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大潮里,當我們給不了孩子充足陪伴時,與其焦慮,不如接受事實,用心做好高質(zhì)量親子陪伴。
我是一名高三老師,繁忙的教學及班主任工作讓我難以兼顧家庭。而這一年,我家大寶邁入了小學的門檻,二寶也開始了幼兒園生活,面臨幼小銜接和入園適應的雙重挑戰(zhàn),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孩子的父親同樣因工作繁忙而頻繁加班。我們在工作與家庭的天平兩端竭力維持平衡。
直到高考結(jié)束,我才得以暫時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抽身。令人欣慰的是,二寶的在園表現(xiàn)獲得了老師的認可,我榮幸地被邀請去幼兒園分享育兒心得。面對邀約,我內(nèi)心既感動又略帶不安,畢竟,作為一個早出晚歸、幾乎無法親自接送孩子的母親,我常因自己的陪伴缺失而感到自責。
然而,忙碌的生活卻并未阻礙孩子茁壯成長。我靜心觀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二寶擁有諸多寶貴的品質(zhì):他性格開朗,笑容常掛嘴邊;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事物認真負責;具備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意愿,也敢于拒絕。更慶幸的是,他并不因我陪伴有限而感到失落或沮喪。
這讓我的心理負擔輕了不少。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并不完全依賴于父母的時刻陪伴,但是父母的思維方式、育兒理念,以及在有限陪伴時間里的全情投入,會對孩子產(chǎn)生更深遠的影響。說起育兒心得,我希望分享以下幾點。
尊重孩子
每次一回到家,二寶總是迫不及待地與我分享他的日常。我極為珍惜這難得的親子時光,從不因他話語稚嫩而有所敷衍。我傾聽他的開心、疑惑,他的每一個細微的表達。當感到不解時,我會溫柔地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然后等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交流中,我一點點了解他。盡管相處時間有限,但我們的關系卻非常親密。身為家長,我們應當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學會傾聽,即便孩子再小,他也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行事方式。
相信孩子
由于精力有限,我沒有辦法很好地照料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因此我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我鼓勵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在這方面,二寶表現(xiàn)得尤為出色:睡覺前,他會自覺收拾好玩具;吃完飯,會主動將碗筷拿到洗碗池;面對鼻炎困擾,在學會使用洗鼻器之后,便不再讓大人幫忙……這體現(xiàn)出二寶獨立且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他不僅收獲了成就感,也體驗到對生活的掌控感,享受自主帶來的快樂。
讓孩子自己作決定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童年缺少了民主與選擇的自由,成為母親后,我時刻警醒自己,要把作決定的權利還給孩子。因此,每當孩子面臨選擇時,我會列出兩種或多種情況,引導他們權衡得失后,再作出決定,并接受相應的結(jié)果。這樣做,孩子不會事后反過來責怪家長,不僅學會了承擔責任,也擁有了敢于決策的勇氣。其實,這份敢作敢為的魄力和自負盈虧的責任感,不管是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學習。
孩子的成長有其規(guī)律,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以及理解世界的視角。父母應當成為敏銳的觀察者,細心體察孩子的每一個細微變化,尊重他們與生俱來的不同秉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引導。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大潮里,當我們給不了孩子充足陪伴時,與其焦慮,不如接受事實,用心做好高質(zhì)量親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