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個白玉的書簽,據(jù)說是上等好玉,這書簽來自于我的一位鐵桿粉絲臘梅。好多年前,臘梅得知我在她的城市參加一個活動,驅(qū)車趕到賓館?;顒咏Y(jié)束后她做東,陪我逛了三天。分別時她拿出個精美的小盒子,說實在想不出什么東西配得上送我,思前想后專門為我買了個白玉書簽。
白玉書簽曾陷我于兩難:用吧,我的書是拎來拎去隨處亂放的,又喜歡同時翻看幾本,摔了豈不太可惜了;不用吧,身后好像有雙期待的眼睛,希望為我的生活錦上添花。
我向來是個大大咧咧的人,猶猶豫豫糾糾結(jié)結(jié),竟是為了一個書簽,連我自己都臉紅——莫非一不小心為物所役,成了奴?
這書簽,不,此刻得喚作“那書簽”。在好幾年前的某一天,好友跟我開玩笑,話趕話地反問了我一句,“你舍得把自己覺得很珍貴的東西送人?”我當(dāng)即取出白玉書簽送給了朋友——我知道她嗜書如命,配得上那書簽。后來我還問過她,那書簽用著咋樣?朋友說在書架上一直放著,成了擺設(shè),不敢用。原來她就像此前的我那般,有種種擔(dān)心。
書簽如此,世間萬物哪能逃脫得了?物件過于精致就遠(yuǎn)離了實用,觀賞可以,贊美也行,卻也止步于此。人呢?似乎也一樣,過于完美就近乎神,如同畫中人,誰會對沒煙火味的人掏心掏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