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小鵬帶來的新書《我把世界裝進背包》,我翻開簡潔的封面,世界撲面而來。作者穿插其間的旅途隨感,與那些新知、故事交織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
小鵬說,這不僅僅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它還表達了我的生活方式、人生態(tài)度”。
“這本書最初的定位,是一本科普童書。”落座之后,小鵬開門見山地說,“因為每個孩子的心底都可能埋著一粒想去看世界的種子,讓它發(fā)芽的陽光雨露,可能就藏在某本書或某部電影中?!钡珜懲暌徊糠趾螅※i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只做科普,“我走了很遠的路,遇見許多人,體驗了很多東西,我的理解、我的感受是這本書不能割舍的部分”。于是,這本書最后的定位,是科普與感悟的融合。
成書過程中,出版社的編輯對文字的嚴謹態(tài)度令小鵬贊嘆不已。小鵬說:“比如,我寫日內(nèi)瓦,寫到那里有歐洲核子中心,是粒子物理學領域的前沿科研陣地。我去那兒參觀時聽過工作人員講解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建造過程和工作原理。那是一條建在瑞士和法國兩國地下的環(huán)形隧道,總長超過27千米。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環(huán)形隧道中給一些粒子加速,然后讓這些高速運動的粒子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原先的粒子會被撞碎,科學家通過觀察碎裂后的物質(zhì),來判斷原先的粒子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對此,我在書里打了個比方,說‘就像只有打破蛋殼才能看到蛋清和蛋黃一樣’??吹竭@段時,編輯馬上去找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老師請教,判定這個比喻是準確的,才會采用?!?/p>
“接下來,我寫了自己觀看紀錄片《日內(nèi)瓦事件》時受到的觸動,紀錄片里記者問一位土地被征用的農(nóng)民,‘您知道這里要做什么嗎?’出人意料的是,那位看上去很普通的農(nóng)民竟說出了‘粒子’‘加速’‘碰撞’等字眼。記者追問他,‘您對物理感興趣嗎?’這位農(nóng)民想了想說,‘當然,因為科學就是我們的未來?!耶敃r就想,一定要把這句話寫到書里。”
20余年的環(huán)球旅行,小鵬一直在路上,他從自己去過的600多個地方中,選出365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目的地,推薦給讀者?!拔覍⒑芏嘤腥饲槲兜膬?nèi)容也放了進去,這可能是這本書的特色?!?/p>
小鵬為這本書設計了明暗兩條線索:時間線是明線,從1月1日到12月31日,他推薦的目的地基本上與時令對應,讀者可以跟著時令去旅行;暗線是篇目之間的關聯(lián),比如,通過相同的氣味把南極的“企鵝殖民地”和東南亞的蝙蝠洞聯(lián)系起來,通過共同的探險者把埃及的神廟和約旦的佩特拉古城聯(lián)系起來……“說實話,要找出這些相關性,特別‘燒腦’。我排列組合了無數(shù)次,希望讀者閱讀時能夠有一種天馬行空的樂趣。說不定隨意翻開一頁,就能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p>
從世界盡頭的烏斯懷亞到云南的束河,小鵬用細膩生動的筆觸,描繪出每個目的地的獨特之美。他說:“我花了兩年時間寫這本書。寫作的時候,我每天只有這一件事,從早到晚都圍著它轉(zhuǎn)。我會計算每篇需要多少個字、多少個故事、配幾張圖片……到后來寫作變成了一種固定的流程,我感覺每天都過得很快?!?/p>
在小鵬看來,旅行的“保質(zhì)期”很長,哪怕過了二三十年,你一旦想起,就會立刻穿越回去,當時的一切也跟著活過來了。在挪威奧斯卡二世島當一天“化石獵人”,在墨西哥的村子里過亡靈節(jié),在夏威夷跳崖,在南極跳水,踩在赤道線上,游歷非洲象的家園,在撒哈拉沙漠聽一場音樂會……每當回望這些經(jīng)歷,他都會覺得光陰沒有虛度。
詩人北島曾說:“一個人的行走范圍,就是他的世界?!毙※i覺得那些已經(jīng)行走了很久的旅行者有兩個使命:一個是告訴即將踏出家門的年輕人,這條路上他們并不孤單;另一個是讓那些已經(jīng)在路上的人知道,他們其實可以走得更遠?!霸诩磳⒌絹淼奶章眯袝r代,說不定我們也能飛出地球去看看。”
小鵬喜歡分享旅行中的感悟。比如,他在熊野古道行走時感受到的寧靜,“這種寧靜并非鴉雀無聲,事實上,我總能聽到各種聲音,風聲、鳥鳴、蛙叫,但當我用心去感受這些聲音的時候,我的心靜了下來”。
在國內(nèi)行走,時間充裕的話,小鵬推薦慢節(jié)奏的深度體驗,比如乘坐寶成線(寶雞至成都)上的某一趟火車,穿越陜西、甘肅、四川三個省?!斑@趟火車開得很慢?;疖嚧┻^無數(shù)隧道之后,當你看到滿山的綠色,你的心情會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而且,當?shù)弥?000多年前開鑿蜀道時,中國人就已經(jīng)懂得利用石塊的熱脹冷縮原理來開山鑿路,你會特別佩服古人的智慧?!?/p>
回頭看,小鵬坦言他20多年一直都處在“有了夢想,就去實踐”的過程中?!白畛蹩赡芫褪窍胍タ纯词澜?,當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實現(xiàn)以后,我想開一個青年旅社。然后,旅行、寫書、開青旅就成為我的主業(yè)。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困難、壓力、挫折、煩惱等一直在反復出現(xiàn)。但一切過去之后,我面對未來的人生,變得更有信心了?!?/p>
令小鵬印象很深的是,2017年在清邁,他曾走進一家開了30多年的二手書店。老板喬治來自愛爾蘭,當時已經(jīng)70多歲了。小鵬問喬治:“書店已經(jīng)開了這么久,一直做同一件事,您會覺得厭煩嗎?”喬治笑著說:“如果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就永遠不用退休了,因為你沒把它當成工作?!?/p>
我問小鵬:“走了20多年步履不停,你有哪些收獲?”
