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一名菜農(nóng)。
外公家旁,幾棟房子過去,便是那一望無際的田。除了綠油油的菜,就是褐土。
外公的“田園財產(chǎn)”不多,一共就那兩三畝,但里面的每一個“寶貝”都是外公的牽掛。一年四季,菜地生機勃勃,這是對外公的辛勤回報。外公每天三四點就去菜園,等到晚上太陽下班了,工作才算正式完成。
由于長期勞作,外公的背漸漸不像以前那樣直了??伤冀K沒有放棄他的寶貝們。
寒假來臨,學(xué)校布置的社會實踐作業(yè),是讓我們體驗鄉(xiāng)村生活,于是我便扛著把鋤頭,去與外公一起干活了。外公讓我負責(zé)鋤草。他先做了一遍示范,幾鋤頭下去,雜草紛紛倒地,這讓我十分羨慕。于是我也學(xué)著外公的模樣鋤草,開始倒還挺順利,可后面出現(xiàn)了一些“犟草”,怎么鋤都不肯“投降”,我只能向外公求援。
外公仔細看了看,笑了,說:“孩子,并不是所有的草都能被斬草除根?!蔽也恍牛闫疵?,挖出了一個半米深的小坑,可依舊看得見那棵草延伸出的龐大根須。我氣喘吁吁,還是沒能征服它。
外公語重心長地說:“雜草,并非真‘雜’。它可分兩類:一類坐享其成,另一類拼命扎根。雜草很多,一片菜地的營養(yǎng)根本不能讓所有雜草填飽肚子。離菜近的草營養(yǎng)吸收多,便不懂得奮斗,而遠的草也不會只‘喝西北風(fēng)’,它們會拼命扎根,不停努力,從而汲取營養(yǎng)。所以,離菜近的草一鋤就掉,離得遠的則有很大機率會生還?!?/p>
外公的一番話,使我想到了道路清潔工。他們每天干著苦累的活,有時還會受到他人白眼,卻仍在努力奮斗,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坐享其成的多了,就會產(chǎn)生依賴與惰性。直至今天,我還是拿那草沒辦法。雜草,不雜也。
●點評
作文以“外公的菜園”為背景展開故事,場景描寫充滿生活氣息,讓讀者能感受到田園生活的質(zhì)樸。外公的形象通過他的言行得到真實展現(xiàn),如耐心教導(dǎo)“我”關(guān)于雜草的知識,語言符合人物身份,并且啟發(fā)“我”得出雜草不雜的獨特觀點。將雜草分為兩類并賦予其不同的象征意義,很有創(chuàng)意,且小作者能從雜草聯(lián)想到清潔工,升華了主題。
【作者系湖北鐘祥市長壽路學(xué)校學(xué)生,指導(dǎo)老師: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