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基于單元主題引導,整合閱讀材料和知識點,形成單元結構,強調(diào)與學生認知特點相適應,利用多樣化教學資源開展綜合性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單元主題和提升知識技能。教學設計是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破解單元教學主題形式化、教學內(nèi)容拓展局限化、教學目標設計三維化、教學評價設計單一化等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設計難題,需要在教學設計中采用單元教學主題精準化、教學內(nèi)容拓展設計多元化、教學目標設計素養(yǎng)化、教學評價設計多維度等相互嵌套的策略,實現(xiàn)對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高度整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整合設計
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設計對其教學實踐具有引領作用。目前,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設計所面臨的難題集中于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nèi)容拓展、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方式四個方面。為破解這四個方面的難題,需要提高教學設計的整合度,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突出核心素養(yǎng)導向。
一、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設計難題
(一)單元教學主題形式化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學理念從傳統(tǒng)的注重成績轉向聚焦核心素養(yǎng)。然而,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單元教學主題的提煉有時會流于形式,與學生的主題閱讀、拓展閱讀的契合性不強。這一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師對單元主題的拓展不足,缺乏對教學主題的合理分析;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的解讀不到位;對學生實際學情的分析與研究不夠深入。此外,由于部分教師對單元主題的解讀具有先入為主的傾向,其教學設計時常難以在實踐中落地。
(二)教學內(nèi)容拓展局限化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聚焦單元主題,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因此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在教學設計中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能意識到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性,但是所選的拓展內(nèi)容具有較強的局限性。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教學設計時忽視對文本的深入分析,以及在選取拓展內(nèi)容時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與理論依據(jù),更多地依賴主觀判斷。
(三)教學目標設計三維化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以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主,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仍沿用這一目標設計模式,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這與《課標》強調(diào)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目標設計理念相悖。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目標往往以單篇課文為主,忽視課文與單元主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難以體現(xiàn)單元閱讀教學的整合性和系統(tǒng)性。
(四)教學評價設計單一化
當前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的評價設計仍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傳統(tǒng)的筆試和口試方式。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方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時,評價內(nèi)容多局限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記憶和理解,忽視了閱讀過程中情感體驗、審美鑒賞和文化認同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教學評價設計單一化不僅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還會制約教師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關注和引導[1]。
二、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整合設計對策
(一)單元教學主題精準化
在確定單元主題的前提下設計教學目標,才能提升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整合設計成效。因此,在確定單元主題時,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工作,以破解當前教學目標設計的三維化傾向與難題。
1.認真解讀《課標》
在教學全過程中貫徹落實新課標要求,確?!墩n標》分析和解讀工作計劃明確,流程完善,系統(tǒng)高效。聚焦課程性質(zhì)與理念,深刻理解課程總目標與學段目標,明確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認真解讀課程實施建議。始終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既要彰顯語文學科特點,又要踐行新課改理念,使課程目標具有鮮明的素養(yǎng)性。以《課標》作為教學設計的上位標準,及時細化與分解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落地落實。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閱讀訓練要素聚焦于“課文思想情感的體會”。該閱讀要素在每個學段的要求不同:對于中低學段的學生,需要他們采取想象的方式,找準關鍵語句,領悟和感受文本的中心思想;對于高學段的學生,需要他們遷移和運用所學閱讀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在習作訓練方面,本單元的訓練要素聚焦于“寫清楚事件重點部分”。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以“寫事”為主題的單元較多,如中學段的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和第八單元,以及高學段的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和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這反映出小學語文習作訓練要素呈現(xiàn)出螺旋式遞進的特點:在低學段,習作訓練聚焦于“學習寫”;在中學段,強調(diào)“寫清楚”;到高學段,進一步要求“寫具體,表達情感”。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習作話題承接“童年往事”,要求學生在體會他人童年的同時,關注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抓住成長過程中的某一瞬間,生動具體地描寫這一時刻,融入真實情感。因此,本單元的習作話題是“那一刻,我長大了”,旨在引導學生回顧與反思成長經(jīng)歷,提高其寫作能力和情感表達水平[2]。
2.深入分析學情
在研讀新課標的基礎上,為達到以學定教的目標,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前需要加強學情分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情分析的核心是評估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除了傳統(tǒng)的測試,教師還應通過交流、觀察、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進行學情研究。以五年級學生為例,他們正處于認知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注意力和記憶力逐漸增強,具備一定的預習、探索和復習能力。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學設計應圍繞單元主題,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能力水平。在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古詩三首》通過意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祖父的園子》通過換位思考引導學生體會情感,領悟思想。學習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關鍵語句感悟文本的核心情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深刻領會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感受作者心境,并通過朗讀表達自身的理解與體會。學情分析應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知識掌握情況,確保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科學、合理。
