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子當兵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
聽到消息的人都奔走相告,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村里走出的第一個兵,村里人又是驚喜,又是興奮,這份興奮里面還包含著一種榮耀和一種從天而降的幸運,因為在這四個隊里,就我們王坪三隊走了一個兵。
在當時人的眼里,能當兵,就是人才,就是有出息,就是為村上爭光,甚是光宗耀祖。
禿子,在一般人聽來,就是沒有頭發(fā)的人,用當地的方言說,就是光頭,可是禿子其實并不禿,他濃眉大眼,國字臉,有著一頭黑黑的厚厚的濃密的頭發(fā),可是不知為何卻叫了這樣的一個與他本人極不相稱的名字。
我后來猜測,或者因為他的頭上是個姐姐,也或者根本就是突出的“突”,他的父母認為他是突破家里沒有兒子的窘況,給家里帶來好運的人,或者說希望他成為一個突出的人,也或者是寄希望于再突然來一個兒子。
因為,那時,在以農耕為主的農村,沒有兒子,就意味著在村里就說不起話,直不起腰,沒有勞力,干不了活,就會遭人白眼和擠兌,很多人給孩子起名招弟呀,望男呀,再來呀。不管咋說,人們這樣叫著叫著,就都給他叫成“禿子”了,以至于,人都忽略了他的真名叫什么。不過,他的下面,她的母親還真就生了一個弟弟,小他好多歲。
在村莊里,禿子在后一輩的青年中,算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他是村里的第一批高中畢業(yè)生,高中畢業(yè),依現在來說,不算什么的,但在那時,能讀個初中,就很稀罕,能讀到高中畢業(yè),簡直就相當于現在的大學生研究生了,屬于村莊里鳳毛麟角,數一數二的人。又加上他人長得眉清目秀,陽光俊朗,用現在的話就叫帥氣,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大大的眼睛,濃濃的眉毛,一張國字臉,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讓人看著順眼人見人愛的小伙。因此說,禿子去當兵,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眾望所歸。
禿子的父母雖是農民,但在村里卻是有些人緣的,母親快言快語,愛與人說笑,見我們小孩子也總肯打招呼,逢人總是一臉的陽光燦爛,有話沒話,總愛跟人說上兩句,因此,大人小娃都不嫌她,愛和她一塊湊。他的父親也是個愛熱鬧的人,一沒事了,就愛跟村里的那些男人們坐在村口大路邊的大梨樹下諞幫子,爛個石頭凳,一諞諞個半晚上,諞到月落星稀才回家,因為和各家都熟絡,誰家有事了,也肯去幫個忙,因此,夫妻二人在村里算是古道熱腸之人。
兒子當兵的消息就像個定時炸彈,一傳進村里,立時在村里炸了鍋,這可是天大的喜事,是咱村里從來沒有過的大喜事呀,這比誰家娶新媳婦嫁女兒和娃坐月子都讓大家興奮振奮和大快人心,自從消息傳進村里,村里的老老少少就像走馬燈似的往他們家里跑,他們家在一盞茶的工夫就成了村民關注的焦點,有去祝賀的,有去串門的,還有的去道喜的。
反正村里的人忙的閑的,就都往他們家蹭,去蹭下這場喜事和熱鬧,大人小孩子都往這里涌,來趕這一場喜事和從未有過的熱鬧,禿子家一下子變得喜氣盈門,熱鬧非凡。
禿子爹忙著將新買的羊娃煙散給那些男人們,禿子媽忙著給人倒水,沒有茶葉,就用自采的金銀花給大家泡茶,在村里人來說,能有金銀花茶喝,已經是很講究的生活了。
大家伙圍坐在禿子家里,一遍又一遍地祝賀著,贊賞著,這娃有用,出息了,給你們爭臉了,給咱村里爭臉了!還有見識遠的就說,你禿子當兵估計就不回來了,以后準是城里人了。還有的說,哎呀,你娃一當兵,你們家就牛啦,成了軍屬了!
