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在面臨決策時慌亂而猶豫不決,遇到問題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時,通常會使用“六神無主”這個成語。這里的“六神”,指的是我們身體里的六位“神仙”。
東漢張衡在《髑髏賦》中提到:“五內(nèi)皆還,六神盡復?!笨梢娫跂|漢就已經(jīng)有“六神”的說法。
道教著作《黃庭經(jīng)》中更是詳細說明了身體中的“六神”:
“心神丹元字守靈,肺神皓華字虛成。肝神龍煙字含明,翳郁導煙主濁清。腎神玄冥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停。膽神龍曜字威明?!?/p>
因此,“六神”的概念來自道家。古代道家認為,身體內(nèi)的六個器官——心、肺、肝、腎、脾、膽,它們分別對應六位神靈。他們有具體的名字且各司其職,主宰著我們的身體,控制著我們的情緒。
心神名為丹元,字守靈。他主宰著我們的身體與思想,所以才會有“心神不寧”“發(fā)自內(nèi)心”等說法,說明我們的各種想法都來自心神。
不過按照古人的意思,心神并不是一直住在心臟,而是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亂竄,就像在監(jiān)視各個器官的工作。當我們準備睡覺時心神在脾臟,睡著之后在腎臟,睡醒時在肝臟,只有在人非常清醒的時候,心神才在心臟。所以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冷靜,目的就是將心神固定在心臟,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清醒,思想才能集中。
肺神名為皓華,字虛成。其中,“皓”字意味著潔白無瑕,因為肺屬金,而金的象征色正是白色。肺神的形象通常是一只白虎,意味著力量與勇猛,時而也會幻化成人形。他神性好怒,怒氣自肺部涌出,充滿胸腔。
肝神名為龍煙,字含明。肝屬木,因此龍煙的形象便是一條靈活多變的青龍,正如“煙”字所代表的縹緲不定,龍煙的形象也是變幻莫測的。
腎神名為玄冥,字育嬰。玄冥在傳說中是水神,由此可見腎屬水。腎神的形象是玄武,這與古人認為腎與生命活動緊密相關的觀念相吻合,故字為育嬰,寓意孕育生命。
脾神名為常在,字魂停。脾屬土,而魂屬木,因此脾神主要負責滋養(yǎng)人的魂魄。常在神性好嫉妒,故人的嫉妒之情,往往源自脾臟。所謂“發(fā)脾氣”,實際上是指脾中的情緒波動。
膽神名為龍曜,字威明。膽與肝同屬木,但膽為陽木,而肝為陰木,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正如“肝膽相照”一樣。膽神象征著決斷之力,人們的決斷與勇氣,往往來源于膽。所以我們常說一個人膽子大,有膽量。
由此可見,古人認為“六神”主宰器官的運作,控制著我們的情緒思想。若這“六神”紊亂,不在其位,人的行為、思想及情緒都會受到影響,于是就“六神無主”了!
(畫中花摘自微信公眾號“有趣冷知識”,肖文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