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呈現(xiàn)】
曹操南征北戰(zhàn),戎馬一生,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因此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他在臨終前還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么回答。
曹操臨終前放心不下的,還有小兒子曹干。曹干三歲時,生母陳姬就去世了,曹操去世時他也才五歲。于是曹操又專門給曹丕下了一道遺令:“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累汝也?!币驗橛羞@道遺令,也因為曹干的生母在立嗣問題上幫過曹丕,所以后來曹丕對曹干頗有些“長兄如父”的樣子。曹丕臨終前,又把他托付給明帝曹睿。曹睿對他也相當(dāng)不錯,恩寵有加,一直封到趙王。一個把天下都背在身上的人,臨死前卻不得不把愛子托給別人,說起來是有點令人傷感,但這又確是一個人的真情。
看來,人其實是很脆弱的。一代梟雄也不例外。
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辈懿賾z子,項羽別姬,他們都是性情中人,也都是真豪杰、大丈夫。
(選自易中天《品人錄》,有刪改)
【思想探究】
作者以歷史人物曹操為例揭示人的多面性:曹操通常被視為雄才大略、縱橫捭闔的人物,但文中展現(xiàn)了他作為父親對子女的關(guān)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文中讓我們看到一代梟雄也有平凡、柔軟的一面,打破了我們對這一歷史人物的單一認知。這也進一步引發(fā)我們對人生脆弱性的思考:曹操臨終前對子女未來的擔(dān)憂,讓讀者意識到即便是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在面對生死和無法掌控的未來時,也會感到無奈和脆弱,正如魯迅所說“無情未必真豪杰”。對于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有限,你有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歷史人物,談?wù)勀愕目捶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