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精讀指導舉隅〉前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像這樣把精讀文章作為出發(fā)點,向四面八方發(fā)展開來,那么,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边@說明我們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只有這樣,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簡單來說,精讀是一種深入細致、全面理解的閱讀方法,除了要求逐字逐句地閱讀文本外,更強調了對文章內容、語言特點、結構布局、作者意圖、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分析和理解。用精讀的方法閱讀一本書,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對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技巧的有效積淀。
精讀需要著眼于四個方面:知其事,以豐富見聞;思其人,以修身正己;感其情(或理),以體會真情真理;學其法,以提升寫作技能。
下面,我們以吳承恩的《西游記》為例,來談談如何進行精讀——
一、提煉核心觀點,概括主要內容
我們可通過瀏覽書籍目錄、章回標題等方法迅速把握整本書的內容,用心品味作者的用詞和表達方式,對一些復雜或難以理解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如在閱讀《西游記》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時,我們就可借助目錄和標題,快速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唐僧師徒被火焰山所阻,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一調)鐵扇公主扇走了悟空,悟空又變成蟲子進入鐵扇公主肚子里,迫使鐵扇公主答應借扇,但借來的卻是假扇,火越扇越大。(二調)悟空變成牛魔王的樣子,騙取真扇。(三調)牛魔王變成八戒將扇子騙回,悟空與其打斗,一眾神佛都來助陣,牛魔王被降伏。最終師徒四人成功度過火焰山。
二、圈點關鍵詞句,分析文章結構
仔細閱讀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通過圈點勾畫重點詞句的方式把握主要事件。如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書籍的主要框架和行文脈絡,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整體內容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西游記》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zhàn)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中便詳細地描寫了孫悟空是如何變成牛魔王的樣子去調取芭蕉扇的。閱讀中,可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動作、語言進行描寫,圈點批注這些關鍵語句來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進而感受孫悟空的機智靈活和鐵扇公主粗心大意的性格特點。
三、恰當賞析評價,明確寫作意圖
閱讀時,應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如思考作者的觀點是否合理,書中的內容對我們有哪些啟示和影響等,進而深入地理解書本內容,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如《西游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中,師徒四人路遇強盜,本是人間常事,但由此引出了真假孫悟空之爭,觀世音菩薩、玉帝、如來佛祖等神佛紛紛亮相,帶給讀者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
四、反復閱讀思考,并做讀書筆記
精讀一本書往往需要進行多次閱讀。第一遍可能只是為了了解整體內容和框架,第二遍可以深入地進行分析和理解,第三遍則應重點關注自己感興趣或有疑問的部分。反復閱讀時,要不斷復習自己之前的筆記,進一步深化對書本的理解。閱讀過程中,還可隨時記錄重要的觀點、概念、名言警句等,并寫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同學們可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圍繞關鍵詞、價值觀點展開,但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對目錄簡單梳理,要主動學習,記錄自己的感悟,助力自己的成長。像《西游記》的取經路線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出來。
再如閱讀《西游記》之“三借芭蕉扇”的情節(jié)時,可仔細思考:孫悟空借芭蕉扇為什么會遭到拒絕?精思一借芭蕉扇被騙后,沙僧、豬八戒、唐僧三人關于是否“西行”的對話,表現了各自怎樣的心理?想一想孫悟空和羅剎女的語言各有什么特點?思考清楚這些問題,章節(jié)的內容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