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信任橋梁———多溝通
從家長的角度來分析,家長放心地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并交給教師,讓幼兒在幼兒園內體驗生活、掌握技能,這些都源于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如果缺乏這層信任,家長就會產(chǎn)生很多顧慮,如不放心孩子的安全、擔心孩子的生活、擔心孩子被教師區(qū)別對待等,這些問題長久積壓會令家長感到焦慮,進而無法很好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影響幼兒的生活。因此,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非常重要。
作為教育的主動方和施教者,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建立信任的橋梁,多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幼兒園和教師,增強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感,使其更好地支持幼兒園的工作。比如,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和育人理念,為了讓家長更充分地了解幼兒園,幼兒園應采用開放與接納的方式實現(xiàn)家園共育,而不是封閉起來只顧著自己搞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
幼兒園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為了滿足家長的時間要求,可以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在線上,可以使用騰訊會議平臺傳達幼兒園在某個時間段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幼兒園統(tǒng)一組織召開,還可以將辦園宗旨很好地傳達給家長,方便家長了解;在線下,主要是利用周五接送孩子的時間段召開家長交流會,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幼兒園,走進孩子的活動室,以班級幼兒教師組織為主。在線下家長交流會上,教師可以坐下來與家長溝通和交流,將每位幼兒的具體情況反饋給家長,也能聽一聽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對于幼兒園來說,這種面對面的溝通方式更利于獲得家長的信任。但是線下整體家長會的組織難度較大,幼兒園需要酌情合理組織,以穩(wěn)固信任這一橋梁。
幼兒園還可以定期組織家訪,家訪也是幼兒園和家庭建立溝通與聯(lián)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在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過程中,家訪這一溝通方式似乎被忽略了,很多幼兒園很少組織家訪活動,即使有也比較表面化和形式化。家訪是家園共育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形式,因為家訪是具有針對性的,教師會根據(jù)不同的幼兒和家庭采取相應的引導教育措施,同時家訪也更能拉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銜接更順暢。
無論是家長會還是家訪,幼兒園都應秉持合作、共育、共享的原則與家長溝通,提升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度,為更好地進行幼兒園教育奠定基礎。
明確育人目標———多分享
目標能夠指引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向,是家園合作共育的核心。無論是幼兒園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該圍繞這一目標對幼兒進行教育。在幼兒園的課程體系中,不同的課程活動內容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如手工課是為了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活躍幼兒的大腦;戶外活動課是為了鍛煉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提升幼兒的體能;美術課是為了提升幼兒對素色、輪廓的敏感度,塑造幼兒的審美能力;區(qū)域活動課是為了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興趣,發(fā)揮幼兒特長,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等等。但要想充分實現(xiàn)這些教育目標,除了在幼兒園課程中加以體現(xiàn)之外,還需要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加以鞏固。比如,在組織足球活動時,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形式有做足球操、玩與足球相關的游戲等,但是有的幼兒園由于場地、足球數(shù)量等方面的限制,無法實現(xiàn)這一戶外活動的育人目標,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環(huán)節(jié)加以補充和完善。而家長要想與幼兒園課程目標銜接,就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共享育人目標。
比如,前面提到的足球戶外體育活動,幼兒園除了需要完成園內組織的相應課程活動之外,還需要對家長提出相應的要求,可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運動強項、體育興趣等,以分享的方式讓家長多了解自己孩子的運動缺失和優(yōu)勢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干預,引導家長多利用空閑時間帶孩子參加喜歡的戶外活動、為孩子購置合適的運動器材、陪孩子參與戶外游戲等,以提升孩子的運動體驗。
又如,在區(qū)域活動課上多發(fā)現(xiàn)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如有的幼兒喜歡幫助同伴,有的幼兒動手能力很強,還有的幼兒表達能力很強,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發(fā)現(xiàn)之后分享給家長,讓家長也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孩子在哪方面需要進一步鼓勵與拓展,為家庭教育提供可靠的參考,提高家園共育成效。
豐富活動形式———多互動
家園共育始終是幼兒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但是要想讓家園合作共育落到實處,就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家園合作效果,加強教師、幼兒和家長的互動,讓幼兒園、幼兒、家庭三者形成互動閉環(huán),促使幼兒園、家庭都能圍繞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而主動參與、積極互動。
作為主要的施教主體,幼兒園可以多組織具有親子互動意義的活動,如家庭運動會、親子制作活動、親子節(jié)日活動、自然探究活動等,讓幼兒能通過有趣好玩的親子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無限樂趣,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家長與幼兒園、家長與幼兒、家長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
除了組織親子活動之外,幼兒園還可以組織家長課堂,在家長課堂上可以實現(xiàn)幼兒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幫助家長做好家庭教育中的自我定位、了解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做好幼兒入園的前期準備工作、了解如何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了解如何應對幼兒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等,這些都是家長在日常最為關心且比較容易遇到問題的方面,通過家長課堂的活動來整體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認知。
同時,在家長課堂上還可以形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特點,由于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教育認知水平不同,他們在育兒方面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認識深刻,能夠勝任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角色,而有的家長卻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交給幼兒園。擁有不同看法的家長可以在家長課堂上互動和交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對家長群體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家庭教育向著積極向上的正確方向發(fā)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
制訂教育方案———多合作
每位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然而,大部分幼兒園的課程教學、管理模式、活動組織等方面卻是相同的??茖W的幼兒教育應時刻關注幼兒的差異化,摒棄“一刀切”式的育人方式,采用家園合作共育的方式縮短幼兒之間的差距,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找到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共通點,針對不同的幼兒和不同的家庭制訂切實可行的、具有針對性的合作育人方案,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資源的作用,強化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合作。比如,充分利用家長的職業(yè)優(yōu)勢,在征得家長同意后將家長的職業(yè)特點融入幼兒園的課程體系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同時,在家長的參與下制訂相應的課程教育開展方案,充分發(fā)揮家庭資源的作用。
例如:有的幼兒家長是醫(yī)生,幼兒園在組織一些常規(guī)的衛(wèi)生護理學習活動時,教師就可以邀請家長走進活動室,為幼兒講一講衛(wèi)生常識;有的幼兒家長是交警,教師就可以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宣傳日邀請家長為幼兒講一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有的幼兒家長在工廠車間工作,教師就可以在手工課上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手工制作,家長可以作為教師的幫手指導幼兒做手工;等等。幼兒園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與家長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資源,形成具有園所特色的合作教育方案,促進幼兒園的長遠發(fā)展。
結語
總之,家園合作、共育未來是幼兒園教育有效開展的核心策略,幼兒園應主動出擊,通過建立信任橋梁、明確育人目標、豐富活動形式、制訂教育方案等措施,讓幼兒園和家庭能多溝通、多分享、多互動、多合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家園共育合作體系,高效銜接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