禿子媽笑了,說,娃不當兵,我們也不照常嗎!大家又都笑了。
隊長也擠進人群,一迭連聲地道賀。在村里人眼中,禿子當兵,不僅僅是禿子一個人的光榮,也是村里的光榮,是大家伙的光榮,是我們這個村集體至高無上的榮譽,別村都沒出這樣一個光榮的兵,而我們村出了,而且還是一個讀了高中的文化人。
這是一件大事,村里有史以來最大的喜事,可馬虎不得,應該熱熱鬧鬧地將禿子送走。
禿子走的頭一天,擺了宴席,當然,這些東西都是村里東家西家拿些自個家里產的土豆紅薯蘿卜白菜等東西在禿子家里做的,做的是當地的土家席,雖然不豐盛,但大家都吃得高興,大人小孩都涌到禿子的家里,男人們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烤火的烤火,反正都哄在那兒,圖個熱鬧。
女人們就在廚房里幫忙,洗菜切菜調菜炒菜,小孩子們就在院里來回地撒歡。
當然,他的叔叔一家也來了,哥家的娃出息了,自己臉上也有光,這忙得趕緊幫,于是,就幫著給來人端茶倒水裝煙。
一院子到處都是人語聲歡笑聲,此時此景,真比過年還熱鬧。
禿子這回去當兵,可比不得平時去學校,村里一定得重視,要將禿子風風光光光榮地送走,所以隊上決定披紅戴花用車將禿子送到縣上武裝部。于是,隊長將在外面跑著的拖拉機叫回來,還讓人給扎了大紅花,因此禿子參軍就成了村里最隆重最莊重的事。
禿子走時,披紅戴花,身著軍裝,相當的威武,是用村里的唯一的一臺拖拉機將他從眾人的視線中送走的,雖然是拖拉機,但在那時,是可以叫專車的。
那天早上,村里的人都起得特別的早,因為頭一天說了,禿子今天要走,所以會計在村里一吆喝,各家各戶就都連爬帶滾地起來了,就像是聽到了某種集結號令,眾人意外的迅速快捷麻利,沒有人磨磨磨嘰嘰拖泥帶水,就連我們平時愛睡懶覺的小孩,干活叫不動好吃懶做愛偷懶的懶漢二流子,也都趕快爬出了被窩,生怕錯過了這場熱鬧和喜事,老人們,生病的,都被家里人攙扶著來到了村口。
禿子的送行儀式是在村口的那棵大梨樹下進行的。
這棵大梨樹正在村口,相當的大,相當的高,估計最起碼也生長有一百多年了,從四五米的坎子下面長到了坎子上面,而且還伸長著碩大的枝丫,蓬起一個巨大的闊大的樹傘,罩在一片空曠的泥沙地上。
因此,這個地方就成了村民勞動之余的活動場所。中午了,在這兒歇個伙,喝一缸子茶,抽一袋煙。冬天了,在這曬個太陽,做個手工活。夏天了,在這乘個涼。女人們,有事沒事拿個鞋底或者針線活在這兒做做,一邊做著,一邊相互間拉個家常,還有在這洗衣服的,做篾匠活兒的,打糍粑的,刮洋芋的,侃大山的,反正,這兒有形無形地就成了一個村民活動的集散地。
有時候,村里開個會,村長也會召集在這兒,特別是在夏天的夜晚,人們一邊賞月看星星,一邊議論著村里的事,一邊感受著夜風的陣陣襲來,這樣的夜晚在村莊里還是非常詩情畫意和浪漫的。
大家都來的時候,禿子還沒來,眾人一陣吵鬧,在吵鬧聲中,禿子出現了,他穿著一身草綠色的衣服,黃膠鞋,頭戴一頂跟衣服顏色一樣有檐的帽子,這是武裝部提前發(fā)下來,由公社配發(fā)給禿子的,禿子整齊地穿著軍裝,只是少了肩章領章和帽徽,但就這,已經顯得與我們所有的人分外的不同了,禿子本身就長得眉清目秀,再穿上這身軍裝,更顯得英姿颯爽,帥氣逼人,在高高低低雜亂的人群中,他是那么的醒目,那么的耀眼,那么的出類拔萃,那么的與眾不同,以至于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射在他的身上。
見村里人都到齊了,一陣猛烈的敲鑼打鼓之后,村長發(fā)話了,今天,我們把大家集合在這里,主要是為了給禿子送行,禿子當兵了,是我們大家的光榮,是我們村的光榮,我們大伙開個會把他歡送一下,我們村里還沒有正兒八經地出過一個正式的軍人,而禿子,是我們村第一個當上兵的,他為我們村爭了光,長了臉,我們大家為他的光榮入伍鼓掌!
