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你需要幫助嗎?”“謝謝,我自己能行!”他小時候就是一個很要強的孩子,凡事都喜歡獨自完成,每當(dāng)父母征詢他的意見,主動要求提供幫助時,總會被他“婉拒”。
一天傍晚,鄰居家的幾個小朋友商量去湖邊打水漂。這種游戲是用力將扁平的石片擦著水面擲出,石片碰到水面時會彈起來,繼續(xù)向前飛,如此反復(fù),誰的石片飛得更遠,誰就是贏家。
10個小朋友,5人為一組,每組各派一人擲石片,大家輪流上。他很喜歡這種游戲,平時去湖邊玩也曾多次練習(xí)過,成績相當(dāng)不錯。只是這次是集體游戲,一個人扔得好可不管用,于是他一直抱怨其他人,可他們越急越忙中出錯,沒幾個回合,另一組就大獲全勝。
“真笨,不跟你們玩了!”他干脆跑到一邊,可獨自玩又沒意思,只好對著湖面發(fā)呆。這時,在旁邊觀察很久的父親微笑著走過來,指著仍在玩游戲的小朋友說:“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磿A嗎?”他搖頭不語。
父親說:“因為他們合作得特別好呀!你看,他們有人專門搜集好用的石片,有人只管將它擲出去,根據(jù)各人的長處來分工,相互團結(jié)協(xié)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共贏的目的呀!而你們這一組,只知道互相抱怨……”
不知不覺中,夜幕已降臨,有一只螢火蟲飛了過來。父親忽然靈機一動:“咱們比賽捉螢火蟲吧,看誰捉得多!”他喜歡這樣的挑戰(zhàn),非常認(rèn)真地捉起來。沒過多久,父子倆就捉了一堆螢火蟲,高高興興地回到家里。
這時,父親又說:“寶貝,咱們來做個實驗吧!”說著,父親點燃一支蠟燭,又拿出一個空玻璃瓶,把捉來的螢火蟲一只只丟進玻璃瓶里,并讓他一邊數(shù)螢火蟲的數(shù)量,一邊仔細(xì)觀察它們發(fā)出的光。隨著玻璃瓶里的螢火蟲不斷增加,光亮漸漸從微弱到明亮,當(dāng)數(shù)到第38只時,他忽然驚訝地說:“看呀,這些螢火蟲發(fā)出的光,比這支蠟燭還亮呢!”
父親微笑著說:“你看,一只螢火蟲只能發(fā)出微弱的光,38只螢火蟲在一起,就可以和蠟燭相媲美了!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呀!”
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終于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從此,無論游戲還是學(xué)習(xí),他都會注意和別人合作,充分運用集體的力量。這種另類的智慧,最終為他一步步打開了成功之門。
名師點評
作者通過打水漂游戲和捉螢火蟲的小實驗,說明了團結(jié)協(xié)作的重要性,而成功總是更青睞懂得團隊力量的那個人,引人深思。