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藏品里魚龍混雜,寶貝當然有很多,但是仿品、贗品也不少。
如果要做一個清朝皇族收藏家的排名,乾隆皇帝必然得站“C位”(最重要、最受關注的位置)。乾隆藏品眾多,今天我們還可以在故宮博物院看到許多在乾隆手中把玩過的傳世珍品。
清朝歷任皇帝都對古玩有著濃厚的興趣??滴趸实墼谖粫r期,財力逐漸雄厚,皇帝多次下詔,“訪求天下圖籍,以充內(nèi)廷之儲”。王羲之的《袁生帖》、韓干的《照夜白圖》等名作,都是清朝皇室買來的。大臣也經(jīng)常向皇上進獻各種珍品。此外,康熙當年查抄索額圖、明珠等人的家產(chǎn)時,也搜羅了一大批藏品。雍正皇帝則從年羹堯府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珍品字畫。而乾隆一生通過抄家罰沒、捐獻納貢、諭旨洽購等方式,搜羅了大批珍貴的書畫名跡。
乾隆的藏品多得自個兒都數(shù)不過來。他從臣子中選拔了一批書畫研究專家,讓他們組成團隊,編纂了《秘殿珠林石渠寶笈》。這套書記錄了乾隆時期清廷內(nèi)府收藏的所有書畫藏品,現(xiàn)在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里。
但是,乾隆也經(jīng)常有看走眼的時候。他最大的一個跟頭,栽在著名的《富春山居圖》上。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四大家”之一的黃公望傾盡畢生心血創(chuàng)作的畫作,卷長6米,將江南山水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被稱為“畫中之蘭亭”。
有一天,乾隆讀到一篇介紹《富春山居圖》的文章,立即對該畫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刻命人去查訪這幅畫的下落。很快,《富春山居圖》就被送到宮中。乾隆大喜過望,反復鑒賞后,宣布此畫筆墨蒼古、溪壑天成,的確是黃公望的真跡。
乾隆對這幅畫愛不釋手,不但常在宮中展閱,出外巡游也要隨身攜帶。乾隆還有個眾所周知的癖好—喜歡在文物上題跋和蓋章,越喜歡,蓋得越多。乾隆常用的印章有500多個,好好的《富春山居圖》,被他蓋得跟剛拔完罐似的。
但乾隆萬萬沒想到,這幅畫進宮一年后,他的“小舅子”富察傅恒又從天津收來了一幅《富春山居圖》。
乾隆命人取來自己的藏品,將兩幅畫放在一起比對。經(jīng)過再三研究,乾隆斷言:傅恒獻上的這幅是假的!
但這幅“假畫”也很精致,乾隆想了想,就把它作為“贗品”留下了,還讓大臣在上面寫了一段他的“御識”,講自己怎么鑒定這個畫。經(jīng)過這段小插曲,乾隆對自己之前的那幅《富春山居圖》更是珍而重之,視若性命,而那幅從天津收來的“贗品”被收入了庫房。
其實乾隆看走眼了,他愛不釋手的那幅《富春山居圖》才是贗品。這幅畫被后人稱為《子明卷》,出自明末某畫師之手,上面黃公望的題款是這位畫師偽造的?!蹲用骶怼冯m然模仿得惟妙惟肖,但也存在許多紕漏,比如題款被放在空白處,而不是畫作內(nèi)容之后,這并不符合元代畫作的特點。
直到嘉慶年間,《富春山居圖》的真跡才被大臣胡敬等人識辨出來,以曠世寶卷的尊貴身份面世。不過這倒是件好事: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全帖只有28個字,乾隆硬往上蓋了172個章,《富春山居圖》若不是被錯認為贗品,定然躲不過被乾隆題詞、蓋章的“大劫”了。
不光是畫作,乾隆在書法作品上交的“學費”也不少。他十分喜愛宋代大書法家蔡襄的作品,先后收藏了兩幅《謝賜御書詩表》,內(nèi)容一模一樣。其中一幅被他賞給了皇六子永瑢,并被刻入《三希堂法帖》。另一幅清末流去了日本,被日本收藏家收藏。百年之后,專家整理清宮文物時發(fā)現(xiàn),留下的這幅字雖然也有一定的文物價值,但實際上是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