人群中瞬間便響起了“嘩嘩嘩”的掌聲。
接著,隊長又說,希望禿子到部隊了好好鍛煉,多立功受獎,為保衛(wèi)我們的國家多做貢獻,做一名光榮的合格的優(yōu)秀的軍人。
人群中又一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掌聲響罷,支書將一朵大紅花遞到了隊長的手里,這朵大紅花是隊上給禿子專門準備的,為歡送他用的。這是一朵用扭秧歌的紅綢子做的大紅花,鮮紅鮮紅,閃閃發(fā)亮,漂亮極了,美艷極了,鮮艷得直刺人的眼,讓人不由得目光盡往那個地方瞅。
禿子彎下腰,隊長將花從他的脖子上環(huán)過去,斜繞過肩,從腰上綁在胸前。這時的禿子,就像一個明星,或者說是一個戰(zhàn)斗英雄,簡直光榮得無與倫比。這是我能記事后村莊里發(fā)生的第三件大事,禿子當兵的場面,給我留下了一生都不能抹滅的記憶。
紅花戴好后,禿子在父母的提醒下,向大家行了個軍禮,說,隊長,父老鄉(xiāng)親們,你們放心,我到部隊一定好好表現,好好錘煉自己,磨煉自己,爭取多立功,多獲榮譽,多為保家衛(wèi)國做貢獻,為咱們村上爭光,不辜負你們大家對我的希望和厚望!
隨后,禿子的父母也向村里的群眾表示了感謝,感謝大家對禿子的關心,感謝大家一家老小來為禿子送行!
看到兒子要走,其實他們的心里又是難受的,兒子一走,就是三年,那時服義務兵不像現在,可以隨時請假回來,那時,只能是期限滿了才能回來,除了有重大事件請假,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假的。
想著禿子這一走便是三年,三年都不能相見,這對做父母的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一件難舍難分肝腸寸斷拿刀子剜肉的事,他們含著淚一再囑咐兒子,到了部隊要聽領導的話,要遵守部隊的紀律,要和戰(zhàn)友們和睦相處,要積極進步提高,反正他們把自己能想到的話都一一與禿子說了,禿子一一地應著,眼眶里流出了不舍的淚水。
禿子知道,此一走,再想父母,那只有在夢中,因此,要走的前幾天,他跟父母商量,全家一起去照相館照了一張全家福,他將這張照片帶著,想父母姐姐和弟弟了,就拿出來看看。
其實,要走了,禿子不光舍不得父母,也舍不得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自己從出生就在這個地方長大,每一家都有一些啥人,家里養(yǎng)幾頭豬,幾只雞和幾只鴨,他心里都是清楚的,還有那些跟他一塊長大的小伙伴,比如說春東,強娃子,狗娃子,安娃子,等等,他們一起長大,一起讀書,有幾個還跟他一起讀到初中畢業(yè),后來回家務農了,他仍在上學,現在他要走了,跟他們都應該告?zhèn)€別的,他從下院走起,先去了春東和安娃子強娃子的家,他們三個住在一個院子,在一塊就將話嘮了。
禿子從家里出來,與他迎面而來的是村里的那棵最老的皂角樹,這棵皂角樹很老很老,要幾個人才環(huán)抱得過來,這棵樹上每年打下來的皂角都有好幾背簍,可以想見樹有多大。
