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胡叨叨最近牙疼得要命,感覺有幾百個小人兒拿著電鉆在里面鼓搗。
“夏咧咧,古代人的牙是不是不疼哇?”胡叨叨捂著腫得老高的腮幫子問。
夏咧咧連忙帶著胡叨叨穿越到古代,說不定還能遇到一兩個神醫(yī)呢!
最情愿牙疼者
胡叨叨和夏咧咧“嗖”一下穿到了春秋時期,嘿,這不是齊國的宮殿嗎?
“看,那兒有個大人在爬!”胡叨叨和夏咧咧樂了。
這大人可不是普通人,乃齊國國君齊景公。齊景公老來得子,取名為荼,極其寵愛。這不,為了哄小兒子開心,齊景公趴在地上,嘴里叼著繩子,假扮成老牛,讓小兒子牽著他走呢!真是俯首甘為孺子牛呀!
不料,小孩子走路不穩(wěn),突然撲通一聲摔倒在地,繩子被猛地一扯,把齊景公的牙齒給拽斷了,頓時血流如注。齊景公呢,根本不顧自己的傷情,連忙爬起來跑到兒子身邊:“哎喲,乖乖,你沒事兒吧?”真是舐犢情深哪!
最美牙疼者,孫壽
“這不是馬場嗎?”胡叨叨和夏咧咧離開齊國,“嗖”一下穿進了一大泡馬糞里。抬頭一看,哇,美女姐姐!看她穿的衣服,應該是漢代貴族。這位美女姐姐正捂著腮幫子難受呢。不過,她牙疼的樣子怎么這么好看?
這位美女是將軍梁冀的夫人,名叫孫壽。她不光長得漂亮,還有幾個絕招,能讓自己更美。啥呢?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
愁眉、啼妝,就是把自己的眉眼描畫得像剛剛哭過一樣。墮馬髻,顧名思義,就是發(fā)髻像剛從馬上掉下來摔歪了一樣。想想看,有時候我們把帽檐歪在一邊,是不是感覺很俏皮活潑呢?折腰步就是走一字步,也就是貓步,咱們現(xiàn)在模特就是這樣走的,很美吧?最后的大招就是:齲齒笑。你得了齲齒,牙疼啊,會捂著腮幫子,吸氣,抽著嘴角,孫壽就是用的這個姿勢??伤@么一笑,卻更迷人了,跟西施心口疼皺著眉一樣美。
最冤牙疼者:溫嶠
溫嶠是東晉的大臣,他為東晉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晉明帝司馬紹跟他親得像哥兒倆似的。有一回,他又平定了一次叛亂,一回來,不得了了,開始牙疼。
溫嶠坐臥不安,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咋整?看醫(yī)生唄。醫(yī)生呢,也簡單粗暴:“疼啊,那就拔了唄!”于是,溫嶠那顆牙就硬生生地被拔掉了。
那時候拔牙可不像現(xiàn)在技術先進,也沒有消炎的藥物,稍有不慎就會感染。溫嶠拔完牙,果不其然地感染了,接著引發(fā)了中風,沒幾天就駕鶴西去了。真是可惜呀,一代名臣就因一顆小小的牙齒丟了性命。
最“智慧”牙疼者
北齊時,武成帝高湛牙疼,每天備受折磨,簡直要發(fā)瘋了,他把全北齊的醫(yī)生都找了來,給自己診治。
有位叫許文宣的醫(yī)生很實在,他告訴高湛:“您這是生的真牙,是人最后出現(xiàn)的牙,通常長在牙槽的末端,男二十四歲、女二十一歲就會出現(xiàn)。不過,它并沒有什么用處,而且容易讓牙床腫痛?!?/p>
這位置,這時間,聽著是不是有點兒耳熟?
不過,皇帝請醫(yī)生來,是讓你診治的,可不是讓你普及醫(yī)學知識的呀!高湛本來就是個火爆脾氣,加上牙疼折磨,一聽這些廢話,直接就讓人把許文宣拖出去,結結實實地打了一頓。
接著,高湛問另一位醫(yī)生徐之才:“這到底是咋回事兒?”
徐之才打小聰明,是有名的神童。做了醫(yī)生之后,不光醫(yī)術精湛超前,還能時不時對病人進行心理按摩,雙管齊下。
徐之才連忙跪下,對高湛說:“賀喜陛下!”
高湛捂著腮幫子納悶:“牙疼有什么賀喜的?”
徐之才回答說:“陛下所長的是智齒,凡長智齒的人,都是聰明長壽之人?!?/p>
高湛聽完高興得不得了,大大地賞賜了徐之才。
從那以后,真牙就被稱為智齒啦!
最失落牙疼者
唐代有個人叫宋之問,是個大帥哥,不過他牙口不好,早早就長了一口齲齒。
宋之問是個才子,寫出過“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名句,高中進士后,他就當了官。但這人品德不好,有一天,他的外甥劉希夷寫了一首詩拿給他看,他讀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非常喜歡,就想讓外甥把這句詩給自己,誰知被拒絕了。宋之問一氣之下,讓人把外甥給弄死了。
后來,宋之問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有一回,一幫文人在武則天面前寫詩,一個叫東方虬的寫了一首,武則天拍案叫好,就讓人給他披上了錦袍。過了一會兒,宋之問呈上一首詩,武則天一看,立馬把錦袍從東方虬身上扒下來,給宋之問披上了??磥聿琶搽p全的宋之問要走運了。其實不然。宋之問得到了親近武則天的機會,可他一口爛牙,疼痛不說,一張嘴還臭氣熏天。武則天哪里能忍受他的口氣,連忙揮一揮手,讓他靠邊站了,還對別人說他“有牙過”。
那些牙疼的詩人們
怎么回事兒?著名大詩人杜甫、白居易、韓愈,怎么都一個個哼哼唧唧地躺在床上——原來是牙疼?。?/p>
杜甫本來和好朋友贊公和尚約好要去秦州買房子,不料卻因牙疼不得不改期,只好寫了一首詩《寄贊上人》,其中兩句是:“當期塞雨干,宿昔齒疾瘳。”意思是說,等雨停了路干了,牙疼的老毛病好了再說吧。
白居易不光牙疼,還頭疼,你看他寫的《病中贈南鄰覓酒》:“頭痛牙疼三日臥,妻看煎藥婢來扶。今朝似校抬頭語,先問南鄰有酒無?”意思是,頭痛牙疼躺了三天,夫人和婢女也沒辦法,只能一直在床上躺著,站也站不起來,最后實在忍不住找鄰居借了點酒。白居易這是歪打正著啊,酒精確實能麻醉牙神經(jīng)從而止痛。不過,這只能緩解一時,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大詩人韓愈可比他倆慘多了,你看他在《落齒》中寫道:“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币馑际?,去年掉了一顆牙,今年掉了一顆牙,已經(jīng)掉了六七顆了,其他的牙齒也開始松動了。你要說:“這正常啊,老了誰不掉牙呢?”可你要知道,韓愈寫這首詩的時候才四十出頭。一個四十多歲的人,牙齒掉了那么多,其他的搖搖欲墜,飯沒法好好吃,說話漏風,三天兩頭發(fā)炎腫痛,怪不得連一向講究的詩句都這么樸素了——哪兒有心思琢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