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畫像是種自我的鏡像投射,在繪畫領域具有特殊地位和意義。從造型空間、色彩、形式、技法、創(chuàng)作意象等角度,探討弗里達·卡洛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xiàn)手法,研究卡洛如何運用繪畫語言將民族元素及身份、文化、立場等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中來表現(xiàn)個人情感。通過分析卡洛一系列自畫像中畫面的構成要素和融合手段,探討其背后的文化、心理、社會意義以及繪畫語言表達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弗里達·卡洛;自畫像;圖示語言
一、弗里達·卡洛自畫像圖示語言概述
(一)圖示語言的概念與特點
圖示語言是一種通過圖形、符號等視覺元素來傳達信息和意義的語言形式,它不同于文字語言,具有直觀性、跨文化性、簡潔性等特點。圖示語言通過簡化的圖形和符號等來表達復雜的信息,且在不同文化中具有相似的含義,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繪畫中的圖示語言不是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是藝術家表達深層意義和情感的一種方式,可幫助藝術家清晰地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增強視覺效果,構建敘事。圖示語言中,視覺符號和文化符號緊密相連。視覺符號是通過視覺形象來傳達信息的符號,文化符號則是特定文化中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視覺符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變,可以加深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推動藝術語言表達的革新。
(二)弗里達·卡洛自畫像的創(chuàng)作背景
弗里達·卡洛出生于20世紀初的墨西哥。她的一生長時間受到身體損傷的侵害:6歲時,卡洛就得了小兒麻痹,導致兩條腿長短不一;18歲時,她不幸遭遇了一場車禍,她的脊椎被折成三段,頸椎碎裂,右腿嚴重骨折,一只腳也被壓碎??逶谲嚨満箝_始走上繪畫之路。她的自畫像與自身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緊密相連,展現(xiàn)了個人頑強的生命力與內在精神面貌。卡洛的自畫像中雜糅著對個人身份的認同、對內心情感的表現(xiàn)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新等內容,其多元化的繪畫內容革新了繪畫語言的表達方式。
二、弗里達·卡洛自畫像中的圖示語言
(一)顏色象征與情感表現(xiàn)
色彩作為繪畫中的重要因素,本身就具有情感表現(xiàn)性和象征性,它既是畫家表現(xiàn)內心情感的重要元素,也是最直觀、最容易感染欣賞者的部分,進而使二者產(chǎn)生最基本的感性共鳴。在感性共鳴中,最能引起視覺感知的要素是對比,如飽和度的對比、明度的對比等,最后色彩間相互作用,成為畫家外化情感、表現(xiàn)自我的工具。弗里達作品中常用對比的方式來表現(xiàn)其象征性和表現(xiàn)主義精神,她擅長運用鮮艷的對比色來表達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利用民間神話故事傳說隱喻民族文化精神,展現(xiàn)了藝術的本土性特征。
弗里達作品中的色彩與民族文化認同緊密相連。弗里達繪畫用色受塞尚、古典主義和里維拉影響,畫面中黃、橘、褐等大地色系運用較多,具有原始主義特征和象征性。如在自畫像《戴荊棘和蜂鳥項鏈的自畫像》中,人物面部多使用黃褐色和濃郁的黑色,這是弗里達自畫像的一個重要特征。在墨西哥文化中,黑色象征黑暗、混沌與死亡,這與墨西哥人對太陽神的崇拜密切相關,紅色則在墨西哥象征著生命、太陽與鮮血。弗里達的自畫像中常見綠色、黃色、棕色、紅色的對比,以此表達生命與死亡,這種對比加強了畫面的戲劇性沖突。背景中,畫家對植物的描繪多使用飽和度和明度的對比變化,用固有色專注表達邊緣,使畫面整體有透氣感,同時,利用微弱的光影變化以及色彩的并置加強畫面的平面性效果,由此將色彩的表現(xiàn)力發(fā)揮到極致。
克羅齊認為,藝術即直覺,直覺即表現(xiàn)。直覺是藝術的核心和本質,表現(xiàn)即心靈賦予對象(情感)以形式。弗里達的用色一方面來源于直覺,另一方面受民族審美的影響。她運用基于直覺的色彩表現(xiàn)情感,因此色彩在其作品中呈現(xiàn)出一種自發(fā)的、獨立的姿態(tài),最終演變成象征性因素,使作品蘊含的感覺和情感具體化。弗里達自畫像中的顏色也能透露出其所在民族的性格,這種純粹而熱烈的用色深深刻在弗里達的民族基因當中,同時蘊含著對生命的熱愛,從而具有原始主義繪畫特點,象征性地表達了墨西哥文化中的自然觀。例如,在《與猴子一起的自畫像》中,畫面中熾熱的紅頭巾象征著生命的力量,其以纏繞頭發(fā)的形式出現(xiàn)在畫面中。畫家通過顏色與饒有意味的形式相結合的方式,表現(xiàn)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二)構圖與形式的獨特性
弗里達的自畫像在構圖上受塞尚影響。塞尚認為繪畫的真實性在于描繪物體的內在結構,用平面的方式來削弱視覺的焦點,人類的眼睛所看見的東西并非具有絕對的真實性,要通過扭曲變形才能真實展示物品。夸張變形作為一種表現(xiàn)內在精神氣質的方式和手段,情感的真實性通過這種表達形式實現(xiàn)。