樹老根深,由于年長日久,樹上就出現了好多的洞,一些鳥兒就在上面棲息和做窩,有一種叫鐵嘴蠟子鳥,逞強的很,每年春天來,秋天就走了,它一來了,就把喜鵲呀,麻雀呀、燕子啦驅趕,不讓它們在上面棲息,它獨占在這里,是為了吸食皂角果,有一些膽大的鳥雀,就悄悄地躲在離它稍遠的樹丫上,但是一旦被它發(fā)現,它就會用強健的翅膀去拍打它們,只有等到它秋天飛去南方了,這些鳥兒才能回到這個樹上自己做的窩里住。因為這個,禿子和小伙伴們還專門用彈弓打了這種鐵嘴蠟子鳥,為其他的鳥兒打抱不平。
這時,樹上的葉子已經落盡了,只留下滿樹的叉叉凹凹的枝丫,像一個巨大的鐵柵欄橫亙在天空,又或者像是一張羅網,罩在村子的中間,鳥兒也很少了,估計都躲在窩里過冬吧,只有幾只麻雀在樹杈間飛來飛去?,F在突然要走了,忽然對這棵皂角樹又是很留戀的,想念它春天滿樹的繁花,夏天的綠葉與油綠如彎月亮一般濃密的皂角,還有秋天的老熟的黑果,甚至是在皂角樹下那么多有趣的繁星點點的夜晚。
離皂角樹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棵蒼老的槐樹,槐樹分枝丫向兩邊叉開,從中間又長出了一棵柳樹,這棵柳樹不知是誰故意扦插上去的,還是一粒種子被鳥兒銜來掉落在這里,從而生根發(fā)芽,在老樹的縫隙間長成了一棵粗壯的樹,而且筆直筆直,這棵柳樹讓所有的人新鮮,讓所有的人好奇,就包括從外面來的人,見了這棵樹,也要繞著轉上好幾匝,想探個究竟,多數人也都沒有探明白,帶著好奇又離開,因而便常常有一些慕名而來的人,專門找到這棵樹,來看個稀奇,看個新鮮。
其實這種樹用生態(tài)學的角度說,應該叫作“寄生樹”,就是一棵樹寄生在另一棵樹上,吸收另外一棵樹的樹液作為營養(yǎng),使自己得到生長。
禿子走進院子,春東和強娃子在,安娃子上坡去了,兩人便坐在春東的火爐里嘮上了,春東去里屋里拿了幾個洋芋,說:“也沒啥吃的,給你燒幾個洋芋吧”,然后用火鉗將火爐里紅紅的爐火扒開,將幾個洋芋埋進去,然后又在上面鋪了一層紅紅的火炭,幾個人就在火爐邊坐下了。強娃子說:“你這一走,就是幾年哪,想回來就不容易了!”春東說:“那你記得給我們寫信么!如果一個個的嫌難寫,就一起寫了,我們傳著看?!睆娡拮诱f:“這個主意好,也好讓我們知道知道你在部隊啥樣,跟你開開眼界?!倍d子說:“沒問題,到時候去部隊了就給你們寫信,你們也要給我寫信吶,別凈想著省郵票錢。幾個人哈哈地笑了?!?/p>
半個時辰的時間,春東說洋芋該熟了,就扒開了火灰,掏出幾個洋芋,一人一個,剝了吃了,秋后的洋芋,粉足,特別的粉,特別的面,還帶著一絲甜甜的香味,農村孩子的零食,就是這燒洋芋和燒紅薯,有時,實在沒啥燒了,還會燒柿子,燒蘿卜,這些自創(chuàng)的吃食,他們一樣吃得有滋有味,幸福甜美。
三個人吃后,禿子說:“你們干啥不?”兩人說:“不干啥?!倍d子便說:“那咱們去上院走走,我馬上要走了,留個念想?!眱扇苏f:“好!”三人便手甩手向上院走去了,見了村人,總要問候,就站住說上幾句話。
