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兒童閱讀,需要合適的讀物,更需要合適的方法與氛圍。
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經(jīng)連續(xù)11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表述方式也由最初的“倡導全民閱讀”演變?yōu)椤吧钊胪七M全民閱讀”,到2024年又改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而兒童時期是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讓孩子從小接觸閱讀,享受閱讀樂趣,形成閱讀習慣,進而成為一種終身受益的生活方式,既有利于個人的人生發(fā)展,也能為“全民閱讀”提供堅實的個體基礎。
基于“兒童閱讀”的重要意義,筆者將結(jié)合“兒童閱讀”推廣工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從增進兒童閱讀行為、兒童閱讀選擇、閱讀方法和家庭閱讀氛圍養(yǎng)成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擬針對“兒童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為廣大家庭和兒童讀者提供參考價值,進而為“兒童閱讀”的推動發(fā)展貢獻綿薄力量。
如何增進兒童閱讀行為
在與兒童讀者和家長的接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家庭存在關于“兒童閱讀”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孩子缺乏閱讀興趣,無法帶動閱讀行為。
傳播學中,被稱為大眾傳播學之父的美國學者威爾伯·施拉姆曾提出一個公式,叫作選擇分子式:期待的收益/需要的成本=某種行動的頻率。如果將這個公式套用到兒童閱讀行為上,我們希望通過改變影響兒童閱讀行為頻率的變量,進而達到增進兒童閱讀行為的結(jié)果,那么可以把公式變換為:閱讀收益/閱讀成本=閱讀頻率。
閱讀成本包含金錢因素、閱讀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在兒童閱讀行為中,主要閱讀成本為時間成本,為閱讀消耗的時間越多,意味著用于玩耍或其他愛好的時間越少,在兒童“付出”行為甚至是心理上可以算作一種“犧牲”。
閱讀收益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它可以帶來快樂,這份收益顯而易見,且收益較大,因而閱讀頻率會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閱讀行為是不需要家長再去敦促的。其次,閱讀可以獲取資訊,增長知識。最后,閱讀可以提升理解力,孩子可以通過選擇高于現(xiàn)有認知能力水平的圖書,將原本并不理解的知識儲備進自己的知識體系。
后兩項閱讀收益相較第一項——閱讀快樂而言,感官體驗并不直接,而且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想讓心理和生理都處于成長期、缺乏專注力的兒童真正接受并盡可能更多地獲得這兩項的閱讀收益,就需要在不同階段做出正確、適合的閱讀選擇,利用高效的閱讀方法壓縮閱讀時間成本,從而獲得更高的閱讀頻次,增強兒童閱讀行為的效果。
如何進行兒童閱讀選擇
兒童閱讀一般要經(jīng)歷四個閱讀階段。第一階段叫作準備閱讀階段,這包括身體的準備和智力的準備,比如擁有良好的視力和聽力,具備認知的能力,口齒清晰。當具備這些基礎條件后,兒童閱讀便進入第二階段,孩子開始識字,可以接觸和學習一些簡單的讀物,比如識字卡片等。第三階段是詞匯積累期,此時孩子基本可以讀懂部分說明書、地圖,以及閱讀繪本等文字量較少的書籍。到第四階段,孩子已經(jīng)成長為比較“成熟”的閱讀者,幾乎可以閱讀所有讀物了。
針對兒童的第三閱讀階段,繪本是較為合適的閱讀選擇,它作為鍛煉孩子觀察和思考能力的良好閱讀載體,以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留給閱讀者極大的想象發(fā)揮空間。筆者結(jié)合多場兒童閱讀推廣活動經(jīng)驗,總結(jié)出繪本閱讀四步法——“觀察、思考、聯(lián)想、表達”。意思是在引導和教孩子閱讀繪本時,應首先引導其進行細致的觀察,繼而認真思考,再鼓勵其大膽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最后將所讀、所見、所想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此外,繪本閱讀的價值還在于它的世界龐大、豐富、精彩,幾乎能夠涵蓋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和家長需要傳達的人生哲理,既能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該如何面對各種問題,又能巧妙化解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難題。
兒童在閱讀的第四階段,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相對“成熟”的閱讀者,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了,相應地,閱讀選擇的空間也更為開闊。科普百科等非虛構類圖書的閱讀收益在于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結(jié)構,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兒童文學等虛構類圖書的閱讀收益則在于,文學作品通常凝聚著作者個人甚至一群人的數(shù)年乃至一生的經(jīng)驗,孩子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故事,用最短的時間獲取寶貴的經(jīng)驗,豐富自己的人生。