在作品《宇宙、地球、我、迭戈和修洛爾神的愛的擁抱》中,宇宙擁抱著地球,地球擁抱著她,而她像擁抱孩子一般擁抱著里維拉,他們之間構成了前、中、后三段式空間,使得畫面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弗里達通過透視的指向,隱喻自然、民族文化和個人之間的關系。植物在畫面中呈對稱式分布,造型的幾何化突出了植物的屬性特點。畫面通過這種并置的方式產(chǎn)生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意味,而背景中撕裂的云與土地符號化后具有了表現(xiàn)主義特征,形成了視覺上的張力。畫面張力是表現(xiàn)情感、思想的重要手段,通過異質同構表現(xiàn)畫面張力的手法在弗里達的繪畫中十分常見。阿恩海姆認為異質同構是說在精神現(xiàn)象和物理現(xiàn)象之間存在相同的力的結構。審美體驗是視知覺活動的力的結構,其與具體審美對象的力的結構是相同的,并在觀看主體的視覺神經(jīng)中引起某種相同的刺激,從而使主體對觀看對象產(chǎn)生情感的體驗。畫面中,大地之母的形象和植物通過異質同構的方式傳遞“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簡化的植物、人物形象以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構成了一種圖示結構內部的張力,由此在視覺上引起觀者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背景中,云的橫向布局與主體物的縱向構圖明確了圖與底的關系。弗里達利用對稱式構圖加強了視覺上的平衡感,實現(xiàn)了對力量感的塑造,同時三角式構圖增加了畫面穩(wěn)定性,通過這種方式展現(xiàn)了阿茲特克文明中的陰陽平衡。作品中,夸張的人物形象與透視相結合,加上對事物內在結構的描繪和多視點的運用,構成了其夢幻、超現(xiàn)實的藝術風格。畫家不再遵從傳統(tǒng)的透視法則,而是根據(jù)內容表達的需要,通過多點透視和變形的方式融入民族符號,展現(xiàn)其裝飾意味和文化內涵。另外,弗里達利用線的強弱來表現(xiàn)整個畫面,如刻畫毛發(fā)的線條較為筆直硬朗,人物的外輪廓線則較柔和,整體用線雖略顯稚拙,但透露著一種倔強和質樸的力量感。稚拙在此化為了表達的真誠。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相似,他們都非常注重對人物形象的提煉與概括,注重傳達對象的氣質和精神面貌,強調邊緣線和色塊。
(三)符號系統(tǒng)的解析
繪畫的圖解性是創(chuàng)作者通過符號化的方式隱晦地將自己的意圖藏于畫作中,使內容具有隱喻功能。繪畫的符號化是一種通過選擇符號、組合排列以及運用技法等方法,將復雜的情感和觀念轉化為直觀視覺語言的重要手段。在弗里達的自畫像中,面具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元素,象征著堅強的自我保護,同時,其中的各種款式的發(fā)帶和傳統(tǒng)服飾象征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弗里達的自畫像中,人物脖子上多出現(xiàn)纏繞狀的裝飾,如纏繞的荊棘、纏繞的頭發(fā)、纏繞的頭巾等。荊棘、頭發(fā)等象征著痛苦、悲傷的經(jīng)歷,這種纏繞形式的重復性使用儼然成為其符號化的表達方式。弗里達運用古典主義的技法、簡化的線條、純凈的色彩、細膩的筆觸來強化面具、傳統(tǒng)服飾、動植物等符號的視覺表現(xiàn)力,通過聯(lián)想、提煉提高符號的表情功能。繪畫通過編碼來說話,而符號是編碼的元素,弗里達將民族元素符號化后呈現(xiàn)給大眾,以這種方式重新賦予民族文化新的內涵。弗里達的自畫像利用圖像符號的象征和隱喻功能來傳達多重意義,實現(xiàn)個人符號語言的構建和精神內涵的傳達。
(四)細節(jié)處理與雜糅混合
弗里達受古典主義繪畫技法影響,善于利用透上來的底色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同時采用平涂的方式,從小筆觸開始,從局部深入刻畫,順著結構逐步推移,使得畫面效果耐看,感人之處皆隱藏于細節(jié)描繪之中。細節(jié)在這里不單純是詳細具體描繪事物,它與結構、色彩、創(chuàng)作意圖相得益彰、互為支撐,在極致的細節(jié)和畫面的整體性主旨的矛盾中,誕生了符號的隱喻作用。在被動物環(huán)繞的系列自畫像中,猴子的描繪多采用硬挺的直線展現(xiàn)毛發(fā)旺盛的特點。在墨西哥神話中,猴子被視為欲望的象征,因此這里更多地表達了畫家孤獨時的慰藉和依靠。飄逸的絲帶通過主觀處理產(chǎn)生了豐富多變的轉折,其巧妙地連接了畫面中所有的對象,這一設計暗示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畫家對內部結構的細致描繪也隱藏于整體之中,如人物面部邊緣線的處理虛實有度,通過微妙的明暗和顏色冷暖變化表明不同物種間的關系。
弗里達通過采用不同的繪畫技法和對細節(jié)的處理方式,實現(xiàn)了畫面的超現(xiàn)實主義因素、自傳式藝術與民間藝術的完美融合。弗里達的魔幻超現(xiàn)實是為了表達現(xiàn)實的荒誕,通過這種敘事性的手法呈現(xiàn)自己內心的真實面貌。在自畫像中,弗里達任意改變自己的自然形態(tài),把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聯(lián)系起來,把自己與動物、植物、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并把墨西哥民族歷史和個人經(jīng)歷融入自畫像,形成了一種新的雜糅的藝術形態(tài)。各種元素的雜糅構成了畫面的超現(xiàn)實主義風格與象征主義意味,且藝術手法上的雜糅及文化、情感、觀念上的雜糅,形成了弗里達個人獨特的藝術語言魅力。