往上院的路邊,有一個魚塘,魚塘已經多年不養(yǎng)魚了,里面多是一些水草,在水面上散亂地漂浮著,還有一些細碎的浮萍,這是在冬天,若在夏天,村人們在魚塘里面種上薄荷,滿池翠綠,非常的好看,到了冬天,水面上就只有老李家養(yǎng)的幾只鴨子,在那無精打采地游著。
池塘里邊的坎沿上,長著一溜兒的迎春花,現在也只剩下了干凈的枝條。迎春花是一種堅強的花。很多的花在冬天都冬眠了,迎春花卻在勃發(fā)著春天的生機,拼盡全身的能量綻放,生命力特別的頑強,特別是在數九寒天里,還能開出黃艷艷的花團錦簇的花兒,這就讓村人開心不已,這是村莊里冬天最撩人的景象。
上院子有一個瓦場,這是村里人做瓦的地方,是隊上的公共產業(yè),這個窯里生產的瓦多數供村里人翻修房屋和蓋房用,當然,也有蓋豬圈和雞棚的。瓦場上去是窯溝,窯溝上面,是月亮坪。這是村莊里最富有詩意的名字,光聽這名字,聽的人都會喜歡。為何叫“月亮坪”呢?是因為這兒是一個被一圈山圍成了月亮形狀的地方,不僅地形象月亮,而且地勢平坦,不像有的山地,陡峭高峻,凸凹不平,險象環(huán)生,這是一片平平的緩緩地像月亮一樣舒展的土地,且極肥沃,當然,也是因為它的光照好,因此才使得莊稼茂盛,人們在這上面種小麥,種玉米,種黃豆,種豌豆,還種蕎麥,當青苗長起的時候,滿山青綠,遍地蔥蘢,一眼望去,一股清涼便會如陣陣涼風透進人的心田。
其實啊,這個村莊最美的時候,就是它長滿莊稼的時候,村后的月亮坪和村前六十畝的大平地,到處都是如稻田一般的莊稼,滿眼的新綠與旺盛讓人有說不出的滿足和歡喜。
這回走了,說不定會好多年都沒有機會再拿鋤頭伺候這些養(yǎng)育自己的莊稼了,禿子這么想著,便不禁有些嘆息和留戀。
狗娃子正在給豬倒食,見哥幾個到來,忙將豬食桶放下,把他們讓到門口,從屋里給拿出了幾個小木凳子,幾個人坐下,望著眼前的大平地和道路,狗娃子說:“有啥要幫忙收拾的沒有?說!說了,我們去給你幫忙!”禿子說:“沒啥收拾的,部隊也不讓帶啥,就帶兩件內衣就行了,其他的部隊都是現成的,今天就是來看看你,在村里轉轉,權當是跟你們跟家鄉(xiāng)的一切告?zhèn)€別,以后再想起咱村的時候,能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和記憶?!?/p>
幾個年輕人又想起了他們在村莊里兒時與童年的趣事,比如掏鳥窩從樹上掉下來,玩水的時候,鞋子被水沖跑了,砸青核桃吃得滿嘴烏黑,偷砍別人家的柴被人逮住,又給人砍柴送回去,等等,說著說著,談到興至,都一起哈哈大笑。
不知不覺,一下午就過去了,哥幾個將禿子送回家,禿子媽正做好了糊湯,讓他們一起吃了,幾個年輕人一起吃了,向禿子父母說了謝謝,又各自說了些祝福和叮嚀的話,飯后各自回家。
禿子走的時候,家里只給他拿了一點核桃和毛栗,還給他煮了幾個雞蛋,別的東西也沒有,村里也是一樣,各家各戶有的也只有山上產的一點核桃和毛栗,昨天在禿子家,能拿的也都拿了,做著大伙一起吃了,更何況,就算有人想給禿子東西,禿子也帶不動,只是象征性的帶一點,算是父母鄉(xiāng)親送兒千里參軍的一份心意。
村里人現在所能給予禿子的,只有現在這莊嚴的一刻和每個人心中那一片濃濃的送別的情意。
