46個,共用了1840個瓶蓋。兩幅掛畫是秦老伯從2017年開始,用了近7年時間串成的。
秦老伯用瓶蓋制作掛畫的想法來自老伴的愛好。秦老伯的老伴平時喜歡編織毛線,一有空就編織各種物品。秦老伯看老伴經(jīng)常翻書找編織圖案,就想著能否用別的材料將這些圖案呈現(xiàn)出來。
考慮了各種材料后,秦老伯鎖定了瓶蓋。于是,他開始收集材料。平日里喝完的礦泉水瓶瓶蓋他都攢了下來,有時還去廢品回收站討要瓶蓋。收集了一批瓶蓋后,秦老伯開始動工。他看到晚報上一篇《“祝福祖國”蔬果花籃扮靚天安門廣場》的文章后,有了創(chuàng)作一幅天安門掛畫的想法。于是,他以老伴的毛衣編織圖案為腳本,加上自己的構(gòu)思,畫了一張有天安門、華表和“祖國萬歲”字樣等的掛畫圖紙。
制作瓶蓋掛畫最費時費力的工序要數(shù)給瓶蓋鉆孔。秦老伯說,幾千個瓶蓋上面的孔,都是他用小鐵錐一錐一錐戳出來的。起初他想用單根鐵絲來串瓶蓋,結(jié)果串出來的瓶蓋歪歪扭扭,不整齊。幾番試驗后,秦老伯發(fā)現(xiàn),用雙線串瓶蓋比較穩(wěn)定、整齊。但這樣一來,之前錐好小孔的瓶蓋又得全部返工。而要在一個瓶蓋上鉆4個小孔,并且還要個個對齊,那可不容易。秦老伯又想到了一個辦法:將一個大蓋子錐好孔后作為模具,套在每個小蓋子上面再鉆孔,這樣孔就能很好地對齊。
按秦老伯的構(gòu)思,天安門掛畫以白色瓶蓋打底,“祖國萬歲”字樣和天安門圖案用紅色瓶蓋,華表則用藍色瓶蓋。整幅掛畫由56串瓶蓋組成,寓意56個民族。但要將兩千多個瓶蓋串成一幅畫,對秦老伯來說是既考驗眼力也考驗?zāi)托牡氖虑?。雖然有圖紙,但串瓶蓋時也不能分心,哪個位置串什么顏色的瓶蓋都得看清楚,串錯了位置就得返工。串好的瓶蓋如何掛起來呢?秦老伯找來一根2米長的木條作為畫軸,掛上8字鉤,再在瓶蓋串的下方綁上個螺母墜住,防止纏繞。
“興頭一上來就收都收不住了,有時忙起來連飯都忘了吃?!鼻乩喜刻斐吮3种烤?、騎車等習(xí)慣,一有空就躲進房里錐瓶蓋、串瓶蓋,反復(fù)試驗、糾錯。就這樣做做停停,總共花了7年時間,才制作出天安門和小鹿兩幅掛畫。秦老伯說,雖然創(chuàng)作的過程既耗時又耗心力,但是他從中獲得了快樂和成就感,他會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低碳活動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