三、弗里達·卡洛自畫像中圖示語言的意義與價值
(一)社會文化意義與本體性意義
弗里達的系列自畫像是在新的語境下對墨西哥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再現(xiàn)與革新,她將展現(xiàn)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沖突作為一種探索、認知自我的方式,展現(xiàn)自我認同感與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她一系列的自畫像記錄了那一時期的民族心理特征,通過這種方式展示她對墨西哥文化的深切情感。她在自畫像創(chuàng)作中選擇與自身經(jīng)歷、情感體驗、民族文化密切相關的內容,通過個性化的圖示語言,展現(xiàn)了頑強的生命力與豐富的內在精神世界,具有劃時代意義和先鋒性。由此,弗里達自畫像中的圖示語言成了一份來自第三世界民族的宣言,提升了墨西哥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民族文化影響力。
(二)藝術風格與表達手法的創(chuàng)新
藝術風格層面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為超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結合。弗里達通過超現(xiàn)實的手法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痛苦,同時又以現(xiàn)實主義的筆觸描繪了身體的真實狀態(tài)。她的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濃密的眉毛、上揚的嘴角和獨特的頭飾,這些元素成了她個人風格的標志。她的作品充滿了墨西哥文化的元素,如傳統(tǒng)服飾、民間藝術,這些都體現(xiàn)了她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認同。
弗里達在表達手法上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自畫像的連續(xù)性:弗里達通過自畫像記錄自己的外貌變化,反映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和人生經(jīng)歷,表達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情感狀態(tài)和身體狀況,這種連續(xù)性的自畫像創(chuàng)作在藝術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象征與隱喻的運用:弗里達的畫作中充滿了象征和隱喻,常通過動物、植物、符號等元素來表達復雜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她常常使用猴子、鳥和蝴蝶等動物來象征自由和束縛。
身體的解構與重構:弗里達的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身體的解構與重構,她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身體的痛苦和生命的脆弱。她的畫作《破碎的柱子》中,脊柱被描繪成一根斷裂的柱子,象征著她因車禍而受到的嚴重傷害。這種對身體的表現(xiàn)方式在當時的藝術界是極為前衛(wèi)的。
情感的直接表達:弗里達畫作中的情感表達直接而強烈,她不回避自己的痛苦和孤獨,而是通過畫筆將這些情感直接呈現(xiàn)給觀眾。如她的作品《兩個弗里達》中,兩個人并排而坐,一個代表過去的自己,一個代表現(xiàn)在的自己,這種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在當時的藝術家中是極為罕見的。
四、結語
弗里達·卡洛的自畫像產(chǎn)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展現(xiàn)了個人與文化交融的表達方式,而且深層次探索了視覺語言和文化、人文價值的表現(xiàn)方式。在表達內容上,一方面涉及民族文化的復興和對殖民主義的對抗,另一方面涉及對個人內在情感世界的深刻探討。她自畫像中的圖示語言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先鋒性,對后來藝術家的自我表達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2]杜卡斯.藝術哲學新論[M].王柯平,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嘉絲奇,阿辛什.西班牙現(xiàn)代繪畫教程:色彩[M].黃超成,譯.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2.
[4]谷曉.“雜交”藝術:淺析弗里達·卡洛的繪畫[J].美與時代(下),2015(9):73-75.
[5]段蕾.迷失與追尋:弗里達·卡羅自畫像的藝術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3.
[6]梁烜彬.弗里達·卡洛自畫像的藝術特征探析[J].美與時代(中),2015(2):53-54.
[7]趙阿媛.當代油畫中女性肖像的研究:以弗里達·卡洛作品為例[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夏候慶,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