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是媽媽起的。
據說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去縣城開會,遇見一個人,和她從前見過的女人都不同。那個人就單名一個“穎”字。于是,媽媽就給我起了名字,也叫“穎”。她希望我將來長大以后,能像那個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一樣,聰明,有學問,凡事有決斷。
在家里,通常是喊小名,只有犯了錯誤,需要被警告和提點的時候,父母才會鄭重其事地喊大名。所以,在我上學之前,“賈穎”這兩個字跟我并不十分親密,我和我的名字有點兒各行其是的意思。
上學了,所有的本子上
都得寫名字,考試卷子上也要寫名字。我的那些女同學,名字大多叫丹、鳳、紅,也有叫玲和艷的,“穎”字太復雜,筆畫多,寫起來很麻煩,有時一馬虎,還容易寫錯,常常被我寫作懷疑的“疑”字,有時干脆寫得非“穎”非“疑”。
“我能不能不叫賈穎?”我問媽媽。我想,名字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的,為什么我不能給自己起一個簡單些的名字呢?我都想好了,我就叫賈一,一二三四五的一。
“叫賈穎不是很好聽嗎?”媽媽說。
“我想改名字,叫賈一?!蔽艺f。
“叫賈穎很好?!眿寢屨f。
果然跟我預料的一樣,媽媽不同意我改名字。但是我在心里已經認定了我是“賈一”,一字多簡單,又好寫,又好記。作業(yè)本和練習本上不敢明目張膽地寫“賈一”,因為媽媽會檢查。我就試著在每天下午課堂小考的卷子上寫“賈一”。課堂小考通常是考新學的拼音字母和十以內的加減法。當堂考當堂批,考滿分的同學下課可以到操場上玩兒。雖然我寫了“賈一”,可是老師收了我的卷子后卻仍然固執(zhí)地喊我“賈穎”,這還不算,她拎著我的卷子,舉到我眼前:“拼音都寫對了,可是名字寫得不對,回去好好寫?!?/p>
我只好繼續(xù)叫“賈穎”。慢慢地,我覺得“賈穎”這個名字也不錯,班級里名字里帶“穎”字的只有我一個,于是心里就有了與眾不同的竊喜和得意。
小的時候,既希望自己是合群的那一個,能夠和同學們玩兒到一起,跳繩、扔包、跳房子,又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在人群中一眼便能被發(fā)現(xiàn)和看見的——因為長得好看,因為唱歌好聽,因為學習出眾。雖然在那些能夠出類拔萃的事情上,我似乎都是表現(xiàn)平平的一個人,可是,我的名字是和別人都不一樣的。班級里名字里有“紅”字的就有兩三個,叫“丹”的有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叫“玲”的就更多了。下課了,如果有人在操場上喊一聲“小玲”,答應的大概有三四個。這樣想來,寄托了媽媽希望的“穎”字,雖然沒能讓我成為聰明(從我的學習成績來看,只能用不笨這個詞來形容)、有學問(這需要再長大些,大到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了才能得到驗證)、凡事有決斷(這個似乎也不大符合我的性格)的人,但至少避免了和別人重名的尷尬。最主要的是,那個復雜的、與懷疑的“疑”字長得很像的“穎”字,我已經寫得很熟練了。不會多一筆,也不會少一筆,更不會寫錯。能夠準確工整快速地寫下自己的名字,使我有了叫“穎”的底氣。
然而,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新的煩惱又來了。
班上有一個調皮的男生,給我起外號,說我什么都是假的,因為我姓的就是“jiǎ”。盡管此“賈”非彼“假”,但是他可不管那些,只管拿“ji?!钡闹C音來做文章。為了解決這個煩惱,我決定改姓。
“我覺得穎這個字挺特別的。我們班上的同學都沒有叫這個字的。”我說。
“你不想改名字了?”媽媽說。
“不想了。”我說,“但是,媽媽,我可不可以不姓賈?”