隊長見大家都有些難受,就說,禿子,你盡管放心地走,以后,你們家就是軍屬了,有大凡小事的,村里都會給你家?guī)兔Φ模悴挥脫?,只管安心地在部隊上待著?/p>
太陽慢慢地從東邊的山頭上冒出來了,照在梨樹下的空地上,灑下一縷一縷的金光,整個村莊籠罩在一片美麗與祥和之中,大家都齊排排地站著,站成村莊里最壯觀最莊重的時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禿子身上,他是這個早晨的中心和焦點,人們因為他而聚集在這里,為他送別,為他壯行,村莊的人一起要把這個青年送給國家,送去部隊。
在村長的示意下,拖拉機手將拖拉機開了過來,拖拉機“突突突”的轟鳴聲像是吹起了沖鋒號,隊長說:“禿子,不早了,走吧!”禿子和隊長支書告別,和村里的人告別,然后又跟自己的父母告別,最后在眾人的攙扶下爬上了高高大大的拖拉機。拖拉機發(fā)動了,他一邊跟大家告別,一邊揮動著手臂,車子走出了好遠,他還在向眾人揮手。
見拖拉機走了,我們這些小孩子又是不甘心的。禿子走了,我們村里的兵走了,就這么走了,一個孩子帶頭一跑,一伙孩子就都跟著跑了。拖拉機在前面跑,我們就在后面追。我們一直跟在拖拉機后面跑,一直跑呀跑呀,跑過了楊樹林,跑過了大耳樹。當然,我們兩條小腿是跑不過拖拉機四個輪子的。雖然趕不上,但是能看見拖拉機在前面,還能看見穿軍裝戴紅花一身草綠色的禿子,于是,我們就一直追一直追,一直追到二隊的小河邊。
河水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們立在河邊,眼睜睜地看著拖拉機過了河,拐了個彎,再也看不見,我們才止住了追趕的腳步,茫然地站在河邊的路口上,悵然若失的望了好半天,才心有不甘地回去。
此后,很多天里,村里人一直議論的話題都是關于禿子當兵的事。他在村人們的嘴里被反復地咀嚼,咀嚼了好幾個月,一直到有戶人家娶新媳婦,大家都去忙迎娶新媳婦的事了,這件振奮人心的事才被人們忽略和省去。
而禿子當兵的那一天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卻在我的記憶中永遠地定格了。
果然,禿子走了沒多久,他家的門頭上就被釘上了一塊朱紅色的鐵皮,上面寫著“軍屬光榮,擁軍優(yōu)屬”八個寶藍色的字,自此以后,每年的冬天,村里各家各戶都要出一個勞力給禿子家砍上一天的柴,以供禿子的父母及家人冬天取暖之用。
禿子去當兵了,他們家成了村里最光榮的人,包括他們的親戚,也以此為榮,禿子的父母是軍屬,他們是軍屬的親戚,也是光榮的。在那個以農耕生產為主要生產力的年代,軍人是最光榮和最偉大的人,是國家的信任與器重,是最至高無上的榮譽。禿子雖然不在家,但是他的母親卻常常是笑若春風的。
逢到禿子來信了,禿子的母親就會在梨樹下的泉水井邊給村人們一遍一遍地說,村人們饒有興致津津有味地聽著,這個故事,就這樣,在村莊里好多年間一直被人們敘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