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文學的燦爛星河中,黃蓓佳宛如一位無畏的墾荒者,不斷拓展著創(chuàng)作版圖。從《黎明動物園》的奇思初啟,一路邁向《極地穿梭》這一全新征途,她在兒童科幻小說領域再度遞出一份亮眼佳作。她以靈動飄逸、毫無滯礙的筆觸為舟,滿載新奇有趣的情節(jié),悠然劃進讀者心間那方文學湖泊。
《極地穿梭》的故事架構精巧,引子與尾聲仿若時空的堅固錨點,穩(wěn)穩(wěn)落在2045年那片充滿科幻質感的未來之岸,其余22個章節(jié)則沿著順敘脈絡,有條不紊地鋪陳開來。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年級小學生修小虎。四年前,那艘開往北極的科考船宛如命運的無情巨手,猝然將媽媽從他的日常生活里硬生生地抽離。如今,媽媽的身影在他的記憶中已然遙遠又模糊。直到11歲生日那天,程序員爸爸送給他一臺電腦,意外開啟了他與媽媽的“云端重逢”之旅。
這場“重逢”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極地科普盛宴。借助媽媽的視頻分享,修小虎仿若置身冰原。北極熊那憨態(tài)可掬卻神秘高冷的習性,在屏幕這頭徐徐展開。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里,知識性常與趣味性相悖,讓故事變得沉悶,而《極地穿梭》打破壁壘,用溫情筆觸包裹科學冷知識,兩者相得益彰,毫無違和感。
然而,夢幻表象下隱匿著苦澀內核。屏幕里笑意盈盈的媽媽不過是AI織就的溫柔幻夢,真正的媽媽早已在冰隙的無盡黑暗里永遠合上雙眸。初次視頻時,一絲疑云就已悄然掠過修小虎心間,五年時光匆匆而過,媽媽的面容卻好像歲月停滯,分毫未改。成長途中,更多異樣浮現(xiàn):奶奶腰部扭傷,他想要喚媽媽歸家,卻意外遭到奶奶回絕;每次視頻媽媽都雷打不動守在房間,準時無誤近乎機械。由于自幼缺失母愛,修小虎下意識地為怪異之處找尋借口,只為維系這份得之不易的溫暖。這不禁引人深思:在科技浪潮洶涌的當下,究竟該如何借助AI技術縫補親情裂縫,又不致迷失于虛幻的情感迷宮?
黃蓓佳悄然給出破題之鑰:愛與希望。在修小虎的成長路上,爸爸與奶奶的疼愛從未缺席,同學們也為他的生活勾勒了溫暖的底色。面對媽媽離世這一沉重話題,黃蓓佳未濃墨重彩渲染悲傷,而是以細膩筆觸輕攏慢捻,留下緩沖空間。故事尾聲,修小虎漸漸咂摸出媽媽已然遠去的現(xiàn)實,即便偶爾慣性打開對話窗口,也已認清虛擬與現(xiàn)實的界限,更何況身邊親人、朋友源源不斷地輸送愛的力量,伴他無畏前行。
修小虎的成長還伴隨著與閱讀障礙的艱難較量。閱讀障礙猶如求學路上的荊棘叢,修小虎的怪異發(fā)音惹來同學哄笑,書寫時錯誤百出,讓他在學習世界屢屢受挫。幸運的是,敏老師心懷平等與關愛,給予他充足鍛煉的契機,“媽媽”跨越屏幕的溫柔鼓勵,也化作溫暖又堅實的力量。為助力動物園北極熊被愛心認養(yǎng),他鼓足勇氣報名成為動物園義務講解員,從怯弱退縮邁向勇敢擔當,恰似掙脫繭縛的蝴蝶,書寫屬于自己的成長詩篇。這并非偶然,黃蓓佳對特殊兒童群體的關切由來已久,從《你是我的寶貝》里身患唐氏綜合征的貝貝,到《親親我的媽媽》中患有孤獨癥的趙安迪,再到《童眸》里飽受癲癇折磨的大丫,這些鮮活形象交相輝映,勾勒出特殊兒童的百態(tài)群像,《極地穿梭》無疑是這條脈絡的延續(xù)。
在兒童文學版圖上,《極地穿梭》無疑是一抹亮色。黃蓓佳巧妙融合科幻想象、校園日常與現(xiàn)實困境,為讀者勾勒出修小虎完整又立體的成長拼圖。她書寫閱讀障礙,并非單純呈現(xiàn)難題,更是傳遞克服困境的磅礴力量;描繪虛擬母愛,引發(fā)大眾對科技時代親情走向的深度思索;刻畫校園趣事,留存下原汁原味的童真。這部作品是黃蓓佳關懷特殊群體創(chuàng)作脈絡的有力延續(xù),更是用文字為孩子心靈精心披上的“鎧甲”,時刻提醒著我們,兒童文學絕非簡單的夢幻糖果,而是滋養(yǎng)勇氣與愛的珍貴養(yǎng)分,持續(xù)為孩子們的成長之路點亮熠熠微光,助力他們懷揣希望,勇敢邁向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