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在家中排行老五。所以,平時大家把他的名字都忽略了,小時候大家都叫他小五,年紀(jì)大了,小五自然就成了升級版的老五了。早年,只是在生產(chǎn)隊開會,隊長點名時叫到他的名字,他喊的一聲“到”又響又脆,響徹會場上空。有不少人聽到他的名字,還不知道他就是大家常叫的小五或者老五。每當(dāng)這個時候,他既不是小五,也不是老五,堂哥這才覺得自己正式了一回。
這次,堂哥真的是不行了。在醫(yī)院住院都兩個多月了,各種治療手段都用了,該花的錢都花了。無奈,即使華佗再世扁鵲重生,也是回天無力。醫(yī)生說,回吧,給病人弄些好吃好喝的。到家了,前腳剛走后腳又來,看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來的人面對堂哥都是強裝笑顏,盡量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都祝福堂哥早日康復(fù),轉(zhuǎn)身離開時卻是不住地搖頭。都不相信,也不敢相信,好好的一個人,一眨眼怎么就到了這步田地?不免感慨,真是世事難料,人生無常??!
堂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我們這里也是一個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周圍十里八村的,誰家有人去世了,要操持白事,非要請?zhí)酶缰鞒帧爸螁拾嘧印辈豢伞K坪跽埖教酶鐏?,就上升了一個層次,有了一分心安。說實在的,無論哪家有親人去世,辦喪事花錢多少還不是最主要的,最希望的是喪事做得平平順順,風(fēng)風(fēng)光光,這樣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安慰。因為我們強大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這么說的:死者為大。喪事辦得平順風(fēng)光,活著的人也有面子,好事者也無可挑剔,不能說三道四。堂哥做事嚴謹周到,深諳人情世故,特別是憑借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遇到突發(fā)情況、矛盾糾紛,他能迅速厘清頭緒,來個三下五除二快刀斬亂麻,使之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當(dāng)事各方也心服口服,不再糾結(jié)糾纏。堂哥為人實在,還能吃苦。死者出殯,剛才還是指揮奔喪隊伍的“將軍”,一聽說抬棺的八人中有誰突然崴了腳,抬不了了,堂哥就會毫不猶豫地頂上去,瞬間又變成了一個“小兵”。近70歲的人了,從靈堂到墓地,好幾里的距離,那些城里來的奔喪者走路都感覺費力勞神,而堂哥沉沉的竹杠擔(dān)在肩上,腳步還是那么穩(wěn)健有力,令人嘆服。
堂哥育有一兒一女。老婆頭胎喜得千金。醫(yī)生說因為身體的原因,以后不宜再生。而堂哥想,如果再有個兒子,就兒女雙全了。老婆深知丈夫的心思,不經(jīng)意間,二胎又懷上了,近四十歲的高齡產(chǎn)婦,竟生下一個小子。堂哥夢想成真了。
堂哥做事認真,但有時也過于較真。不過,堂哥在外面操持白事也學(xué)會了與時俱進,遇到與主人觀點相左的時候,他盡量尊重主人的意見,要不然還有誰請你做事??墒窃诩依锞筒灰粯恿?。逢到已逝親人的生辰忌日,如果不是到墓地,燒化紙錢一定要在地上畫個圈,還要在紙的首張寫上名字。有一次他對我說這些,我差點笑出聲來。我問為什么這樣,他說,為什么不這樣,不這樣,燒化的紙錢會被搶了去。更過分的是,在家里燒化紙錢一定要是男的。我又問為什么,他說,女的燒紙沒用啊,這可是老祖宗說的。堂哥的老父忌日那天,眼看時間快要過午了,家里人著急,就沒等他。女兒剛燒完紙磕完頭,他到家一看火冒三丈,把女兒罵了個狗血噴頭,差點還要動手打人。女兒玲玲哭著跑到我家,我媽哄著勸著,她抽噎了好半天才止住。而堂哥呢,他又重新把菜熱上一遍,磕頭燒紙重來一次,氣得堂嫂也跑到我家,向我媽訴苦一番。
堂嫂生二胎,落下了病根。那年兒子正好讀高三,還沒等到兒子考上大學(xué),堂嫂就懷著不舍和遺憾,撒手人寰。按照我們這兒的七七喪俗,從頭七開始,每隔七天要舉行一次,到七七除靈,眾孝親可脫去孝服換上吉服,七七圓滿禮成。每次“燒七”,堂哥都要開著電瓶車到五十里外的縣城接回兒子。大家知道堂哥的心思,有人在背后多嘴說:“每次都要等兒子回來,女兒燒紙不是一樣嗎?”也有的人說:“怎么不是,我們家都是我閨女燒紙。什么年代了,燒紙只是一個形式,只是一種寄托哀思的方式而已。”
那一陣子,正是兒子復(fù)習(xí)沖刺的緊張時刻,每次“燒七”又正好是星期三,所以每次跟老師請假時,老師也頗為難,畢竟來來去去要耽誤時間,影響學(xué)習(xí)的。每一次,老師看看父子倆,總是先搖搖頭,然后又很勉強地點點頭。
真沒想到,堂哥竟一下子病倒了。
堂哥的生息越來越微弱了,眼睛半睜半閉。大家圍攏在堂哥的病榻前,有人不時地輕聲提醒堂哥,叫他再等等,再等等,兒子所乘的航班已經(jīng)起飛了。
突然地,堂哥眼睛一下子睜開了,睜大了,他的眼睛在搜索,在找人??吹搅耍吹搅伺畠?。他示意女兒近前,他有話要說。
女兒含著淚,堂哥伸出枯瘦的手,拉著女兒的手。她不記得什么時候拉過父親的手了。在女兒的眼中,父親是座山,威嚴高大。其實,她對父親是既怕又愛,自從母親離世,父親也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為了能照顧父親,她含淚回絕了在一起打工談了5年戀愛遠在廣東的男友,而嫁到附近的村子里。
“閨女,爸爸對不住你啊。我走后,你要到墓上多燒點紙錢給我……”
“哇!”女兒失聲大哭,“嗯……嗯……我會的,我會經(jīng)常看您,看您和媽……”
堂哥沒有等到兒子,無疑是遺憾的。但他的女兒看出來了,父親臨走前臉上露出了少有的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