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是我國第一批世界遺產(chǎn)。這些深埋地下長達兩千多年的兵俑一經(jīng)問世就引起了轟動,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往,一睹這震撼人心的千年遺跡。
據(jù)說里面所有兵俑的形貌都不同,正所謂“千人千面”。
但是,盡管它們長相不同,卻擁有同一個外貌特征,那就是單眼皮?,F(xiàn)代人以雙眼皮為美,可為什么兩千多年前的陶俑里找不出雙眼皮的呢?
過去的研究表明,兵馬俑并不是批量生產(chǎn)的。曾有專家對挖掘出的兵俑進行面部辨別,發(fā)現(xiàn)每一個兵俑的面部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不管你長啥樣,都能在里面找到和自己長相相似的。
對兵俑都是單眼皮這件事,有人說是制作兵俑的工匠偷工減料所致。但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脊艑W家使用當時工匠所采用的泥條盤筑法復刻兵俑,發(fā)現(xiàn)單是制作一個兵俑就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既然這么大一個兵俑都做出來了,誰還在乎那一點點雙眼皮?
還有人說兵俑沒有雙眼皮是因為顏料氧化。兵馬俑實際上是彩繪的,出土伊始擁有十幾種顏色。但由于它們已經(jīng)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出土后驟然與空氣中的氧氣、水等接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導致其表面的顏料迅速氧化脫落。所以有人猜測,兵馬俑的雙眼皮可能是工匠用顏料畫上去的,在被挖出來的一瞬間顏料氧化脫落,所以只剩下單眼皮。
另有一些人認為單眼皮是工匠故意為之,因為單眼皮更能突顯出兵俑冷峻的氣質(zhì)。
但這些說法都很難讓人信服。
真實的原因很可能是,兩千多年前的秦人本身都是單眼皮。秦朝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地處西北,因此當時的秦人基本為東亞蒙古人種,擁有典型的蒙古褶,就是我們說的單眼皮。蒙古褶又叫作內(nèi)眥贅皮,表現(xiàn)為上眼皮褶皺較深,遮蓋了部分或全部的上眼瞼。據(jù)說,這是北方祖先為了適應寒冷的氣候演化出來的面部特征。
秦朝以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人們基本都是單眼皮,而秦兵馬俑以當時的人為刻畫母本,當然都是單眼皮。
五胡亂華之后,不同民族間開始了大融合。特別是在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被南方漢人同化,不同地域的民族血統(tǒng)不再純粹,自此,雙眼皮開始大量出現(xiàn)。這點在唐朝之后的各類壁畫和雕塑中都有體現(xiàn)。但古人似乎以單眼皮為美,諸多傳世畫作里的美女都是單眼皮。
(俏皮蝴蝶摘自微信公眾號“有趣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