3.仔細研究單元主題
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核心,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通過優(yōu)化和重組資源,深入發(fā)掘單元主題,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發(fā)展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單元主題是教學方向的集中體現(xiàn),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聚焦“童年往事”,與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和個人記憶緊密相關。在此背景下,教學設計應圍繞“童年”這一核心主題展開,讓學生感受文學魅力,獲得個性化審美體驗,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因此,本單元的閱讀主題可定為“致敬我們的童年”。
(二)教學內(nèi)容拓展設計多元化
1.強化教材文本解讀
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是對教材文本有深入理解。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包含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涵蓋口語交際、習作和語文園地等內(nèi)容。教師需明確教學目標,設計適宜的學習活動,將其落實到每個課時中。例如,學習任務①以“感悟詩文童年歲月”為主題,要求學生深入品味《古詩三首》等課文,體會作者情感;學習任務②以“體會詩文情感”為主題,要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掌握閱讀方法并能將其遷移應用于其他文本,深化對主題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月是故鄉(xiāng)明》等略讀課文;學習任務③以“小時候的玩法”為主題,要求學生通過口語交際環(huán)節(jié),了解不同年代的童年生活,認識其特征與意義;學習任務④以“書寫長大一瞬間”為主題,在習作任務中,要求學生反思自身的童年經(jīng)歷,描述難忘時刻。
2.及時補充課外資源
在深入解讀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及時補充課外資源是深化教學內(nèi)容、拓展學生視野的重要方式。課外資源的選擇應基于教材內(nèi)容,結合課文的寫作主題、作者及其思想情感等維度,有針對性地拓展,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與理解能力。
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提出以下拓展策略。第一,基于寫作主題補充資源。針對《古詩三首》中展現(xiàn)的古代兒童生活,可選擇語言簡潔,富有童趣,適合晨讀和反復誦讀的輔助閱讀材料,如呂巖的《牧童》和楊萬里的《閑居初夏午睡起》。第二,結合作者背景補充資源。在學習《祖父的園子》時,可聯(lián)結蕭紅的《呼蘭河傳》,幫助學生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和寫作意圖,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第三,從思想情感角度補充資源。季羨林在《海棠花》中展現(xiàn)了濃濃的鄉(xiāng)愁,傳遞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牽掛。這種表達鄉(xiāng)愁的文字非常適合作為思維閱讀課程的導讀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第四,圍繞知識積累拓展資源。例如,在學習《月是故鄉(xiāng)明》和《梅花魂》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挑選與特定主題相關的課文意象,如“故鄉(xiāng)”“梅花”“月亮”,圍繞這些意象開展古詩文積累和分享活動,以深入理解課文,拓寬知識面。
3.精心設計學案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法倡導從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轉變。這一理念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和自我管理,教師的角色則轉變?yōu)橐龑д吆蛶椭撸辉偈菃蜗虻闹R傳遞者。學案設計在該教學模式中起著關鍵作用,通常包括三個主要部分:預學案、導學案和拓學案。預學案旨在幫助學生規(guī)劃學習路徑,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前搜集相關資料和自主預習。導學案主要用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必要的閱讀材料和練習題,以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拓學案著眼于課后學習與實踐,可設計如閱讀推薦書目、主題拓展寫作、背誦經(jīng)典段落等注重日常積累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遷移和應用知識,提升綜合素養(yǎng),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3]。
(三)教學目標設計素養(yǎng)化
在設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求,緊扣單元主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設定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時,首先,教師應明確學生需要掌握課文中的生字、多音字以及重點詞匯,能夠流暢地朗讀、背誦和默寫指定的古詩文。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其次,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關鍵句,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主旨,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拓寬知識視野。再次,教師應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要求學生探討古今童年生活的差異,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個人經(jīng)歷中選取記憶深刻、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撰寫敘事作文,通過記錄和分享真實情感體驗,增強自我認知和情感表達能力。
因此,本單元的主題閱讀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如下:①文化自信,通過深入探討中國古代兒童的日常生活,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感受詩人筆下的兒童形象與情感;②語言運用,指導學生掌握重難點字詞如“耘”字的書寫技巧,理解字形與字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③思維能力,采用表格分析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辨識和分析不同詩人的寫作手法的共性與差異;④審美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詞匯,深化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使他們進一步品味詩人的深層情感,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力。
(四)教學評價設計多維度
教學評價應注重多元化和過程性,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而言,評價內(nèi)容應涵蓋單元主題理解、閱讀能力、知識掌握情況和人文素養(yǎng)。評價方式應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前者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討論和自我反思等方式體現(xiàn)學生學習情況,后者通過單元測試、項目作業(yè)和口頭報告等評估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評價應公正而富有激勵性,以真實反映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自信心。多元評價體系重視表達、合作和創(chuàng)新等能力,融合自我、同伴和小組評價,關注個體差異,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4]。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整合設計難題主要體現(xiàn)為單元教學主題形式化、教學內(nèi)容拓展局限化、教學目標設計三維化、教學評價設計單一化。為破解這些難題,可以通過認真解讀《課標》、深入分析學情、仔細研究單元主題,實現(xiàn)單元教學主題精準化;可以通過強化教材文本解讀、及時補充課外資源、精心設計學案,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拓展設計多元化;可以將教學目標從三維化升級為素養(yǎng)化,將教學評價從單一化升級為多維度,有效提升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整合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林銀清.凝練單元主題,萃取閱讀精華: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22(7):175-177.
林碧玲.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模式下的單元整合策略[J].華夏教師,2022(20):73-75.
蔡艷艷.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實踐[J].亞太教育,2024(6):67-70.
李盈利.優(yōu)化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法的探索[J].人民教育,2024(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