“那你想姓什么?”媽媽問。
“姓什么都好。只要不姓賈?!蔽艺f。
“為什么?”媽媽問。
我一直以為,只有當孩子的才會不停地問為什么,沒想到大人也一樣,他們也會用“為什么”把孩子給難住。我被媽媽的“為什么”難住了。我想說,“賈”這個姓不好聽,可是我的爸爸、姐姐都姓賈,他們從來沒說過這個姓不好聽。我想跟媽媽說,班上有男生因為我姓賈給我起外號,還說我考的一百分是假的,我讀課文讀得好是假的,我字寫得工整也是假的,我說的話也是假的。就因為我姓賈,所以一切都是假的。他這樣說我,我不高興,心里委屈、難過,我又辯不過他。我是那種反應慢的孩子,如果因為什么事生氣或者著急,急得臉紅眼睛濕,幾乎要哭出來,結果卻是一肚子的話一個字也說不出。我又不能跟他吵架,更不能因此就罵他。因為和同學吵架、罵人都是父母和老師不允許的。而且,吵架、罵人似乎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也許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還會衍生出別的問題來。思來想去,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似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改姓。只要我不姓賈,他就沒辦法借這個“ji?!钡闹C音來取笑我。
可是,我又不想跟媽媽
說這些了。我覺得這是我的問題,我想自己來解決。我回答不出媽媽的“為什么”,就只好繼續(xù)姓“賈”,繼續(xù)以“賈穎”這個名字,當一個小學生,每天背著書包去上學,去面對我必須面對的事情。走在上學的路上,我在心里對自己說很多話,我假裝我不是“賈穎”,我不姓賈,干脆就沒有姓,直接叫“一一”,叫“小小”,或者就叫“穎”,一個字,簡單明了。如果一定要有一個姓,那就叫“王穎”,叫“李穎”。我每天都為自己換一個新名字,不拘泥于
那個特別的“穎”字,假裝我是新名字武裝起來的某一個人,是聰明勇敢強大的“呂心”“劉展”“安寧”“林月”……我想象自己擁有一個新名字的同時,也擁有了一種新的力量,如果那個淘氣的男生再想給我起外號,說難聽的話,我瞪他一眼,那一眼的威力就像課堂上老師瞪向不認真聽講的同學一樣,雖然無聲,卻是雷霆萬鈞。
然而,想象中的那些名字無論多么簡潔好聽,或者被我賦予了多么豐富的內容,在現(xiàn)實中都不可能屬于我。在這樣的心生遺憾中,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名字呢?天上的云有名字嗎?沒有。它們就叫云。無論它們是像浮雕一樣懸在空中,還是像大棉花糖一樣飄在空中,無論是像童話一樣的雪白云朵,還是帶來風雨的烏云,它們都沒有名字。啊,不對,它們有名字,“云”就是它們的名字。雨也有名字,名字還很多,有微雨、細雨、暴雨。草也有名字,長在路邊最常見的是牛筋草,還有狗尾巴草,開藍紫色小花的叫鴨跖草。花也有名字,就像學?;▔锏幕ǘ?,雖然它們都叫花,可是,它們卻有獨屬于自己的名字,粉的黃的秋英,紅的美人蕉,種子像一個小地雷似的地雷花,像小喇叭一樣的打碗花。樹也有自己的名字,柳樹、桃樹、槐樹,還有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松樹。還有那些動物,也都有獨屬于自己的名字。原來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是這一個區(qū)別于那一個的記號,也包含了許多那名字所獨有的特質。
仿佛整個小學生活,我都在糾結我的名字,卻又在糾結中漸漸使我的名字“賈穎”也像那些花朵和樹木一樣,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氣質。
善良,叫賈穎的那個小女生會在同學遭遇挫折和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們,有的時候用一個鼓勵的微笑給同學加油,有的時候將自己攢下的零花錢奉獻出去,有的時候會耐心地為同桌講解一道難解的數學題。
堅強,是堅強的吧,在陷于姓氏與名字的苦惱時,雖然折騰著想要改名換姓,卻從來沒有想過不去上學,從來沒想過用“逃學”的方式來逃避在學校里遇到的困難。
寬容,盡管那個起外號的小男生也許只是貪玩兒的無心之舉,卻實在地傷害了我小小的敏感的心靈。直到小學畢業(yè),他都不曾對我說過“對不起”,但我還是無聲地原諒了他。
還有很多可以用來定義“賈穎”的形容詞,比方說,樂觀、積極,總是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愛。如此說來,似乎多少也契合了一點兒當初媽媽為我起名字的初衷。
上了初中以后,我不再為自己的名字而糾結,有太多新奇的有趣的事情吸引我的注意力。我也在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明白,盡管父母在為我們起名字時費了許多心思,寄希望于名字能帶給我們一個好前程,然而,說到底,不是名字賦予我們一個什么樣的人生,而是當我們擁有了一個名字之后,如何用行動去充實它,使它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