如何使用高效的閱讀方法
在掌握了基礎閱讀能力后,就需要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以提升閱讀效率,獲取更大閱讀收益。以下簡要介紹兩種兒童閱讀方法。
第一種方法叫檢視閱讀法,具體就是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抓出一本書的重點。該方法一般會用在以下情景當中:當孩子面對一本新書時,無法判斷其內(nèi)容質(zhì)量、閱讀價值或者是否符合個人興趣;或者當孩子有特定的閱讀目標時,卻無法評估該書是否能夠滿足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檢視閱讀能節(jié)省大量不必要的時間投入。
第二種方法叫分析閱讀法。分析閱讀,是優(yōu)質(zhì)、完整、系統(tǒng)的閱讀,也是真正提升理解力的關鍵。它可以讓孩子拆解并吃透書本內(nèi)容,將作者的思想觀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認知體系。具體方法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閱讀尋找答案并回答問題。接下來,筆者以兒童科普類的代表圖書《森林報》為例,示以分析閱讀法。
在帶著預設的問題讀完書后,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套書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它講述的是一年十二個月里,俄羅斯的列寧格勒州周邊的森林、農(nóng)莊、都市中,有關動物、植物、昆蟲的有趣故事。
第二個問題,這些內(nèi)容是通過哪些細節(jié)體現(xiàn)的?每一期的森林報大致分為林間紀事、都市新聞、農(nóng)莊紀事等版塊,側(cè)重講述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所有版塊的內(nèi)容和素材都源自森林報的駐林地記者,他們都是對飛禽走獸、昆蟲、植物感興趣并且能和大自然密切接觸的人。
第三個問題,書中講了哪些有用的知識?首先,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收獲關于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的科普知識,比如兔子媽媽很無私,會用乳汁喂養(yǎng)別人家的小兔子,而大西洋鱈魚則是產(chǎn)下卵后不管不顧、一走了之。其次,可以了解到人們源源不斷地從大自然獲取資源的同時,也在回饋著自然、保護著自然。
最后一個問題,讀完這本書對自己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首先,要將從書中學到的科普知識儲備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并在學習、生活中加以靈活應用;其次,要身體力行地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我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
打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由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統(tǒng)籌的學生能力評價研究項目PISA每三年開展一次,旨在對臨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閱讀、數(shù)學及科學素養(yǎng)的評估。自2006年起,該項目開始采訪參加測試的學生家長,詢問他們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是否為孩子朗讀過、多久朗讀一次,再去比對孩子的PISA閱讀成績。結(jié)果顯示,家長為孩子朗讀的次數(shù)越多,孩子在15歲時的閱讀成績就越高。
但在最近一次的2022年PISA評估中,參與測試的學生閱讀平均成績較2018年下降了10分,評估組織將原因歸結(jié)為三點:數(shù)字電子設備的大量使用導致學生專注力、深度閱讀和思考能力下降;新冠疫情期間遠程教學質(zhì)量參差不齊,影響閱讀學習的連續(xù)性和效果;2018—2022年間,家長對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大幅下降。
不論是感性、優(yōu)美的詩歌,還是理性、客觀的評測,都映射出了家庭、家長對孩子閱讀、學習等多方面能力的影響。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庭中可以設置書架、陳列圖書,布置適宜閱讀的書桌和燈光,盡量減少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長。家長可以在孩子選書時提供建議,開展親子共讀,在閱讀過程中交流、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獲取更大的閱讀收益,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還能夠拉近親子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發(fā)展?!?/p>
(本文作者單位為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