“第一個是能夠完全接納自己了。行走了那么這年,我知道自己最適合干這個。我不用和別人比,跟自己比就好。第二個是我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有一些變化。身處青旅,我經(jīng)常和比我小很多的年輕人聊夢想、聊旅行,暢所欲言。我覺得這就是我的自由之路。我會更簡單地去接受未來,但這種簡單不是說我什么都不干,相反,我會做更多的事情,但都是心甘情愿地去做的。也可以說,我有了某種信念,不管做什么都更加堅定了。比如我從2001年開始旅行,沒有中斷過,我在全國開了15家青旅,還寫了8本書。做自己擅長的事,我沒有想過要放棄。第三個就是見識了世界各地的人的生活狀態(tài)。”
小鵬對他第一次到尼斯旅行的經(jīng)歷記憶猶新。當時看到《孤獨星球》推薦了一家叫“科馬”的酒莊,他和同伴就打算去看看。地圖上顯示的距離不算遠,于是他們決定徒步過去,可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時,天就黑了。原路返回不甘心,繼續(xù)向前不安心,他們一時進退兩難。一位在路邊遛狗的法國老太太了解到他們的窘境后,讓他們跟她回家。沒過多久,她從車庫里開出一輛轎車,招呼他們上車。汽車在山路上奔馳時,老太太說,自己退休后從巴黎搬到尼斯,與先生一起安享晚年。她說她的兒子正在亞洲旅行,說不定已經(jīng)到中國了。很快,到了科馬酒莊,老太太用法語問清參觀路線后,用英語轉(zhuǎn)述給他們?!拔覀儾恢撊绾伪硎靖兄x,她卻說不用謝,如果她的兒子在中國旅行時遇到麻煩,她相信也會有好心人幫助他,因為‘love is a circle’(愛是一個圈)。說這句話時,她一臉真誠?!?/p>
小鵬在老撾孟威村還遇到過一位赤足行走的旅行者,叫阿萊克斯。阿萊克斯平時住在印度果阿,來孟威村是為了收集當?shù)卦鷳B(tài)的織布圖案,然后印到衣服上,再拿到果阿的安朱納跳蚤市場上出售?!鞍⑷R克斯告訴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劇本早就被寫好了。我們做的任何事都已經(jīng)被無數(shù)人做過了,我們所能做的也僅僅是在無盡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中的又一次重復。所以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認識自己?!?/p>
這些溫暖的故事,都被小鵬寫進了《我把世界裝進背包》中。他希望讀者在探訪每一個目的地時,都能享受旅行帶來的愉悅、溫暖。
“我曾在復活節(jié)島看過一次日落,當時我旁邊有一對來自中國的母女,那個女孩問我旅行的意義是什么。我說,旅行就是認識世界、了解自己。她說,這就像課本上的標準答案。我當時也沒有想到更好的答案,而且我自己也還在尋找旅行的意義。但就在那天晚上,因為腦子里一直思索著這個問題,回去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我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我聽到狗叫聲,聽到身后傳來的音樂節(jié)激昂的音樂。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旅行能夠幫助我們?nèi)ビ涗浺粋€個有聲音、有畫面、有色彩的時間切片。這種切片沒有辦法用現(xiàn)代化的電子設備記錄,只能自己到現(xiàn)場去聽、去看、去感受。所以我感覺,旅行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訓練我們用心感受以及記錄當下的能力?!?/p>
相比攝影器材,小鵬覺得記錄的關鍵在于取景框背后的眼睛?!熬烤故鞘裁丛诳刂莆覀冄劬Φ慕裹c和可視范圍?我認為是我們的情緒。風起云涌也好,孤單思念也好,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鏡頭雖然向外,卻也會不經(jīng)意間幫我們記錄下自己當時的情緒。你只需要邁開腳步,再把全身的感官全部打開?!?/p>
令小鵬很難忘的,是新西蘭卡瓦勞蹦極中心貼著的一句英文標語:“Fear less,live" more.”(無所畏懼,奔赴生活。)他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只有恐懼減少了,才敢去探索大千世界;只有經(jīng)驗豐富了,才能從容應對挑戰(zhàn)。
(蟲蟲飛摘自《北京青年報》2025年1月6日,本刊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