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因為有了著者或編者、譯者的親筆簽名,就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一個美麗的掌故也許因此而誕生,它是漫步書海拾到的珠貝,是心海深處珍藏的底片。”這是文友老袁在一篇有關(guān)作家簽名本的文章中所提出的觀點。
有作者簽名的書,自然意義非同一般,有其特殊的文化和文學史料研究價值。在我收藏的不多的簽名本中,有王安憶的《長恨歌》、嚴歌苓的《床畔》《芳華》及金宇澄的《繁花》等近二十本,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得來的。
2015年夏天,我與家人到上海,行程匆匆僅兩三天。我很想獨自前往巴金故居和他曾經(jīng)長期工作過的上海作家協(xié)會,也想去附近書店尋些喜愛的書。妻子似乎看透我的心思,欣然應(yīng)允。
與家人們分開后,我先是來到位于徐匯區(qū)武康路113號的巴金故居,這是巴金常年居住的地方,也是萬千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圣地”。遺憾的是,當我懷著期待的心情趕到時,故舊居院落緊閉,“鐵將軍”把門。門衛(wèi)師傅告知我,今天閉館,不開門。無奈之下,我轉(zhuǎn)道前往位于靜安區(qū)巨鹿路675號的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狹窄老街上,一幢舊時的小洋樓立于不大的院子中。時光流轉(zhuǎn),斑駁的歷史痕跡印刻在小洋樓上,盡顯歲月的滄桑。這里不僅是上海作家協(xié)會的辦公地,也是著名文學雜志《收獲》的編輯部所在地,更是巴金曾經(jīng)長期工作過的地方。
院落大門敞開,心中所念近在咫尺。我多么希望在此時變成一只鳥飛進去,近距離感受這位文學巨匠曾經(jīng)的生命氣息。我向門口的門衛(wèi)師傅說出心中的愿望,卻被直接拒絕,因為他們有明確規(guī)定,不能隨意放外人入內(nèi)。正當我?guī)е涞男那闇蕚潆x開時,猛然發(fā)現(xiàn)作家協(xié)會門前竟然有一家書店,與院子的圍墻相連,名為作家書店。我想,里面肯定會有我心儀的書,隨即走了進去。
書店整體規(guī)模不大,僅有上下兩層。雖然書店門臉并不闊綽,里面所售賣的書的品種也不太多,但其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即二樓迎面就可見一個作家簽名本專柜——這是與我往日所訪見的書店最大的不同。有作家的簽名本售賣,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事。
欣喜之余,我隨手翻看這些精美的簽名本。其中有王安憶、趙麗宏、程永新、金宇澄等本土作家的,也有葉兆言、格非、畢飛宇等外地作家的,還有嚴歌苓、尤今等海外華人作家的。這些作品體裁廣泛,不僅有長篇小說,還有散文、隨筆、詩歌及文學評論集等。
輕輕翻開書的扉頁,即可見這些作家以他們所擅長的字體簽下的名字,有的作家用簽字筆簽,也有的作家用鋼筆簽,個別作家甚至用金黃色的粉彩筆簽名,字跡就顯得金光燦燦。
這么多的簽名本,大部分的扉頁都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有作家簽的名字。唯有嚴歌苓在自己的長篇小說《床畔》上,莊重地給“購買了《床畔》的朋友們”題寫了一段真情感謝和小說簡介的文字:“這個故事也許會觸發(fā)你們回望曾經(jīng)的堅守,這份堅守也許無關(guān)信仰,甚至無關(guān)理想,只出于對生命的尊重。但尊重是最好的信仰?!焙竺媸撬炏碌拿郑€加上了時間。
盡管這些簽名本不像部分簽名本那樣帶有上下款及贈語,顯得不那么“珍貴”,但我仍樂意購買。因為這些書都是極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其作者也都是中國當代文壇的重要人物。瞬間工夫,我就花了幾百元,買了二十余本厚薄不一、體裁不同的文學書籍。就連書店的工作人員都感到驚奇,但她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多余的熱情,只是給了我一個塑料袋子裝書。萬萬沒想到,我剛走到樓下時,塑料袋子就破了,書頓時灑落一地,讓人深感窘迫和難堪。
好在有好心人幫忙,遞給我一根粗布繩子。重新捆扎好后,我瞥見書店里走出一位被稱為“金老師”的人,再一細看,不就是剛才在樓上談事的三位男士之中的一位,他會不會是我剛買的長篇小說《繁花》的作者金宇澄老師?
“金老師?”我試探性地叫了一聲。清瘦的他聞聲駐步,回頭望見我。我隨即上前,確認他就是金宇澄老師之后,告訴他剛才也買了他的書。金老師見我滿身汗水地提著一捆書,就熱情地招呼我隨他入院內(nèi),到小洋樓里他的辦公室坐坐。
在簡約古樸的辦公室里,金老師熱情地為我倒茶,并遞給我?guī)讖埫娼砑埐梁?,詢問我怎么買這么多的書。我告訴他,我喜歡作家的簽名本。他溫和地笑了笑。談話中,他始終用普通話與我交流,事后我才知道,他可是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地人,平時應(yīng)該習慣用本地話與他人交流。之所以如此,或許是他考慮到我是外地人,用普通話以示尊重。
隨后,金老師在我剛買的《繁花》扉頁上莊重地題寫道:“為之軍先生題?!彪S后,他補簽了時間。接著,在我隨身攜帶的黑色簽字本上題寫了“用語言照明世界”這句話。我不太清楚他題寫此句的緣由,或許這正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正當我以為一切結(jié)束時,金老師又從桌子的抽屜里找出一枚自己的印章,悉心地蓋到書和簽字本他的名字下。這樣,這本先前單純的簽名本《繁花》,就變?yōu)轭}簽本,顯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了。最后,臨別時,他叫來隔壁辦公室的一位同志,讓其幫忙用手機給我和他拍下了一張珍貴的合照。
出門時,金老師熱情如故地將送我到樓梯口,并再三地提醒我要注意安全,沒有一點想象中知名大作家的架子。
黃昏將近,薄暮晚霞。當我走出上海作家協(xié)會的院子,再回首望向巨鹿路675號的這幢小洋樓,心有所感。雖然沒能進入巴金曾經(jīng)工作多年的《收獲》雜志社參訪,但仍然慶幸,自己走進了他生前工作過的這座小樓,在金宇澄老師的身上,真切感受到了文學賡續(xù)有序的燦爛光芒,在寧靜的夜空一直閃耀。
(源自《中國財經(jīng)報》)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